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布局前置倉,京東健康自營大藥房也要做即時零售倉店?
加速布局前置倉,京東健康自營大藥房也要做即時零售倉店?
最近幾天,各家互聯網巨頭的成績單紛紛公布,其中京東的成績單也是備受市場關注的,我們之前對于京東、京東物流、京東健康等各家都有所點評,不過現在我們更關注的是透過這成績單表象背后的業務邏輯到底是什么?我們又該怎么看呢?
一、大手筆投入即時零售的京東健康
據IT之家的報道,近日,京東健康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總收入為人民幣 582 億元,較去年同期 535 億元增長 8.8%,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下(Non-IFRS)凈利潤達 47.9 億元。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京東健康過去 12 個月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超 1.83 億。
無獨有偶,據媒體最新消息,京東旗下自營超市“京東七鮮”正加速布局倉店,計劃于今年6月底在天津新增20家倉店,北京等地也有相關布局。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在各個業務都進行了前置倉探索,并不僅限于生鮮零售。
比如京東健康,也在通過倉店業務的布局,尋找下一個發力方向。在京東健康最新公布的財報中,由物流倉儲等履約帶來的成本支出上升至60億元,而原因似乎也很簡單,根據媒體報道,2024年,京東健康在即時零售業務方面加快了布局腳步。其中,自營京東大藥房駐店騎手團隊規模進一步擴大,“最快9分鐘送達”的履約時效進一步提升。同時,“京東買藥秒送”已在上海、北京、廣州等近20個城市開通“網上買藥醫保個賬支付”功能,共接入全國超3000家醫保定點藥房。2024年10月,京東健康“之業堂”國醫館開業,截至2024年底,京東健康已在北京開設多家京東大藥房線下新型門店。
可以說,京東健康劍指即時零售的目標已經非常明顯,也向以美團為代表的即時零售先行企業發起了全方位的競爭,持續擴大即時零售已經成為了京東健康發展的核心脈絡,我們該怎么看這件事呢?
二、京東健康的下半場邏輯向何方?
面對著京東健康的成績單,我們該如何看京東健康的一系列布局,京東健康的下半場邏輯又在何方呢?
首先,電商購藥習慣已經養成,規模增速呈現見頂趨勢。自2023年以來,線上購藥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的首選。這一變化背后,是電商平臺在藥品供應、價格透明、購藥便捷性等方面的顯著優勢。與傳統線下藥店相比,電商平臺能夠提供更豐富的藥品選擇,更便捷的比較和購買流程,以及更快速的配送服務。特別是在疫情3年期間,線上購藥的需求更是得到了極大的激發,進一步加速了電商在藥品零售市場中的滲透。
其次,大健康企業發力線下即時零售已成必然趨勢。從京東健康的一系列布局來看,其目標明確地指向了即時零售。藥品與普通商品不同,時效性要求往往更高。在急性用藥場景下,傳統電商的配送模式難以滿足消費者對藥品快速送達的迫切需求。例如,當消費者突發感冒、腸胃不適等急性病癥時,往往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藥品緩解癥狀。此時,即時零售的優勢便凸顯出來。
京東健康主打線上線下一體化生態,這使得即時零售成為其服務用戶的最優解。通過整合線上平臺的便捷下單功能與線下藥房的快速配送能力,京東健康能夠為消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購藥服務。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 O2O服務覆蓋超過 490 個城市,合作藥房超過15萬家。
當然,與美團買藥等即時零售的先行者們相比,京東健康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美團買藥擁有近 25 萬家線下合作藥店,在合作藥店數量上占據優勢。同時,由于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深耕多年,在用戶心智方面也更為領先。很多消費者在需要即時購藥時,首先會想到美團。這對于京東健康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縮小差距,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力,成為京東健康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第三,通過線下自營大藥房,以前置倉店形式切入即時零售戰場。早在 2023 年,京東就啟動了自建線下大藥房的 “萬店計劃”。這一計劃的實施,旨在打通從 “快遞電商 + 線下倉店配送” 的最后一公里。通過建立自己的線下大藥房,京東健康能夠更好地控制藥品的質量和配送速度,提升用戶體驗。以前置倉店模式進行線上線下雙線經營,也是京東全面對標美團即時零售的又一次嘗試。
2024 年,京東健康持續發力。京東買藥秒送服務全面升級,配備專職騎手。截至 2024 年底,在全國超 490 個城市,提供最快 9 分鐘送達的買藥秒送服務。這一舉措無疑是對美團等先發企業的全面競爭。專職騎手的配備,使得京東健康在配送效率上有了質的提升。與普通快遞配送相比,專職騎手能夠更加專注于藥品的配送,減少配送時間,確保藥品能夠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
不過目前來看,一線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即時零售買藥的用戶心智已經逐漸成熟,行業內先發優勢明顯。而在電商優勢更明顯的三四線下沉市場,通過京東健康電商囤藥無疑更有吸引力。
第四,線上電商已經日漸成熟的時候,發力線下即時零售是京東健康的必然選擇。對于整個市場來看,京東健康的發力布局正是針對市場的痛點。由此看來,京東布局藥房加碼大藥房倉店,即是為了補課即時零售,也是醫藥電商增速放緩和心智之爭下的必然選擇。希望行業內的良性競爭能讓廣大消費者最終受益,也能使整個健康產業得到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