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又在中國找接盤俠
星巴克能復制百勝餐飲、麥當勞的路徑嗎?
作者丨黃小貴? ?來源|鉛筆道
據相關媒體5月14日報道,星巴克正在探索其中國業務的戰略選項,包括可能出售部分股權,關資產估值或達到數十億美元。
?
據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已與私募股權公司、科技企業等潛在投資者展開初步接洽,以評估未來在中國市場的運營策略。目前,關于出售股份的具體比例和時間表尚未確定。
?
這不是第一次傳出星巴克要將部分中國業務股份出售的消息。據封面新聞報道,早在今年2月,KKR、方源資本FountainVest、太盟投資集團PAG等投資機構有意向收購星巴克中國的業務。同時,華潤集團與美團也作為潛在買家,與星巴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接洽。當時,華潤集團回應稱“對市場傳聞不予評論”,KKR否認傳聞為“媒體猜測”,同樣不予置評。美團未予回應。
?
截至發稿時,星巴克尚未就本次出售股份的具體比例、交易結構或時間表做出最終決定。潛在的競購者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提交初步反饋。
?
本次消息傳出時,星巴克剛剛收獲了一個回暖的財季。以至于有人戲謔,星巴克趕緊找媒體放風,想在高點賣個好價錢。
?
在4月30日發布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全球)凈收入87.61億美元,同比增長2%。其中,中國業務營業收入達7.397億美元,同比增長5%,同店交易量也漲了?4%。門店經營利潤率持續保持兩位數。
?
在和瑞幸、庫迪等本土“卷王”們以及一眾本土小資品牌中拼刺刀中殺這個業績,還算可以。畢竟,全球門店銷量跌1%,交易量跌2%,美國業務同店銷售額和交易量分別跌1%和4%。等于說,僅僅占全球營收的9%的中國業務,成了為數不多的亮點。
?
過去一年,星巴克中國團隊比較大的亮點是市場下沉。2024財年新增790家門店,同比增長12%,其中約一半位于三線及以下城市。進入了166個新縣級市場,幾乎是上一財年的兩倍 。截至今年第二財季末,星巴克在中國有超過7758家門店,覆蓋超過1000?個縣級市場。
?
另外,還設立了首席增長官的新職位,負責產品研發、推出新品,以年輕用戶為目標客群,實現從研發、經營到營銷的數字化。而且決策速度也快了很多。今年4月外賣大戰,星巴克當即就官宣上線京東。供應鏈方面,中國門店的咖啡豆烘焙、配送速度比以前快了30%。
?
當然,星巴克還只能喘口氣,畢竟中國業務這個攤子,要完全復蘇不容易。據消費媒體“窄播”報道,2024年自然年的一整年,星巴克中國的可比同店增速都為負增長(-11%,-14%,-14%,-6%);且雖然2024年末比2023年末多開了710家門店,但星巴克中國的年營收比2023年減少了超過2億美元。
?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受到的待遇,也今不如昔。據虎嗅APP報道,原來城市商場和寫字樓愿意給星巴克匹配更低的門店租金待遇甚至免租金入駐,但其他本土咖啡和茶飲品牌現在也慢慢在獲得這種優待。甚至有商場想要更換掉星巴克——找瑞幸或者M stand等愿意出固定保底租金的其他咖啡品牌。
?
在這種局面下,引進本土投資者,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海外餐飲品牌將中國業務股權出售給本土買家,早有成功先例。比如,2016年百勝餐飲把中國業務剝離,成立“百勝中國”,中國投資者(春華資本、高瓴資本)成為核心股東。上市后,百勝中國市值一度超過180億美元。2024年,百勝中國營收為127億美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達到10.8億美元,同比增長15%。
?
另外就是2017年,麥當勞將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80%的股份出售給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和凱雷投資集團,交易額約為約20.8億美元(2023年,凱雷投資集團將股份全部賣回給麥當勞全球)。
?
不過,星巴克中國業務賣身也涉及其他方面考慮。比如,新的買家是否會保留這支打出來的本土化團隊?比如星巴克產品會不會發生變化?
如果真的賣了中國業務股權,之后中國市場局勢好轉,你覺得星巴克會不會買回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