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總”爆火,理工男變身“略略略”
在這個人人都能當15分鐘網紅的年代,周云杰的意外走紅,對他個人和海爾來說,都是不錯的機遇,但透過企業家,我們看到的企業文化和綜合實力,才是吸引人們長期關注的基礎。畢竟,能讓千家萬戶的冰箱十年如一日安靜運轉的,從來都不是熱搜榜,而是企業對工藝精益求精的追求。
撰文 | 小不董??編輯 | 李信馬??來源 |? DoNews
一個人想火難嗎?或許難,砸錢買流量買一堆熱搜,奈何就是沒有“星途”,說簡單也簡單,站在雷軍旁邊就可以了。
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代表通道”上,互聯網“頂流”雷軍始終被大批米粉關注,在他以禮貌性的微笑回應現場記者一聲聲的“雷總好”時,一旁稍顯受冷落的“生面孔”引起網友注意,很快人們發現,這位看起來像是小米副總的代表就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
圖片來源:小紅書
3月7日,周云杰在朋友圈對此事作出回應。他表示:“網友從不同的角度關注海爾和我本人,對此表示感謝;對網友的各種調侃,我欣然接受。很多網友的評論,很有想象力,我也被逗笑了。我已經讓品牌部的同事從中發掘有才情的網友,歡迎他們成為海爾的代言人。”
不僅不因某些稍顯唐突的發言惱怒,還誠邀網友共事,周云杰接地氣的表現很快贏得了網友們的好感,隨即大批營銷號開始發布周云杰相關視頻,順勢把海爾也送上了熱搜,就連周云杰當時佩戴的領帶都被網友扒出來上面都是海爾產品標志,如今也成了爆款單品。?
圖片來源:小紅書
海爾的各個賬號也開始在相關視頻的評論區中幫自己老板打call,很快,周云杰就開通了小紅書、抖音、微博等賬號平臺。不過,爆火讓這位從沒被流量卷攜過的老牌公司領導人有點不知所措,在第一條視頻中,面對接連提問顯得很緊張,直言“把這些理工男都逼瘋了”。傳統制造業大佬意外闖進互聯網,也有種“反差萌”。?
圖片來源:抖音
周云杰如今已經在抖音上擁有超過122萬粉絲,雖然跟頂流雷軍的4535萬粉絲相比還差了一大截,但后續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畢竟到目前為止他才發了三條視頻,對于網友們給他取的各種綽號,他最喜歡“周云杰略略略”,還表示這個名字有略過自我、略過客套、略出真誠的含義——這回答很山東。?
圖片來源:抖音
目前廣大網友召喚的高清重制版完整的212集系列動畫片《海爾兄弟》也已經全網同步上線。?
圖片來源:抖音
不過話說回來,周云杰的走紅也不全是偶然。這位低調務實的海爾掌門人之所以能圈粉無數,除了運氣外,也有他獨特的個人魅力。?
37年前,周云杰走出華科校門,來到青島,邁進海爾大門,見證并參與了海爾從一家嶄露頭角的冰箱工廠,一步步成長為全球化的生態型企業。早在1998年的一次采訪中,周云杰就曾表示,如果要進入農村市場,首先要尊重農民,喊話市場要走到農民心里去,面對天降流量,他依舊保持著謙虛和實在,表示:“流量會退潮,但企業家精神不會。”?
圖片來源:小紅書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撕掉傳統商業領袖的嚴肅標簽,通過打造鮮明個人IP實現品牌增值。企業家不再只是決策者,更是企業文化的“首席代言人”。
雷軍堪稱教科書級案例——從"Are you OK"的鬼畜神曲到扔西瓜名場面,這位"理工男"用平易近人的形象和短視頻高頻互動,讓小米文化有了人格化載體。
同樣深諳此道的董明珠,也曾和雷軍立下"10億賭約",始終以“鐵娘子”形象強化“中國制造”標簽,其抖音賬號“明珠羽童”更嘗試過代際傳承的敘事。
賽道轉型的俞敏洪則展現了知識型IP的韌性。當教培行業遭遇重創,他帶著“東方甄選”團隊在直播間暢談名著,用文化人的底色完成華麗轉身。而60歲生日堅持在玉米地直播的執拗,恰是其“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設的延續。?
更令人意外的是張朝陽的“二次翻紅”,這位中國互聯網初代創業者放下身段直播教物理,用“量子力學”和“跑步打卡”重構了科技精英的新形象。
圖片來源:抖音
這些企業家IP化的成功案例有三個共同點:首先要有“記憶點”,例如李想微博辦公的較真勁兒,其次要建立內容可持續性,就像馬斯克十年如一日發推特,最重要的是保持人設統一,比如庫克永遠的微笑+彩虹表帶。
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是相輔相成的。海爾這家創立于1984年的老牌企業,在沒被推上流量風口的幾十年來,也依靠著“一把錘子砸冰箱”的質量堅守、“真誠到永遠”的服務承諾,以及持續創新的科技實力,才走到了今天。
在這個人人都能當15分鐘網紅的年代,周云杰的意外走紅,對他個人和海爾來說,都是不錯的機遇,但透過企業家,我們看到的企業文化和綜合實力,才是吸引人們長期關注的基礎。畢竟,能讓千家萬戶的冰箱十年如一日安靜運轉的,從來都不是熱搜榜,而是企業對工藝精益求精的追求。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