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飲料:逆勢增長的“能量之王”,邁向多元化與國際化新征程
東鵬飲料:逆勢增長的“能量之王”,邁向多元化與國際化新征程
隨著酷暑將至,尤其是暑伏天氣的下午三點,打工人們常常感到疲憊不堪:精神萎靡、四肢沉重、大腦混沌。此時,一句熟悉的廣告詞便會浮現在腦海中:“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 這款飲料憑借其卓越的提神效果,成為無數消費者的首選。
盡管2024年3月以來,食品飲料行業整體處于下行周期,行業指數跌幅已超10%,但東鵬飲料卻逆勢而上,以超70%的漲幅穩居A股食品飲料板塊前列,成為行業的“飲料一哥”,并創下新高。3月8日,東鵬飲料發布2024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8.39億元,同比增長40.63%;歸母凈利潤33.27億元,同比增長63.09%。更值得關注的是,東鵬飲料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的銷量已連續四年位居榜首,2024年市占率攀升至47.9%,成功超越傳統巨頭紅牛,標志著其從“國產替代”角色正式轉型為行業引領者。
東鵬飲料的成功離不開三大核心策略,構筑起強大的競爭壁壘。
一、以質價比鎖定市場:大包裝疊加耐用實惠
東鵬飲料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質價比”。以250ml規格為例,紅牛售價約6元,而東鵬特飲價格僅為3元;500ml的東鵬特飲價格不到4元,凈含量是紅牛的兩倍,且價格比紅牛便宜2元。這種策略不僅覆蓋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還通過大容量包裝進一步強化了“耐用實惠”的標簽,尤其在藍領群體中建立了穩固的消費群體。
二、精準定位客戶人群:滿足藍領群體的核心需求
東鵬飲料的核心用戶是需要長時間重體力勞動和精神高度集中的人群,如長途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騎手以及建筑工人等藍領群體。他們的消費場景主要是加班、熬夜,且對價格極為敏感。針對這些特點,東鵬飲料推出了獨特的PET塑料瓶包裝和防塵蓋設計。PET瓶造價更低,且打開后更易攜帶;防塵蓋設計不僅解決了長途運輸中罐裝口易落灰的問題,還可以被貨車司機二次利用為煙灰缸,成為產品附加價值的體現。
三、覆蓋全國且深度下沉的渠道網絡:數字化賦能渠道管理
飲料行業屬于渠道鏈條長的深度分銷行業,需要快速的物流體系和龐大的經銷商體系來覆蓋龐大的客戶群體。東鵬飲料自2015年開始,先后引入“一物一碼”和“五碼關聯”技術,搭建起渠道數字化體系,優化了供應鏈管理。截至2024年,公司已擁有超過 3000 家成熟經銷商以及近 400 萬家有效活躍終端門店,建立了覆蓋全國且深度的渠道網絡。此外,公司財務數據顯示,其應收賬款極低(2024年不足1億元),說明其回款迅速,對經銷商保有充足的話語權。而高達47.61億元的合同負債中,六成為經銷商預付款,這不僅印證了產品的暢銷,也反映出渠道端對品牌的信心。
未來展望:市場潛力與多元化布局
國內能量飲料市場:方興未艾,潛力巨大
根據歐睿數據,2013-2023年中國能量飲料市場規模從189.2億元增長至575.7億元,復合增速達11.8%。隨著近年來游戲電競、音樂節等娛樂活動的興起,消費群體年輕化與消費場景的多樣化將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預計2023-2028年銷售額和銷量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6.3%和5.6%,2028年中國能量飲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80億元。作為行業龍頭,東鵬飲料將持續受益于這一趨勢。
積極布局細分賽道:電解質水與新興品類崛起
隨著人均GDP的提升,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對產品品質與功能價值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電解質水作為泛功能化飲料,成為熱門品類。2020年疫情期間,消費者對電解質補水的認知大幅提升,進一步推動了電解質水的普及。2023年,東鵬推出“補水啦”系列電解質水,涵蓋西柚、檸檬、白桃等多種口味,并推出555mL和1L兩種規格,滿足不同場景需求。憑借疫情期間積累的消費者認知,“補水啦”有望成為繼能量飲料之后的又一核心單品。此外,東鵬飲料還在無糖茶飲、植物蛋白飲料等新興領域進行嘗試,逐步豐富產品矩陣。
國際化布局:赴港上市助力海外市場拓展
東鵬飲料的國際化布局也已提上日程。公司計劃赴港上市,其目的并非單純融資,而是為海外市場拓展奠定基礎。通過赴港上市,東鵬飲料將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的力量,進一步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拓展海外市場版圖。
從性價比到多元化,東鵬飲料邁向新征程
東鵬飲料的成功,源于其對性價比戰略的堅持,以及對消費場景的精準把控。從包裝創新到渠道下沉,從核心產品的持續迭代到細分市場的開拓,公司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和市場敏感度。未來,隨著能量飲料市場的穩步擴容和電解質水等新品類的崛起,東鵬飲料有望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并向多元化、國際化邁進。東鵬飲料的能量,或許將迎來更大的爆發。
來源/信陽新聞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