韋爾股份“卡位”減持北京君正,虞仁榮4年資本布局現裂縫?
作為韋爾股份的實控人,虞仁榮頗為擅長投資并購,其中以152億元將北京豪威等公司收入囊中便是其成名作。而斥資21億布局北京君正可看出虞仁榮對其重視度。此次“突然”減持100股,將所持北京君正股份比例精準降至5%以下,是否意味著這場持續了近4年的資本布局已出現裂縫?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通過減持百股北京君正股票,韋爾股份將其持股比例精準降至披露線以下。
3月5日晚間,北京君正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紹興韋豪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紹興韋豪”)于3月4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100股公司股份。
交易完成后,紹興韋豪持有的北京君正股份數量降至2407.838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9998%,不再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這也意味著此后不需要披露其減持動作。
據悉,紹興韋豪正是韋爾股份旗下公司,若從歷史看,虞仁榮領導的韋爾股份擅長通過并購擴張構建自身的商業版圖。而此次減持,是否意味著韋爾股份不看好北京君正的未來?
韋爾股份“看空”北京君正?
韋爾股份僅僅減持了100股北京君正的股票,便讓其股價應聲下跌。
3月5日晚間,北京君正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公司股東紹興韋豪于2025年3月4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100股,持股比例減少至4.99998%,不再是合計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公告顯示,紹興韋豪本次減持北京君正,系出于自身資金需求減持。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君正的主營業務為集成電路芯片產品的研發與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線包括計算芯片、存儲芯片、模擬與互聯芯片、技術服務。
而紹興韋豪普通合伙人則是浙江韋爾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5%;有限合伙人為韋爾股份,出資比例為95%。韋爾股份同時全資控股浙江韋爾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即紹興韋豪由韋爾股份100%出資。
這100股減持,讓紹興韋豪持股降至5%以內,這也意味著,此后紹興韋豪的減持動作不需要特地披露,市場部分聲音對此理解為韋爾股份大幅減持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之前,北京君正剛剛遭遇了股東們的集體減持。根據北京君正公告內容,1月20日,持有930多萬股的董事張緊因個人資金需求計劃未來3個月減持60萬股。
2月25日,公司股東北京四海君芯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暨實際控制人之一的李杰、董事冼永輝、監事張燕祥、高級管理人員張敏計劃在2025年3月19日至6月18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減持原因包括資金規劃和個人資金需求。其中,四海君芯擬減持80萬股,李杰擬減持70萬股,冼永輝擬減持60萬股,張敏擬減持25萬股,張燕祥擬減持18萬股。
或受此影響,3月6日,北京君正股價逆大盤下跌,截至當日收盤,北京君正報87.4元/股,市值為420.9億,跌幅為3.97%。
根據韋爾股份2024年半年報中的證券投資情況,公司對北京君正最初投資成本為20.84億元,而北京君正當下股價較2024年6月末時已大幅上漲。若以3月5日91.01元/股的收盤價計算,紹興韋豪持有的2407.8387萬股北京君正的市值約為21.91億元,略高于紹興韋豪最初投資成本。
具體來看紹興韋豪對北京君正的投資動作,2021年10月,紹興韋豪參與認購北京君正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票,發行完成后,信息披露義務人持有北京君正530.0183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10%。
2022年3月24日至2022年6月9日期間,紹興韋豪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北京君正1877.8304萬股股份,增持完成后累計持有北京君正2407.8487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00%,成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
根據彼時發布的公告內容來看,韋爾股份認為中長期來看,北京君正業績將順應半導體行業發展表現出較強的成長性,憑借產品技術優勢和全球市場地位,經營業績將在中長期內持續提升,整體估值有望持續提升。
頗愛投資的韋爾股份
事實上,在虞仁榮的帶領下,韋爾股份頗愛投資。
早在2017年,韋爾股份便以6000萬元參與設立青島海絲民和半導體基金企業(有限合伙)。而其參與設立合伙企業的目的也只是想借助基金的優勢,進行并購等工作,以進行資源整合。
2020年,韋爾股份第二次參與設立合伙企業,其以LP的身份認繳2億元參與投資青島聚源芯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投資領域依舊聚集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上。
