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盛宴開場,全球頂配資金“抱團”寧德時代
萬億“寧王”,再次站在了資本市場的“舞臺中心”。2025年5月20日,寧德時代正式在港股掛牌,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動力電池公司,二級市場迅速響應,一度令其股價漲破300港元/股的大關,資本盛潮之下,隱現寧德時代對一眾頂配資金的強大吸引力。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電池教父”曾毓群赴香港敲鐘。
5月20日,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開盤價為296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2.55%,截至收盤,寧德時代報307.4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6.88%,總市值達1.39萬億港元。
根據招股文件顯示,寧德時代本次全球發售共發行1.36億股(含行使超額配股權后增發的0.18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99%,每股定價263港元,募集資金總額約356.57億港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凈額約353.31億港元。
在此基礎上,此次發行還設15%超額配股權,若能悉數行使,寧德時代本次發售股份數目將增至約1.56億股,募資總額將達410.06億港元。寧德時代也成為自2021年快手上市以來,中國香港市場近年來規模最大的IPO項目,甚至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募資超350億港元的寧德時代并非缺乏資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財報顯示賬上貨幣資金高達3213.24億元。
為何手握巨額現金仍選擇港股融資?這或與其近年來的大規模產能擴張密切相關。據24潮產業研究院統計,2018年至2025年期間,寧德時代累計發布29個重大投資項目公告,項目總投資預算近4500億元,其中單個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達21個。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正面臨“瓶頸期”的挑戰。其2024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業收入3620.13億元,較2023年的4009.17億元同比下降9.70%;歸母凈利潤507.45億元,盡管保持盈利,但同比增幅從2023年的43.58%收窄至15.01%,增速顯著放緩。
H股股價反超A股
5月20日,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親赴港交所敲響上市銅鑼,寧德時代正式在港股掛牌,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動力電池公司。
據了解,5月16日,寧德時代公布本次港股發售價定為每股263港元,按照寧德時代A股在5月16日的收盤價259.36元人民幣計算,H股發售價較A股折讓的幅度,約為6.5%。
然而,上市首日,寧德時代港股股價暴漲16.88%,股價達307.4港元/股,總市值達1.39萬億港元,港股股價已反超A股股價。以0.92的匯率計算,截至5月20日收盤,寧德時代港股股價相比于A股股價溢價約7.53%。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現有153只A+H股中,折價低于10%的股票僅有5只,而H股股價高于A股股價的只有3只,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和招商銀行。其中,寧德時代H股的溢價率最高。
寧德時代敲鐘首日股價大漲的背后離不開一眾為其站臺資本。這次寧德時代的全球發售,由美銀證券、中金公司等頂級投行聯席保薦,承銷團匯聚高盛、摩根士丹利等10家國際機構。
同時,寧德時代還吸引了一眾全球頂級“基石投資陣容”加碼,包括中石化、科威特投資局、高瓴資本、高毅資產、蘭馨亞洲、博裕資本、景林資產、瑞銀、橡樹資本、未來資產、加拿大皇家銀行、中國太保、洛陽科創集團、泰康人壽等。這23名基石投資者共認購了7745.5萬股,約占H股發行(不包括綠鞋在內)總股本57.13%,投資金額高達203.71億港元。
其中,參與寧德時代港股IPO發售股份數量列前三位的機構投資者分別是中石化、科威特投資局、高瓴資本,獲分配發售股份數量分別為1473.68萬股、1473.68萬股、589.47萬股。
除了科威特投資局外,中石化與高瓴資本都與寧德時代在過去有過合作。今年4月,寧德時代宣布與中石化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預計今年將建設不少于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是擴展至10000座。
高瓴資本則是寧德時代在成為“寧王”前的重要投資者。2020年7月,寧德時代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根據公告,寧德時代本次發行股份數量1.22億股,發行價格為16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約197億元。其中,高瓴資本認購100億元。
除了23名基石投資者外,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截至5月15日中午,富途客戶端顯示,此次寧德時代IPO中,散戶認購部分超額117倍,認購金額超過2700億港元,用于競購寧德時代。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在港上市也獲得了港府支持。寧德時代今年2月遞交香港上市招股書,兩個月后即對外確認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從申報上市到最終掛牌,寧德時代此次登陸港股歷時僅三個多月。
5月18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及,得益于寧德時代的上市,香港今年的IPO募資額累計超過600億港元,相較于去年同期增長了6倍,融資規模暫居全球首位——這也是自2021年后,香港IPO募資額重回全球首位。
寧王的錢去哪了?
