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茂集團因年報難產被立案,“雞缸杯”大佬劉益謙遭遇“滑鐵盧”
當潮水退去,市場終見真章。曾以2.8億拍下明成化雞缸杯而聞名的資本巨鱷劉益謙迎來了他的“至暗時刻”。由他掌舵的天茂集團因未能按時披露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不僅拉響退市警告,更讓劉益謙“點石成金”的資本神話破滅。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天茂集團正在“擊碎”劉益謙的股神濾鏡。
5月5日晚間,被譽為“中國民營保險第一股”的天茂集團發布公告稱,因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次日,公司再度公告,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已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若天茂集團停牌滿兩個月仍未披露年報,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再逾期兩個月仍未披露,將直接觸發終止上市程序。
而天茂集團的年報難產也讓實際控制人劉益謙遭受重創,股價已經連續兩天跌停。據統計,劉益謙對天茂集團的投資總額約為103.92億元。然而,按照天茂集團當前135.37億元市值計算,劉益謙家族的持股市值降至約89.72億元,已低于初始投資成本。
天茂集團遭立案
近日,上海灘資本大佬劉益謙旗下的天茂集團原定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定期報告,但因“部分信息需要進一步核實、補充完善”導致年報編制未完成,最終未能在4月30日法定期限內披露。
由于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天茂集團自5月6日起停牌,并在同一日遭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監管規則,若天茂集團在兩個月內仍無法交出合格年報,其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四個月內仍無進展,則可能面臨終止上市的結局。
值得注意的是,天茂集團此次年報和一季報推遲發布非常突然。該公司此前已披露過2024年業績預告,按照正常流程,不應在年報、季報最后披露日前突發延遲公告。尤其是在距法定披露截止日僅剩48小時突然宣布延遲披露財報,在資本市場上較為罕見。
受此影響,天茂集團在4月29日、4月30日連續兩天跌停,收盤于2.74元/股。年內跌幅達41.33%,位列A股跌幅榜第31位,剔除ST及*ST個股后位列第2位。公司市值也從年初的230.74億元跌至135.37億元,短短數月“蒸發”近百億元。
業績披露受阻的背后,天茂集團的基本面也在持續惡化。數據顯示,自2020年后歸母凈利潤開始持續下滑:2019年至2022年分別為17.76億元、5.80億元、4.71億元、2.74億元。2023年更出現近十年首次虧損,歸母凈利潤為-6.52億元,同比下降337.82%。
天茂集團的營業收入也陷入“滯漲”困局。2019年公司營收達501.92億元,但2020年驟降89.92億元至412億元。2021年至2023年雖回升至495.83億元、496.16億元、496.99億元,但整體呈現停滯狀態。
在此前披露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中,經營壓力已顯露無遺。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營收400億元至430億元,同比下滑13.48%至19.52%;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5億元至7.5億元,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5.03億元至7.53億元。
國華人壽成業績黑洞
天茂集團業績披露受阻的背后,或與近年來國華人壽的經營形勢急轉直下密切相關。
據了解,天茂集團雖名為“天茂實業集團”,但其實際經營重心完全依托于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的壽險業務。因此,國華人壽的業務表現幾乎決定了集團的整體財務狀況。
據天茂集團2024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共實現了營業收入290.58億元,其中,國華人壽貢獻營業收入289.44億元,約占天茂集團營業收入的99.61%。半年末,國華人壽總資產為2715.99億元,約占天茂集團總資產的97.59%。
此外,天茂集團的業績預告也顯示,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國華人壽受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影響,被迫大幅增加計提準備金。
公開資料顯示,國華人壽自2007年成立以來,曾經歷過一段高速增長期,尤其在2014年進入盈利“快車道”,連續九年保持盈利態勢。
然而,自2020年起,其凈利潤開始斷崖式下跌,當年凈利潤驟降至11.10億元,同比下降99.65%;2021年和2022年分別錄得8.49億元和4.84億元,降幅持續擴大;至2023年,國華人壽首次陷入虧損,凈虧損達11.55億元,同比降幅高達338.64%。
