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空倉了
東升西落。
作者?I?楊繼云??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段永平似乎迎來投資生涯首次空倉——
3月11日,他的社交賬號“大道無形我有型”發(fā)言:“哈,終于來了!很少享受到空倉的快感,投資以來第一次。”
彼時恰逢美股經歷驚魂之夜,一夜之間美股市值蒸發(fā)了1.75萬億美元。其中特斯拉單日暴跌15%,消失了1300億美元,創(chuàng)下2020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包括英偉達、蘋果、Meta等在內的七家科技巨頭市值單日縮水7500億美元,可謂震撼。
正如不少人在社交平臺大吐苦水:“這兩天美股大崩盤,我只能認輸。”更有甚者,一晚虧了230萬,美股一片哀鴻遍野。
隱約中,一種已流淌多時的微妙情緒愈發(fā)強烈起來:逃離美股泡沫,奔向中國資產。
美股開啟暴跌
段永平:空倉的快感
嚴謹地說,段永平口中的空倉并非完全清倉,“而是作為一個滿倉主義者,有了(一部分)空倉的意思。其實一月份我就在這里說過了,美股有點貴。”在這之前的幾天,他明確說過50%的現金就算是空倉。
他的做法被認為是一種避險。此前,段永平行使大量期權,釋放不少美元現金,倉位從高位降至更靈活狀態(tài)。
當然,無須糾結他是否真的清倉了,泡沫不破,投資難做,段永平是真覺得美股貴了。科技股估值已處高位,他也多次提及美股科技股市盈率過高,泡沫破裂是“瞎折騰的后果”。
完美躲過這一次美股下跌的還有巴菲特。此前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報及致股東信中披露了對美股的大量減持,實際上去年伯克希爾就進行了一系列操作,現金儲備翻倍,大手筆減持蘋果等公司,做出防御性布局。
美股風暴仍在繼續(xù)。其中,美股科技股重創(chuàng)最為明顯,雖然偶有反彈,但依舊無法完全打消投資者們的憂心忡忡。
過去一周,小紅書上哀嚎隨處可見。“英國留子一夜虧掉一年學費”、“2天虧掉40萬美金,卸載,半年不碰美股”……
(來自小紅書截圖)
跌慘了的玩家開始思考“是去是留”。與此同時,VC投資組合凈值大幅縮水,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策略。
“美股近期出現了較大波動,這主要是由于過去幾年美股科技股大幅上漲,估值泡沫化較為明顯。”不少投資人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另一個信號是,在“空倉”美股的同時,段永平同步加倉港股騰訊、A股茅臺,做出結構性調整——美股降倉避險,中國核心資產低位布局。
港股熱鬧起來了
大洋彼岸的另一邊,港股正經歷著一場久違的回暖。
?今年以來,香港證券市場市價總值升幅已經超過30%?,是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以科技互聯網巨頭為主的恒生科技指數大漲,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包括南向資金和全球資本。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數今年已累計漲超28%,表現強勁。
2025年開年至今,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累計凈買入金額已突破3200億港元,其中3月10日單日凈流入297億港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嗅覺靈敏的外資也開始轉舵。據中信證券研報統(tǒng)計,1月24日至2月13日,外資回流港股市場近130億港元,且主要配置相對估值折價較高的科技和消費行業(yè)。
最新一幕,則是韓國股民爆買中國資產——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韓國投資者投資A股和港股的月度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近200%。
創(chuàng)投圈印象深刻,本月蜜雪冰城正式在港交所敲鑼,開盤暴漲,成為今年絕對現象級的IPO。引爆市場的蜜雪不僅刷新歷史成為新一代港股“凍資王”,股價也不斷攀升,目前市值已超1400億港元。
至此,蜜雪冰城也與泡泡瑪特、老鋪黃金一起組成了眼下港股消費三巨頭——它們都漲幅驚人。
世界正在發(fā)生前所未有的變化。DeepSeek顛覆了AI敘事邏輯,原以為中國AI只能跟隨美國的魔咒被打破,海內外資金開始重估科技股投資邏輯。中國“科技十姐妹”表現亮眼,成為中國資產火爆的一個縮影。
“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人愿意投資優(yōu)質的中國資產。有好項目發(fā)行的時候,全球的資本目光都能夠聚焦到香港。”2024年底,前香港交易所高級副總裁暨中國區(qū)上市發(fā)行服務部主管韓穎姣在清科年會上就曾表示。
今年1月,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對外透露,預計香港將迎來更多IPO案例,“大約有100家公司正在籌備IPO,市場預計會有一些令人興奮的名字。”
正值中國資產重估之年,港股率先拉開了序幕。
“押注中國資產”
開年至今,唱多中國資產的一幕幕仍在繼續(xù)。
高盛在3月9日的最新研報中稱,中國股市迎來歷史最佳開年表現,若政策落實和盈利改善逐步兌現,市場上行空間依然可期。花旗同樣認為,考慮到中國科技行業(yè)的實力、政府對該行業(yè)的支持以及低廉的估值,即便在大漲之后,中國股市仍顯得頗具吸引力。
“2025年中國資產全面重估的開始。”朱嘯虎的判斷言猶在耳。正如那份流傳廣泛的報告:低估中國的時代即將結束,2025年是中國全面超越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此情此景,海外資金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改變。
當DeepSeek全球爆紅,宇樹用機器人印證了中國科技實力,作為宇樹科技早期投資方,祥峰投資管理合伙人鄭俊聰坦言很多外國投資人“這一次直接跌破眼鏡”。
他透露,一些外資LP溝通希望拿到有關中國科技公司的更多信息,也有很多人要回到中國來投資。
“我了解到一些富豪將資產投回中國,以及一些高凈值個人LP手握資金問起更好的硬科技項目,他們要收老股。”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合伙人說起。
或許若干年后回頭看,美元基金前幾年的沉寂,結果會被證明是一場集體誤判。
東升西落,全球資本正在尋求新的平衡。或許正如陳翊庭所說,中國資產重估機遇才剛剛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