值得注意的是,從財報數據來看,在港股募資353.3億港元的寧德時代似乎并不“缺錢”。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寧德時代賬上貨幣資金高達3213.24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則有2863.01億元,完全可以稱得上“富?!?。
在這一背景下,寧德時代積極籌備港股融資自然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困惑,而這或許與寧德時代近年來的大筆投資有著一定的關聯。
據悉,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在歐洲、華東、西南、華中和華南地區還有很多超級工程進入執行(施工)階段,項目總投資預算達數千億。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還有著無比龐大的“投資版圖”。透視寧德時代的資本運作可以發現,寧德時代主要通過三種形態展開投資。
直投方面,2020年9月15日,先導智能曾以36.05元/股價格發起不超過25億元的定增。彼時,寧德時代就對此全部認購。方案正式實施后,寧德時代最終持有公司1.12億股以及7.14%的股權比例;同年12月9日,寧德時代再斥資2.12億元,用受讓股份的形式以14.52元/股收購永福股份7.9998%股權。
2021年5月21日,北汽藍谷同樣發布定增,發行價為6.93元/股;而寧德時代以約3億元獲配4329萬股。值得一提的是,公告發布當日北汽藍谷報收18.89元/股,這意味著寧德時代一度浮盈超170%。
除此之外,寧德時代還投資過螞蟻消金、阿維塔科技、極氪汽車等一眾公司。
間接投資方面,寧德時代則選擇通過依托全資持股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產業投資以及問鼎投資等投資類子公司。天眼查統計顯示,截至2025年5月20日,問鼎投資已直接投資了智己汽車、奇瑞控股、中材鋰膜等34個知名項目,間接對外投資數量更是高達1779個。
寧德時代對外投資的第三種形態則是參設私募基金。2024年9月20日,合計認繳額高達50.86億元的時代澤遠基金正式成立,寧德時代斥資7億成為該基金第二大出資人。此外,近年來頻頻“亮相”的宜賓晨道、長江晨道、隱山創業、時代閩東同屬這一行列。
依靠這三種投資形態,寧德時代的“涉獵”范圍日益增加。目前,公司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企業涉及鋰電池、儲能、半導體芯片、充換電、智能駕駛、出行、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以及電力、機器人甚至是保險領域。
除了四處投資外,寧德時代的分紅也較為大方。自上市以來,寧德時代累計現金分紅近600億元,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分紅率達50%;此外,今年4月初,寧德時代啟動最高80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截至4月底已實施回購15.5億元。
“瓶頸期”的焦慮
急切赴港的背后,是寧德時代下滑的業績表現。
據寧德時代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3620.13億元,同比2023年的4009.17億元,下降9.70%。歸母凈利潤為507.45億元,同比增幅從43.58%下降至15.01%。結合2014年以來的財報數據,可以發現,這是這些年來寧德時代營收首次下滑。
營收下滑的背后,是LG新能源、松下等國際電池巨頭,對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覬覦”。同時,愈發強勁的國內競爭對手也紛紛出海,這進一步擠兌了寧德時代的市場空間。
出于這層考量,寧德時代此次赴港上市或許還有著加快海外布局的考量,因為赴港上市除了能夠滿足寧德時代海外擴張資金需求外,還有利于吸引全球投資者的關注,提升國際形象。
寧德時代此前也曾表示,公司謀求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
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來,寧德時代曾多次強調過對于出海的重視。在2023年年報中,寧德時代在展望經營計劃之時,就曾明確表示將不斷推進全球化體系建設,包括海外產能建設運營、海外供應鏈布局、海外資源及回收布局等。
2024年5月,寧德時代甚至發布了“1號文件”,由曾毓群親自喊話,對公司出海進行了全體總動員,指出海外份額仍有巨大增長潛力。據了解,寧德時代的出海業務由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負責。此外,譚立斌、黃思應、馮春艷和曾嶸四位聯席總裁也分別負責海外銷售、海外基建、海外基地運營、海外采購,并直接向曾毓群匯報。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還斥巨資在海外密集建廠。早在2019年,寧德時代德國工廠開工建設,工廠計劃總投資18億歐元,規劃產能14GWh,滿產后年產量將達到約3000萬枚電池電芯。此外,公司還在2022年8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設第二座歐洲工廠,規劃產能100GWh,投資金額不超過73.4億歐元。
2024年10月,財聯社曾報道寧德時代正在與印尼IBC財團合作,承諾投資11.8億美元建設一座年產能15GWh的電池電芯廠,預計2027年投入運營;同年12月,寧德時代宣布與Stellantis擬共同在西班牙建設合資工廠,總投資高達40.38億歐元;該工廠總建設期預計四年,動力電池年產可達50GWh。
隨著寧德時代順利登陸港交所,曾毓群的下一步布局也將浮出水面。
責任編輯丨汪鵬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