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上市以來最差業績!百年老店上海家化還能重現“光輝歲月”嗎?
近日,老牌國貨代表——上海家化(600315.SH)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56.79億元,同比下降13.93%;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為-8.33億元。
文|翠鳥資本??
近日,老牌國貨代表——上海家化(600315.SH)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56.79億元,同比下降13.93%;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為-8.33億元。
這是其上市24年以來最差的一份成績單,不僅首虧,且虧額較大。
在國貨美妝市場整體規模突破5000億元大關的黃金時代,上海家化市占率已從2015年的3.2%跌落至2024年的1.4%,被珀萊雅等后起之秀全面超越。這家曾孕育六神、美加凈等國民品牌的龍頭企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尷尬。
投資者不禁要問,作為擁有126年歷史底蘊的民族品牌,上海家化究竟為何陷入困局?又能否突破重圍,重現往日輝煌?
危機始于收購?Cayman A2
根據年報,上海家化2024年超8億的巨額虧損,主要來自于商譽減值計提。此次商譽減值,主要與上海家化此前收購的嬰童護理及母嬰喂養產品業務相關,涉及Cayman A2,Ltd.旗下的Tommee Tippee(湯美星)等品牌。
湯美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英國嬰幼兒喂哺品牌,自1965年成立以來,主要生產嬰童餐具、奶瓶等產品。
2016年7月,上海家化控股股東家化集團出手,以約19.6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Cayman A2,將湯美星等品牌納入麾下。隨后在2017年6月,上海家化從家化集團手中接手Cayman A2,此次交易作價2.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961億元),成為上海家化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對外及海外收購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Cayman A2在被收購前,財務狀況并不理想,處于資不抵債狀態,2016年合并口徑下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62.27萬元,全年營業收入6.41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503.6萬元。收購完成后,上海家化的商譽相應增加了19.61億元。
在收購初期,湯美星也一度不負眾望,幫助Cayman A2順利完成了業績承諾。2019年,Cayman A2營收達到17.03億元,實現凈利潤8611.87萬元;2020-2022年,凈利潤更是持續攀升,分別達到1.07億元、1.85億元和2.36億元。
但是,到了2023年,Cayman A2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僅為9156萬元,同比下跌約60%,2024上半年更縮至0.22億元。
2024年上海家化在年報中解釋稱,由于海外業務受低出生率、嬰童品類競爭加劇以及經銷商降低庫存等因素的持續沖擊,導致收入及毛利同比下降,2024年度經營業績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最終計提了約6.13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這場因商譽計提引發的巨額虧損,也成為上海家化接下來每時每刻不得不面對的陣痛。從財務數據來看,經過此次大額減值計提后,上海家化年末商譽賬面價值雖降至14.86億元,但風險并未隨之消解。
這不禁令人疑惑:從持續盈利到大幅虧損,Cayman A2的業績為何在短短一年間突然變臉?是市場環境變化真的如此猝不及防,還是收購時對潛在風險預估不足?再者,當初在Cayman A2資不抵債的情況下,上海家化為何依然給出如此高額的收購溢價?這樣的收購決策背后,又是否存在對未來發展過于樂觀的判斷?
百年老店疲態盡顯
實際上,拋開減值損失不談,上海家化近年業績疲態也有目共睹。
上海家化的巔峰時刻定格在2021年,當年營收曾達到76.46億元,歸母凈利潤6.49億元,但之后,便展露出不進反退的疲態。與此同時,珀萊雅卻一直處于增長態勢。2023年,珀萊雅以營收89.05億元超越上海家化65.98億元,成為中國美妝行業TOP 1。
深入剖析這一市場格局變化,行業競爭加劇、品牌年輕化轉型乏力等外部與內部因素交織,而企業內部資源分散更是關鍵癥結。
作為擁有126年歷史底蘊的民族品牌,上海家化發軔于1898年香港廣生行,從香皂、牙膏起家,歷經百年拓展,構建起橫跨護膚、彩妝、家居護理等領域的多元業務矩陣,旗下佰草集、六神、美加凈等十余個品牌覆蓋全品類賽道。
從營收結構看,2024年上海家化的個護(含六神、美加凈等)板塊,創造了41.9%的營業收入,其次為海外(湯美星)板塊24.93%,美妝(含玉澤、佰草集等)板塊18.49%,創新板塊(含啟初、家安、高夫等)14.69%。
這與珀萊雅、貝泰妮、上美股份形成強烈反差。2024年珀萊雅、貝泰妮、上美股份護膚類收入占比分別為83.68%、83.71%、87.2%,,若疊加彩妝業務,美妝領域營收貢獻更是突破90%,業務聚焦優勢顯著。
上海家化這種業務分散結構不僅稀釋了資源投入的集中度,更直接反映在盈利能力上。
由于日化品類溢價空間天然低于美妝,上海家化綜合毛利率明顯承壓。2024年,珀萊雅、上美股份、貝泰妮綜合毛利率均突破71%,相較之下,上海家化與之存在約10個百分點的差距,凈利率提升也因此陷入困局。
而在渠道布局層面,則是上海家化的老大難問題。當其他化妝品企業紛紛轉向線上,2024年珀萊雅、上美股份、貝泰妮線上渠道收入分別達102.34億元、61.5億元、39.12億元,占比依次為95.06%、90.5%、68.2%,而上海家化線上收入占比尚不足50%,數字化轉型的滯后無疑加劇了業績增長的阻力。
改革已開啟
成效尚未顯現
面對百年企業發展困局,去年五月走馬上任的董事長林小海,內心的焦灼可想而知。
2024年5月,上海家化迎來關鍵人事變動,林小海接替潘秋生,執掌公司首席執行官、總經理之位,并在次月的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當選公司董事及董事長。
自上任伊始,林小海便開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
在組織架構層面,上海家化持續推進事業部制改革,對國內業務布局進行深度優化。潘秋生時期,公司業務被劃分為美容護膚及母嬰、個護家清和海外三大事業部;而林小海則進一步細分,將國內業務拆分為個護、美妝、創新三大事業部,并為各事業部配備全新管理團隊。
與此同時,林小海對上海家化旗下品牌進行全面梳理,構建起三大品牌梯隊。其中,六神、玉澤位列第一梯隊,被視作核心品牌;佰草集、郁美凈組成第二梯隊;其余品牌則歸入第三梯隊。依據投資者調研紀要,上海家化期望第一梯隊品牌能在2024下半年至2025年展現積極成效;第二梯隊品牌短期內加大流量投放,后續重新定位,目標在?2026?年收獲成果;而創新事業部的品牌,因價值尚未明晰,需更長時間打磨。
盡管林小海上任后,上海家化的改革動作頻頻,但從2024下半年至今,這些調整尚未帶來顯著的積極反饋。
2025年一季度財報數據令人揪心,公司營收與凈利潤雙雙呈現兩位數下滑態勢——營收17.04億元,同比下降10.59%;凈利潤2.17億元,同比減少15.25%。此前2025年業績快報也指出,公司主動實施的戰略調整,如百貨渠道降庫存閉店、線上渠道模式轉變、線下銷售架構調整等,對當期收入和利潤造成較大沖擊。
如今的上海家化,似乎正處于艱難的爬坡期,亟待時間來彌補過去落下的功課。然而,市場競爭瞬息萬變,留給上海家化調整的時間窗口還能有多久?這場大刀闊斧的改革究竟能否帶領百年企業走出困境、重煥生機?這一切只能交由市場給出答案。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