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風波折射來伊份系統性“困局”,業績承壓破局或需“刮骨療傷”
知名零食品牌來伊份因一枚“帶血創可貼”陷入一場嚴重的食品安全風波。
文|恒心??來源|博望財經
2025年5月10日,《澎湃新聞》、《長沙電視臺政法頻道》等多個媒體報道,江蘇一位消費者連續發布兩條視頻,聲稱其給孩子喂食粽子時,發現其中存在異物,直言“是創可貼……這個地方明顯有血跡”,并強烈要求來伊份官方作出明確解釋。
5月12日凌晨,針對“蜜棗粽中吃出帶血創可貼”一事,來伊份發布《關于媒體報道的說明公告》,稱公司在關注到輿情的第一時間已啟動全鏈路調查程序,并積極與相關消費者溝通,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得到保障。同時,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棗粽產品,消費者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并可得到相同金額的額外補償。
盡管事情第一時間得到處理,但其暴露出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折射出來伊份在業績承壓、行業競爭加劇背景下的系統性困境。
作為中國休閑零食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來伊份曾以“直營+代工”模式快速擴張,但近年來頻發的食安問題、持續下滑的業績表現,使其逐漸掉出行業第一梯隊。
食品安全隱患:代工模式下的品控悖論
據官網顯示,“主板零食第一股”來伊份于1999?年創立于上海,另據天眼查APP顯示,法定代表人為郁瑞芬,注冊資本約3.37億元,經營范圍含食用農產品批發、食用農產品零售、日用品銷售、工藝美術品及禮儀用品銷售、電子產品銷售等,由上海愛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郁瑞芬、汪小明、上海海永德于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
對外投資信息顯示,來伊份直接持股51家公司,其中38家為存續狀態,包括上海來伊份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來伊點企業服務有限公司、上海來伊份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版圖涉及消費、金融、文化傳媒等。另據分支機構信息顯示,來伊份30余家分支機構已注銷。
來伊份3600+門店遍布全國百余座大中城市,成為?8.6?億人次的零食首選品牌,旗下嗨吃無骨、伊天益袋等近千款零食,深受消費者青睞與厚愛,2020?年以來聚焦新鮮零食戰略,以全新品類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新鮮零食=來伊份”的認知價值。
不過,此次“創可貼粽子”事件并非孤例。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2025年5月18日,通過檢索“來伊份”,相關投訴近1100條,涉及異物、發霉、變質等問題,代工模式的品控漏洞被置于聚光燈下。
平臺上一位消費者表示,“我于2025年3月15日通過京東平臺購買了一份面包,商品生產日期為2025年2月22日,保質期為90天。然而,在2025年4月24日,當我打開該仍在保質期內的面包準備食用時,發現其表面出現了明顯的霉菌”,同時表示稱,“我在小紅書搜索此品牌‘來伊份’霉變,出現其上百篇維權文章,讓我更加懷疑此商家生產線是否衛生!同時我這款吐司,也有相同的消費者在小紅書上反應霉變的問題!我并非個例!”
無獨有偶,還有投訴者表示,“在拼多多上來伊份官方旗艦店購買虎皮鳳爪,食用時發現有發霉情況,引發生理不適,嚴重侵害我的食品安全權益。我的訴求是商家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退一賠十,同時向我誠懇道歉。”
從“萬店計劃”到收縮,盈利模式有待商榷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外,來伊份的近年來的業績壓力也不容忽視。
來伊份自2016年上市后,在2017年曾提出“萬家燈火”計劃,目標2023年實現1萬家門店規模。然而截至2024年底,其門店總數僅剩3085家,同比減少16.28%。
業績表現上,來伊份已連續兩年虧損: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9.77億元,同比下降9.25%,實現歸母凈利潤5704.54萬元,同比下降44.09%;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70億元,同比下降15.25%,實現歸母凈利潤-7526.7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231.94%。
對此,來伊份在年報中解釋稱,2024年營業收入下降,主要系部分區域門店收入下降且對部分低效門店進行調整導致直營收入同比下降。具體來看,2024年對低效門店進行了優化,同時部分區域直營轉加盟業務調整,導致華東及華南地區收入規模同比下降,但加盟商批發業務同比略有增長;電商業務因模式調整導致業務收入下降。
當然,來伊份近年來也在積極“自救”,不斷推進新品類的研發與生產,如開發并推出包括酒水飲料、乳制品、現制咖啡等在內的新品類,力求打破市場對于自身的固有印象,試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但目前尚未見到明顯成效,主要生產經營的還是堅果炒貨、肉制品等傳統意義上屬于休閑零食品類的產品。
來伊份“高端零食”定位在消費疲軟環境下顯得尤為脆弱——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而品牌堅持“不打價格戰”的策略,進一步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此外,在休閑零食行業向線上化、性價比化轉型的背景下,來伊份的競爭劣勢愈發凸顯。
盡管在未來居民對休閑食品的消費需求擴大之下,我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將保持穩步發展。據前瞻研究院預計,2023?年至?2028?年我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約10%,到2028年規模可達到2.6?萬億元。但市場CR5集中度較低,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主導市場。來伊份的“不降價”策略,在量販零食渠道沖擊下顯得尤為被動——后者以低價、高周轉模式搶占市場份額,2024年零食很忙、趙一鳴合并后門店破萬,直接擠壓來伊份生存空間。
結語
來伊份的困境是多重矛盾交織的結果:業績下滑暴露出盈利模式脆弱性,食安問題動搖品牌根基。
要知道,當前休閑零食行業已進入“存量博弈”階段,來伊份若繼續困于傳統路徑,恐難逃被邊緣化的命運。唯有以“刮骨療毒”的決心推動系統性變革,方能在紅海競爭中尋得生機。
至于后續能否逆風翻盤,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