同年,其旗下子公司浙江韋爾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50萬元參與投資上海韋豪創芯。2021年開始,韋爾股份借助韋豪創芯快速布局超越視覺、汽車半導體、可穿戴設備、電源及信號鏈、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材料等賽道。天眼查顯示,韋豪創芯成立至今,投資事件為26個。
同時,韋爾股份自身的投資動作并未放緩。2022年6月25日,韋爾股份發布公告,其與公司全資企業紹興韋豪參與投資上海道禾產新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寧波甬欣韋豪三期半導體產業投資合伙企業,后兩者分別由海道禾長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寧波韋豪通商管理咨詢合伙企業發起設立,募資規模分別為10.02億元、10億元。
其中,上海道禾產新私募基金中,韋爾股份以LP的身份認繳出資5億元,出資比例為49.9%;同時紹興韋豪以GP的身份出資100萬元拿下0.1%的份額。而在寧波甬欣韋豪三期半導體產業投資合伙企業中,紹興韋豪作為LP認繳出資1.98億元,出資比例為19.8%。
2024年末,韋爾股份又通過紹興韋豪出資6.93億元設立35億元規模的泛半導體產業基金。
韋爾股份表示,此次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抓住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機遇,依托基金管理人的行業經驗、管理和資源優勢,拓展投資渠道,提升公司綜合競爭能力,推動公司不斷持續發展壯大,為未來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韋爾股份熱衷于做LP,或深受虞仁榮的影響。虞仁榮首次做LP的時間,可以追溯到韋爾股份上市前。2016年,虞仁榮以5000萬元出資額獲得青島學而民和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約10%的股份。
而在被稱為投資大年的2020年,虞仁榮再次踏足股權投資領域。當年,平潭馮源繪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持有人中,出現了虞仁榮,其認繳出資額約為2.16億。翌年,虞仁榮先后出資8000萬元、9000萬元認購平潭馮源聚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平潭光信馮源同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各約12.7%、30%的股份。
2023年5月份,虞仁榮又聯手廣立微、北京君正等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合肥馮源仁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芯片首富虞仁榮的資本局
從虞仁榮的發家史便可看出,其為何偏愛投資、并購等資本運作。
1985年,虞仁榮以鎮海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的EE85班。畢業后,虞仁榮是國企浪潮集團中的工程師,后毅然跳槽一家電子元器件分銷公司任職銷售經理,這為其后來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5年前后,市場經濟迅速席卷全國,不少端著“鐵飯碗”的人毅然下海,有了足夠的貨源和客戶的虞仁榮便是其中一員,1998年他創辦了北京華清昌科貿有限公司,主營貿易代理。
此后,頗具前瞻性的虞仁榮意識到國產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在2007年創辦了韋爾股份的前身韋爾半導體。該公司業務有兩塊,即半導體涉及業務和虞仁榮老本行電子元器件的分銷業務。2017年7月,韋爾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虞仁榮持有公司股份2.79億股。
但是由于半導體研發耗資大、歷時長,為了能更快的在半導體領域有所作為,虞仁榮選擇以買買買的方式來迅速實現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在其上市未滿一個月,韋爾股份就公告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其目標是CMOS影像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豪威。不過,2017年年底該項計劃折戟。
時隔一年,韋爾股份成功以135億股份支付對價加上16.87億現金,合計約152億元成功將北京豪威等公司收入囊中。這場“蛇吞象”式的并購,也讓韋爾股份成為該領域的世界級選手。
嘗到甜頭后,韋爾股份樂此不疲的進行各項并購動作。2020年4月份,其出資1.3億元收購Synaptics Incorporated亞洲地區芯片液晶觸控與顯示驅動集成芯片業務(TDDI業務);2021年又入股深圳吉迪思,切入智能顯示主控芯片賽道;2022年,韋爾股份又收購了收購思睿博半導體(珠海)有限公司。
正是在虞仁榮的資本布局下,韋爾股份的邊界才得以不斷擴張,成為半導體行業龍頭。
同時,TCL科技的多元化也離不開并購。2020年7月,TCL科技從天津國資手中斥資超百億摘牌中環集團100%股權,從而拿下中環股份(現TCL中環)和天津普林兩家上市公司,直接殺入新能源光伏賽道。
需要注意的是,頻繁并購下,TCL科技的商譽也水漲船高,截至2024年10月,公司的商譽高達121.66億元。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