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戰投美圖18億,“投資大佬”蔡文勝又要躺贏?
“牽手”阿里的背后,無疑是吳欣鴻掌舵美圖重回正軌的又一次體現。有意思的是,就在此前吳欣鴻率領美圖實現經營復蘇并股價大漲期間,已經不參與公司事務決策的前董事長蔡文勝借此套現獲利,可謂“躺贏”。展望未來,假如美圖能夠借阿里“騰飛”,那么蔡文勝或有望再一次享受到資本盛宴。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美圖被阿里“盯上”了。
5月20日,美圖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阿里巴巴簽署2.5億美元(折合約18億人民幣)的可轉債協議,雙方還將在電商平臺、AI技術、云計算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根據公告,本次可轉債為期三年,按年利率1%計息。未來阿里巴巴能夠行使轉換權,可按照每股6港元的價格將可轉債轉換為美圖公司股票,最多可占美圖公司經配發及發行轉換股份擴大后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85%。
據了解,美圖之所以能夠被阿里“看上”,主要是基于其具備AI應用外供的實力并含有對于算力資源的需求。當然,從更深層次看,如今美圖得以有機會憑借AI和阿里合作,實際上也是公司回歸主業后走上正軌的一種表現。
而說起美圖近年來經營成果復蘇的“獲利者”,公司前董事長蔡文勝必然會被提及。
回溯歷史,投資能力上佳的蔡文勝在掌舵美圖中后期時沒能為公司做出穩定盈利的業績以及市值管理效果,甚至被貼上了“不務正業”的標簽。反倒是吳欣鴻替代蔡文勝成為新董事長后,重新聚焦主營并發力AI的美圖先后收獲業績增長、股價大漲。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圖實現業績與股價的“雙升”后,已經卸任董事長的蔡文勝借此套現約8億港幣。
現如今,蔡文勝依然握有大量美圖公司股權,往后看,倘若美圖公司繼續被市場追捧,那么蔡文勝或許又將“吃到”新一輪的財富大餐。
美圖獲阿里18億元戰投
阿里把“觸手”伸向了美圖。
5月20日,美圖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與阿里巴巴在電商、AI技術、云端算力等領域擬展開戰略合作;同時,阿里巴巴將以可轉債的形式投資公司。
根據公告,此次可轉債本金總額為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8億元,可轉債為期三年,按年利率1%計息;在發行日起至到期日前5個工作日期間,阿里巴巴可行使轉換權,可按照每股6港元的價格轉換為公司股票。
而如果阿里巴巴將可轉債進行轉股,最多能獲得3.36億股美圖公司股份,占美圖公司經配發及發行轉換股份擴大后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85%。
按照華泰證券研報測算,若可轉債全部轉股后,阿里巴巴將成為美圖公司第三大股東,美圖公司董事長股權攤薄約0.9pct。
據悉,截至公告日,背靠現董事長吳欣鴻的Xinhong Capital Limited、背靠前董事長蔡文勝的Longlink Capital Ltd及Baolink Capital Ltd持股比例位列前三,分別握有美圖公司12.41%、10.78%、9.81%股份。
美圖公司表示,發行可轉債將使公司得以優化其資本架構,增加用于一般營運資金用途的現金儲備以及提升收購與AI驅動影像與設計產品相關業務的靈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可轉債事項細則之外,美圖公司也在公告中就和阿里巴巴多領域戰略合作的具體內容予以披露。
公告顯示,美圖公司與阿里巴巴的業務合作涉及國內外電商合作,后者會將在旗下的電商平臺優先推廣前者的AI電商工具。
此外,雙方將合作共同開發各類基礎模型及垂直領域大語言模型,包括視頻生成模型、圖像生成模型、多模態模型及語音模型。并且,美圖公司承諾未來三年向阿里云采購5.6億元算力服務。
而伴隨著“牽手”阿里巴巴消息的落地,美圖公司也獲得了來自資本市場的正面反饋。5月21日美圖公司大漲近19%;截至5月23日收盤,美圖公司報6.42港元,相較公告日仍高出8.8%。
那么,為何美圖公司會被阿里巴巴“看上”?
