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董無法履職原因成謎!財通證券業績“過山車”何時到站?
一則簡短公告,掀起波瀾。
作者 | 謝美浴?編輯| 付影?來源 | 獨角金融
4月23日,財通證券(601108.SH)突然披露,獨立董事高強因“個人原因”暫無法履職。身為薪酬與提名委員會主任委員、審計委員會委員,高強雖然不參與日常經營管理,無法履職也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財新” 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高強已被帶走,并直指與建設銀行(601939.SH)原副行長章更生案有關,迷霧重重引人猜測。
業績層面,財通證券正經歷 “冰火兩重天”。2024年營收微降3.55%,歸母凈利潤卻逆勢增長3.9%,穩住陣腳;然而2025年一季度,營收、歸母凈利潤雙雙暴跌超20%。董事長章啟誠在年報中提出 “外延發展” 戰略,試圖借并購整合破局。
當高管風險與業績壓力疊加,這家浙籍券商如何在監管趨嚴、行業洗牌的浪潮中實現突圍,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1
獨立董事因何無法履職?
資料顯示,高強出生于1960年9月,畢業于同濟大學,是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
高強于1979年10月進入建設銀行,工作了近40年,從麗水分行基層起步,輾轉安徽、山西多地。據“財新”報道,相關人士稱,2015年高強回浙執掌建設銀行浙江分行時,該行正深陷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江公司”)及關聯企業的數十億元不良風險處置的漩渦中。
圖源:罐頭圖庫
中江公司曾自稱是集投資、科技、制造、貿易、旅游、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元化控股集團,其直接持股、控股或間接控制的公司眾多,俗稱“中江系”,2012年前后因投資擴張、涉足擔保、深陷民間借貸而“崩盤”,在“中江系”債務危機中,涉及貸款規模最大之一的便是建設銀行浙江分行。
高強在建設銀行浙江分行任內未滿60歲便卸任,轉戰私募領域,任杭州久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久勝私募”)董事長。
工商資料顯示,久勝私募成立于2021年12月,大股東杭州久勝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持股90%,后者由高強持股90%,自然人王仙鵬持股10%。
2020年11月,高強又跨界證券業,擔任財通證券獨立董事,其2023年從公司領取薪酬18萬元。據“財新”報道,高強此番涉案或與建設銀行原副行長章更生案存在關聯。
圖源:罐頭圖庫
4月23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建設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章更生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章更生因多項違法規格行為,構成嚴重職務違法并涉嫌受賄、違法發放貸款犯罪,被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并按規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一并移送。
對此,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認為,獨董無法履職,會對財通證券的治理結構產生一定的短期影響,“盡管獨立董事的暫時缺位不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日常運營,但這可能會引發市場對公司內部治理和風險管理能力的關注;如果事件進一步發酵,可能會對公司的聲譽造成一定沖擊。因此,財通證券需要及時、透明地處理此事,并確保公司治理結構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浙江分行已成金融反腐“重災區”。2021年4月,該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崔濱洲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出“侵吞單位財物”“家族式腐敗”等多項罪名;2023年5月,該行原副行長勞新江被曝“通過信托業務受賄”“違規持股”等違紀事實。如今,作為建設銀行浙江分行曾經的關鍵人物之一,高強又被調查,但具體原因尚不明朗。
人員風控問題也并非首次出現,2024年10月,財通證券因人員管理亂象吃下監管罰單,涉及未按規定進行任免職、 兼職等事項報備;證券從業人員登記管理不到位;部分分支機構負責人代為履職超期;人員管理內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圖源:財通證券年報
針對該項處罰,財通證券已在年報中披露整改措施,一是完善制度,出臺《財通證券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做到分級授權、分類管理和加強內控;二是優化機制,強化董監高、分支機構負責人任職、離職管理等;三是嚴格落實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管理要求,加強該類人員的入口管理和過程管理。
2
2024年增利不增收,
財富管理成業績“壓艙石”
合規風險之外,財通證券的業績情況也面臨挑戰。
近幾年,財通證券業績呈現“過山車”態勢,2021年至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4.08億元、48.27億元、65.1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4%、下降24.67%、增長35.0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5.66億元、15.17億元、 22.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8%、下降40.88%、增長48.43%。