進入2024年,國華人壽未能扭轉業績下滑的頹勢。1月11日,天茂集團披露了2024年度國華人壽的保費收入情況,2024年,該險資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346.3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4.21%。
此外,隨著各大險企陸續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多數險企的年度經營情況已清晰呈現。然而,國華人壽的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卻遲遲未披露。
從國華人壽在中國貨幣網披露的第三季度報告來看,國華人壽的經營壓力已顯露無遺。截至第三季度末,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06.14億元,同比下滑12.43%;歸母凈利潤為-6.71億元,虧損幅度較上一年同期進一步擴大。
此外,該報告亦披露,國華人壽2024年第三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84.78%,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2.75%,雖較上季度略有回升,但仍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接近監管紅線。
事實上,國華人壽的產品端和投資端均承受較大壓力。在投資端,國華人壽以“愛炒股”聞名業內。2023年年報顯示,當年年末,國華人壽投資資產為2668.19億,增加了6.67%,約占總資產的90.39%。其中,國華人壽基金、股票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的投資規模,分別同比增加26.59%、57.33%、73.96%。
不過,在投資資產規模提升的同時,國華人壽投資收益卻出現大幅下滑,更是相繼踩雷新世界、廣匯汽車等股。
數據顯示,2023年國華人壽總投資收益為87.82億元,較上年減少19.22億元,同比下滑17.96%。公司投資收益率也從2022年的4.04%下滑至2.27%。
此外,雖然2024年第三季度A股市場大回暖,但國華人壽的投資收益仍未實現正增長。據國華人壽在中國貨幣網披露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國華人壽的投資收益為50.62億元,而2023年前三季度的投資收益為52.4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過度依賴銀保渠道、產品結構單一問題,國華人壽的退保金額一直較高。2021年至2023年,國華人壽退保金分別高達303.59億元、303.37億元、206.01億元,占當期保險業務收入比例分別是79.61%、80.21%、51.02%,三年退保金合計超800億元。
劉益謙的“滑鐵盧”
業績、股價“雙殺”的天茂集團也讓劉益謙“栽了”一個大跟頭。
作為保險、醫藥、證券等多領域布局的資本大鱷,這位“中國股神”或許正經歷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
目前,新理益持有天茂集團44.56%股權,而新理益又由劉益謙、劉天超、劉妍超各自持股88.6%、10%、1.4%。此外,劉益謙還直接持有天茂集團10.47%,王薇直接持股11.25%。因此,穿透后,劉益謙家族持有天茂集團66.28%的股權。
回溯其投資歷程,劉益謙控股的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理益”)早在2001年便以6481.8萬元從湖北中天集團收購天茂集團前身百科藥業3240.9萬股;2002年12月,新理益再度斥資1.41億元收購百科藥業1.2億股,持股比例提升至28.97%。
此后新理益持續加碼,2008年以3.35億元增資獲得4100萬股;2015年,天茂集團向新理益、劉益謙及其配偶王薇合計定向發行29.06億股,每股發行價3.39元,募資金額達98.51億元。
而按照天茂集團當前135.37億元市值計算,劉益謙家族的持股市值約為89.72億元,已低于初始投資成本。
困境不僅局限于天茂集團,劉益謙家族控股的亨迪藥業同樣陷入經營泥潭。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亨迪藥業實現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驟降32.75%,實現歸母凈利潤9154.74萬元,同比下滑48.02%。
資本市場更顯頹勢,亨迪藥業股價2022年降幅達6.62%,2023年降幅達23.74%,2024年微漲0.57%,2025年至今再度下滑22.58%,股價也從高點45.00元/股下滑至當前的16.46元/股,直接導致劉益謙家族在醫藥板塊的資產價值大幅縮水。
與此同時,劉益謙對長江證券的控制力也在持續削弱。2024年,湖北國資旗下長江產投計劃受讓湖北能源和三峽資本所持的17.41%公司股份,若轉讓完成,長江產投持股比例將達到17.41%,超過新理益成為第一大股東。此外,在今年3月管理層更迭中,具有湖北國資背景的劉正斌接任董事長。
面對多重壓力,這位收藏界傳奇開始變賣藝術品套現。據了解,自2023年下半年起,劉益謙夫婦通過蘇富比等平臺加速資產處置。其中2023年10月蘇富比專場拍賣會29件藏品僅成交5.45億港元,遠低于9440萬美元的預估價。
如今,隨著天茂集團被立案,劉益謙的身家也將大幅縮水。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