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市場,科技服務業如何為實體經濟賦能?
國家護航,地方發力。
作者 | 衛亞文?編輯丨伍玥?來源 | 野馬財經
早上通勤時用軟件叫車;網購時的“猜你喜歡”;體檢報告里的數據分析;智能手表的異常提醒……你可能不了解“科技服務業”,但它像空氣一樣,早已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科技服務業正借著政策東風走向臺前,從國家到地方,一堆政策紅利砸下來,科技服務業已不再是配角,而是加速崛起成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國家護航
科技服務業是指運用現代科技知識、現代技術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經驗、信息等要素向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包括科學研究、專業技術服務、技術孵化、科技評估等活動。簡單來說,科技服務業就是為科技創新全鏈條提供專業服務的行業,旨在讓創新變得更簡單、更高效。
科技服務業有多重要?從數據來看,2024年,科技服務業已成為北京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力量之一。3900多家規模以上單位貢獻了預計近萬億元收入,近年來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8%以上。不只是北京,上海市的科技服務業營收也保持了快速增長。2024年1月到8月,上海市科技服務業營收3589.88億元,同比增長8.9%。近年來,科技服務業營收占全市GDP比重達到6%,已成為第四大正向拉動行業。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科技服務業不僅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在經濟中的作用也越發凸顯。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國表示,發展壯大科技服務業,對于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近十年間,從戰略部署到重點任務,再到著手建立標準體系,國家對科技服務業的重視正在從戰略藍圖轉化為實際行動。
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也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對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國務院首次對科技服務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并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
2025年2月5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科技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的意見。
地方發力
國家政策指明方向后,各地紛紛行動起來,結合自身產業特色,推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招硬招。
以前面提到的北京市和上海市為例。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的《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于2025年1月17日發布。
《若干措施》圍繞壯大科技服務業市場主體、培育科技服務業新增長點、優化科技服務業發展生態體系三部分,推出了14條政策舉措,從“拓增”、“育新”、“優生態”三個角度催生科技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構建現代化服務產業體系。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預計,三年后,北京科技服務業萬億級產業集群將全面提質升級,服務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大幅躍升,成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
2024年9月,為彌補在發展規模、舉措、機制等方面的不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具體來看,上海市計劃通過壯大主體、優化結構、提升能級、強化引導四個方面,來進一步完善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政策體系,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最終加快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罐頭圖庫
2024年4月,深圳市羅湖區印發了《深圳市羅湖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為企業提供從落戶扶持、成長培育、創新創優到發展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扶持。
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深圳市、天津市,江蘇省等地也在發力科技服務業。同年12月,江蘇省印發《關于加快培育壯大現代高科技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措施》,新出臺的14條政策措施,主要圍繞大力培育領軍企業、積極構建產業集群和打造產業發展生態三方面展開。
政策保駕護航,科技服務業則化身企業的“紅娘”,一邊對接前沿技術,一邊把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形成“政策-服務-產業”的良性循環。未來,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技術突破不斷涌現,科技服務業還會釋放更多能量,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大船破浪前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