到2024年,在證券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財通證券的整體業績不算差,營業收入62.86億元,同比微降3.55%;歸母凈利潤逆勢增長3.9%至23.4億元。然而,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69億元、2.9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4%和36%。
圖源:財通證券2025年一季度報
從具體業務上看,2024年,財通證券財富管理業務實現收入18.46億元,同比增長15.22%,成為業績“壓艙石”;2025年一季度更以41.4%的增速貢獻近四成營收。
與此同時,2024年資產管理業務以17.19億元收入維持0.36%的微增,子公司財通資管凈利潤同比增長12%,顯示出在公募賽道上的差異化競爭力。
然而,2024年,財通證券的證券自營業務實現收入5.88億元,同比下滑24.95%,直接拖累公司整體投資收益。東吳證券研報中指出,2024年財通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15億元,同比下滑14.5%;2025年一季度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0.2 億元,同比下滑94.5%。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財通證券持有財人匯(835759.NQ)、 永安期貨(600927.SH )、 聯蕓科技(688449.SH)、優創股份(831904.NQ)、 永成雙海(832181.NQ)等股票。
圖源:Wind數據
而在IPO階段性收緊、再融資新規約束下,財通證券投行業務下滑。東吳證券研報指出,財通證券2024年股權承銷規模14.2億元,同比下跌83%,不過債券承銷以千億規模穩住行業腰部地位。總體來看,2024年,財通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實現收入5.11億元,同比下降33%。
此外,證券信用業務與境外證券業務均出現兩位數下滑,分別實現收入5.27億元、入0.52億元,同比下降11.51%、12.58%。
圖源:罐頭圖庫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財通證券應平衡業務結構,需加大對自營、投行、信用業務的投入和改革,“如在自營業務方面,優化投資組合,降低高風險投資比例,提高資產配置的多元化;投行方面,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項目承攬、承做能力,積極拓展優質項目資源;信用業務要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合理控制業務規模,降低違約風險。”
“對于財富管理業務,若 A 股行情轉弱,可拓展多元化產品線,如增加私募產品、海外投資產品等,滿足客戶不同需求。加強客戶服務,通過專業投顧團隊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資產配置方案,提高客戶粘性。”支培元表示。
3
合并動態再引關注,
能否打贏浙系券商“龍頭”爭奪賽?
公開資料顯示,財通證券位于浙江杭州,前身為創立于1993年的浙江財政證券公司,2017年10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截至2024年末,財通證券總資產1445.55億元;截至4月29日,財通證券報收7.3元/股,總市值338.99億元。
財通證券作為一家具有鮮明“浙系”特色的區域性券商,自2018年推行“深耕浙江”戰略以來,持續強化本土化布局。公司通過密集的網點覆蓋,深度對接浙江省內市場需求,已在證券經紀業務領域建立起顯著的區位競爭優勢,充分彰顯其立足浙江、服務區域的發展定位。
截至2024年底,財通證券共設立133家營業部,位于浙江省的有103家;設立 32 家證券分公司,位于浙江省的有12家。
圖源:罐頭圖庫
而位于浙江省的券商共有四家,除了財通證券外,還包括甬興證券、浙商證券、和金通證券,浙商證券與財通證券是較為出名的兩家。
從2020年開始,浙商證券總資產規模迅速擴張,從落后財通證券變為反超,截至2024年末,浙商證券總資產1540.86億元,比財通證券高出95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以來,浙商證券通過多輪收購已累計持有國都證券34.76%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目前整合進程明顯提速,今年2月,浙商證券原董事會秘書張暉已正式出任國都證券總經理一職。
反觀財通證券,其并購整合之路稍顯落后。2024年年報致辭中,財通證券董事長章啟誠在年報中特別強調了“外延發展”與“并購整合”,但并未提及具體安排。
余豐慧認為,當前環境下,中小券商并購面臨的主要障礙包括估值分歧、文化整合難度大以及監管審批等因素。“鑒于財通證券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業務基礎,且董事長表達了積極的態度,它更有可能扮演整合者的角色。但這也要求財通證券能夠準確把握行業趨勢,找到合適的并購目標,并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和文化融合。”
圖源:罐頭圖庫
支培元則表示,“從規模和實力看,財通證券在券商行業處于中等水平。若其能抓住行業變革機遇,提升自身競爭力,有可能成為整合者,通過并購擴大市場份額、完善業務布局。但如果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落后,也可能成為被整合對象。其未來角色取決于自身戰略規劃和執行能力,以及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
在行業分化加劇的當下,你是否看好這家券商未來發展?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