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揭示重疾險真相:買單次的還是買多次的?誰的性價比更高
一文揭示重疾險真相:買單次的還是買多次的?誰的性價比更高
很多人在買重疾險的時候,都在糾結,到底是買單次賠的重疾還是多次賠的重疾,部分人覺得“一次重疾就要命了,哪有機會得第二次”。然而,現實情況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正在逐漸提高。重疾治愈后,由于身體免疫力下降以及治療的副作用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其他相關疾病的出現。此時,若你買的單次賠付重疾險早已終止,那就只能“裸奔”面對風險了。因此,多次賠付的重疾險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能為患者提供持續的經濟支持,還能為我們提供更加全面和持久的健康守護。
一、為什么需要多次賠付?
1)重疾復發率比想象中高
癌癥復發轉移、心臟病的二次發作、腦中風后遺癥導致的反復住院……這些情況在臨床實踐中屢見不鮮。例如,癌癥患者在完成治療后的1-3年內,復發率可高達60%。相比之下,傳統的單次賠付重疾險在賠付后即告終止,而多次賠付的保險產品則能為患者提供持續的保障。
2)關聯疾病“連鎖反應”
重大疾病之間通常存在顯著的關聯性。例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期可能需要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而白血病的治療過程可能催生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需求。如果僅投保單次賠付的重疾險,那么對于相關聯的疾病將無法獲得保障。而多次賠付的重疾險,若采用分組賠付方式(例如將心肌梗塞和搭橋手術歸為同一組別),則在第二次患病時可能無法獲得賠償;相比之下,選擇不分組多次賠付的重疾險產品則可以避免此類限制。
3)長壽帶來的“疊加風險”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至80歲,人們罹患兩種或以上重大疾病的幾率顯著上升。據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個體在患癌之后,再次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是普通人的三倍。如果你購買的是僅覆蓋一次重大疾病的保險,一旦獲得賠償,保障即告終止,此時的健康情況已經很難再次購買重大疾病保險,這樣一來,如果未來不幸再次患病,你將面臨無保險保障的境地。
二、多次賠付重疾險的3大優勢
1)保障更持久
單次賠付重疾險像“一次性雨衣”,而多次賠付產品是“終身防護服”。例如,首次重疾理賠后,保費自動豁免,保障持續生效,后續確診其他重疾仍可賠付。
2)應對醫療進步
靶向藥、免疫療法等新技術讓重疾患者生存期延長,但也意味著未來數十年仍需保障。例如,早期甲狀腺癌治愈后,患者可能因長期服藥導致肝腎損傷,進而引發終末期腎病,后續確診仍可賠付。
3)性價比更高
多次賠付產品價格比單次賠付僅貴10%-20%,但保障杠桿翻倍。
以30歲男性投保50萬保額為例:
單次賠付重疾險:約6000元/年
多次不分組重疾險:約6600元/年(多花600元,獲得額外60萬潛在保障)
三、健康保普惠多倍版:2025年重疾險性價比優選
綜上所述,其實在考慮投保重疾險的時候,選擇一款不分組多次賠付的重疾險,保障對于我們來說,是更加全面的。在眾多產品中,昆侖健康保普惠多倍版憑借三大優勢脫穎而出:
1)價格實惠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保費相當實惠,舉個例子,30歲女性投保30萬保額,30年繳費,每年僅需4230元。這個保費與同類單次賠付產品幾乎持平,而普惠多倍的重疾還能賠2次,尤其在保單前15年,還提供了50%的額外賠付!這個性價比是非常優秀的!
2)保障全面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疾病不分組,重疾可賠付2次,中癥可賠付2次,輕癥可賠付3次,重疾兩次賠付間隔僅1年。首次重疾最高賠150%(投保前15年額外賠50%),第二次賠120%保額。相較于單次賠付的重疾險和分組多次賠付的重疾險,普惠多倍版賠付的保障責任更為全面。尤其是對于那些希望獲得長期、穩定保障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3)癌癥津貼“快人一步”
癌癥一直是重大疾病保險理賠的大頭,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提供的“惡性腫瘤-重度醫療津貼”理賠條件相對寬松,僅需1年的間隔期。這意味著,從確診之日起1年后,只要患者仍在接受治療(持續治療還是新發、復發、轉移等情況都可以),每年可領取40%的保額,最多可領3年。相較于傳統癌癥二次賠付要求的3年間隔期,這個責任更容易獲得理賠。
四、誰適合買多次賠付重疾險?
家庭頂梁柱:一次重疾可能耗盡積蓄,二次患病將直接沖擊家庭經濟。
有家族病史者: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人群,疊加患病風險更高。
預算有限但追求保障: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用單次賠付的價格,提供多次保障,性價比無出其右。
寫在最后
重疾險的本質是“收入損失補償”。當我們用30年保費換取一份保障時,不僅要考慮當下,更要為未來數十年的風險預留“安全墊”。健康保普惠多倍版以極致性價比,實現了“一次投保、終身防護”,尤其適合注重全面保障的家庭。
來源/號外網
【廣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