實際上,阿里巴巴想要實現淘天商家拓客,需要“用得上”在AI應用領域有所展露的公司。另一方面,阿里云作為云計算廠商,也需要富有AI需求的企業作為客戶。
2024年年報顯示,美圖公司實現營收33.41億元,同比增長23.9%,經調整凈利潤5.86億元,同比增長59.2%;主要得益于AI技術高度融入影像與設計產品,持續提升功能效果,帶動高毛利的付費訂閱收入快速攀升。
因此,透視業績背后可以發現,當前依托AI實現高增長的美圖公司不但具備AI應用外供的實力還對算力資源具有需求。故在阿里巴巴眼中,其無疑是一個值得接觸的對象。
蔡文勝大舉套現
從美圖公司視角來看,公司得以有機會憑借AI與阿里巴巴“聯姻”的背后,實則也是其近年來經營回歸主業的成果體現。
回溯歷史,自2017上半年錄得4.81億的峰值起,美圖公司手中的總月活用戶規模開始見頂下滑;緊接著,由于美顏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公司也于2018年出清手機業務。
進入2019年后,美圖公司手中的用戶規模下滑趨緩,但公司股價長期徘徊于2港元左右,遠低于最高時期的23港元。為了讓美圖公司“換種活法”,彼時的掌舵人蔡文勝先后推動公司進入移動社交、醫美、游戲、消費金融等領域。
與此同時,公司大肆購入虛擬貨幣。2021年3月至4月期間,美圖公司三次購入加密貨幣,累計持有31000單位的以太幣和940單位的比特幣,價值約1億美元。
彼時,蔡文勝也高調表示“總要有人第一個吃螃蟹”,還提到美圖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把ETH以太坊作為貨幣價值儲備的上市公司。
不過,盡管已經涉足多個領域,但美圖公司的盈利依然不穩定。2021年,公司凈虧損4451萬元;到2022年,公司經調整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29.9%,卻因加密貨幣行情低迷導致持有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減值2.85億元。
此番情形下,蔡文勝多年來帶領美圖公司作出的行動也被外界統一批評為“不務正業”。最終,在2023年6月1日,蔡文勝辭任董事長,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吳欣鴻當選董事長。
與蔡文勝不同的是,吳欣鴻上任后更加注重美圖公司依托AI經營主業。
2023年6月,美圖公司發布了7款AIGC工具,包含AI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數字人產品“DreamAvatar”、AI靈感設計工具“WHEE”、主打AI商業設計的“美圖設計室2.0”等。
同年10月及12月,美圖公司很快將“MiracleVision”更新至3.0版本、4.0版本。2024年6月,美圖又發布6款產品,包括AI修圖軟件“美圖云修V2”,AI口播視頻工具“開拍V2”等。
此外,美圖公司還在2024年11月至12月拋售比特幣,并將出售比特幣獲利凈額的80%,用于派發特別現金股息作為股東回報。
在業績和投資的雙驅動下,美圖公司從最低價0.65元算起至今,公司漲幅已超800%。而在股價大漲期間,已經卸任但依然握有美圖公司大量股權的蔡文勝也“坐享”資本盛宴。
根據美圖公司公告,蔡文勝于2025年2月17日至2月21日期間透過Longlink Capital Ltd出售了公司1.28億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81%。按此估算,其套現大約近8億港幣。
對于蔡文勝的套現,美圖公司首席財務官顏勁良表示,其是純財務投資者,完全沒有參與公司運營,減持是個人行為。而吳欣鴻也宣布,將適時增持股份。
截至5月20日,由蔡文勝受益的Longlink Capital Ltd和Baolink Capital Ltd持有著美圖公司19.18%股份。往后看,倘若未來美圖公司借勢阿里再將經營層級抬升進而獲得市場追捧,那么蔡文勝或許又將“吃到”新一輪的財富大餐。
投資強人蔡文勝
從履歷來看,蔡文勝是一個機敏的投資者。
1970年,蔡文勝出生于福建石獅。由于當地商品經濟發展良好,其在高中時期便輟學做起了小生意,包括計算器、口紅、粉餅等等。
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原始資本積累后,蔡文勝做起了與互聯網相關的買賣。
上個世紀末,全球資本市場正值“互聯網泡沫”時期,期間蔡文勝通過購買當時的港股“妖股”盈科數碼獲利百萬。
在對互聯網這一概念加以充分認知后,蔡文勝又將投資的重點轉向了互聯網域名。
資料顯示,從2000年起至2003年,蔡文勝管理著兩個員工做著域名生意;2003年開始,其做起了265網站,拿到了IDG資本和Google的融資,并在最后賣給Google完成套現。而從2007年開始,蔡文勝一度投資了超100家網站,包括暴風影音、網際快車、4399游戲、58同城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圖也是蔡文勝“投資強人”的一個縮影。
早在2005年,吳欣鴻加入蔡文勝的團隊,開始了“產品孵化”。2008年,美圖秀秀正式發布,而在磨皮、美白等新奇的功能加入后,這款美顏軟件逐漸從年輕人專屬變成大眾化的產品。
基于此,嗅到美圖秀秀潛力的蔡文勝做出了大膽舉動。2009年,吳欣鴻正式從蔡文勝旗下的公司獨立出來,由部門經理變身創業者,蔡文勝則由老板變身天使投資人;到2013年,蔡文勝進一步成為董事長,成為其親自掛帥的首個天使投資項目。
事后證明,蔡文勝對于美圖秀秀的前景判斷比較準確。到2016年年底正式上市后,深受追捧的美圖公司市值一度飆升接近千億港幣。
而在資本如此狂熱之下,蔡文勝選擇了部分兌現。據香港明報早年間報道,蔡文勝之子Cai Rongjia于公司上市以來頻頻沽貨,不到半年套現逾9億港元。
有意思的是,Cai Rongjia雖然是蔡文勝直系親屬,但因其既非控股股東、也非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他的持股不設禁售,不受禁售限制。
現如今,蔡文勝的投資局依然在延續;進入5月,其對于香港樓市的興致尤其高昂。
據悉,他先是從香港本地開發商手中以約6.5億港元價格買下了“天后商廈”,有意將此樓房打造為集AI?與?Web3?于一體的創業中心。
另外,其妻子王寶珊還以4.7億港元購入位于港島東半山白建時道8號的大宅及土地,而這一價格相較2024年掛牌出售時6.5億港幣的報價大幅降低28%。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