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的星巴克,焦慮持續
星巴克試圖降價重振增長。
撰文|阿森?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夏日茶飲價戰事正酣,一直對卷入價格戰不感興趣的星巴克,也不得不被動卷入國內這場茶飲消費戰。
自2025年6月10日開始,星巴克旗下非咖系列的數十款單品集體降價,降幅在2-6元不等,部分非咖飲品價格直接從30元區間進入20元區間。微博宣傳直接打出“星巴克非咖23元起”的話題。
與以往通過優惠券或平臺疊加補貼的方式不同,這是星巴克的首次主動直接下調產品價格。非咖降價的背后,是星巴克緩解中國區業績營收壓力的臨時策略,還是對國內價格戰的系統應對策略。
業績不佳,被迫降價
近幾年的財報表明,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不再如從前了。
自2023年起,星巴克客單價連續多季度同比下滑。截至25年第一季度,雖然下滑數據收窄到4%,但仍處于下行狀態。
2024年,星巴克中國凈收入210.55億元,同比下降1.4%,同店銷售額下降8%;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6%。
同時,去年11月起,星巴克還頻頻爆出出售股權、與資本接觸的消息。25年6月11日,星巴克首席執行官表示正在探索出售中國部分股權以恢復在華增長。
面對營收壓力,星巴克不再無動于衷,降價是第一步。?
星巴克部分非咖飲品價格(圖片源于美團)
咖啡是星巴克的核心產品,也是維持高端定位的利器,一旦降價可能對品牌形象有所損害,選擇非咖更為穩妥。此次非咖的夏日限定價格,是主動降價,也是不得不降。
此次降價,是星巴克主動下調飲品價格。
在此之前,星巴克不僅在自有渠道APP上發布各種優惠券,也聯合美團、抖音等平臺推出優惠套餐,從而實現降價??上н@些優惠并未挽救下降的銷售額。
同時,國內本土茶飲品牌的崛起速度越來越快。
2024年,蜜雪冰城新增店鋪近萬家,對比星巴克的770家新增門店,增加了10倍以上。截至2024年末,霸王茶姬的會員數超1.7億,比星巴克多0.3億。2025年第一季度,瑞幸凈收入為12億美元,遠超星巴克的7.44億美元。
國內市場中,無論是咖啡還是非咖,占據消費者第一順位的品牌越來越多。面對年輕、理性、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星巴克并未有太強的吸引力。
今年,京東、美團、餓了么的平臺大戰,讓咖啡茶飲的價格在平臺補貼下一降再降,10塊以內就能拿下的知名咖啡、奶茶品牌不算少。
瑞幸在美團平臺7塊9就能買到熱門的橙C美式,庫迪在京東的平臺最低能以1.68元買到一杯咖啡。星巴克30多一杯的咖啡或奶茶,始終屬于中高端的消費水準。
近幾年,星巴克的非咖營收占比已超40%,但增速遠遠低于行業內其他品牌約30%的均值。
從深層來看,直接降價更像是一次品牌形象改變的營銷與試探。借助價格下降的風聲,再次告訴消費者:星巴克不只是咖啡的代名詞,還有非咖;也在試探降價之后能挽回多少市場。
與主動降價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場景,星巴克本次提出了“上午咖啡,下午茶”的宣傳場景。
國金證券的研報數據顯示,中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達3689億元,比咖啡市場的規模預估超近千億。
下午茶成為飲品消費的另一個高峰。但對于咖啡定位的星巴克來說,這場非咖競爭仍處于邊緣位。
同時,在消費者眼中看似不值一提的降價,從企業視角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如果能以價換量,這次降價或許也值得。
多處調整,重振增長
降價只是一步,面對跌落的營收、市場的壓力,星巴克做過多種嘗試,也正在嘗試多路徑重振增長。
本次,跟隨降價一起還有星巴克的定制菜單,即顧客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一杯飲品。定制在某種層面上彌補了原本微調的價格,一些顧客的定制飲品甚至可能遠遠超過未降價前的飲品。
品類創新上,星巴克也一直有積極“抄作業”。去年8月瑞幸推出輕乳茶后,星巴克在9月也推出了牛乳茶系列。相比瑞幸首月售出4400萬杯的輕乳茶,星巴克的限定牛乳茶并未公開銷量戰績,而且目前已經下架。
星巴克牛乳茶系列(圖片源于網絡)
門店層面,據窄門餐飲數據顯示,星巴克始終在擴展布局,共覆蓋33個省份、313個城市,其中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占比超50%。從22年開始,星巴克加速下沉到更多小城市,甚至小縣城。
2024財年,星巴克新增166個縣級市場。截止2025年第二季度,星巴克已覆蓋1000個縣級市場。相比庫迪、瑞幸在三線以下的門店占比20.6%、16.84%,星巴克在下沉市場的6.44%覆蓋率還有差距。
而且門店的下沉也意味著星巴克要面對更多非中產的消費者,價格是他們的敏感點。而瑞幸的客單價為14.49元,庫迪的客單價為10.4元,幸運咖的客單價為7.49元。只是門店下沉,客單價為36.74的星巴克很難和早已扎根小縣城的茶飲品牌競爭。
除了自有門店的擴張,星巴克在配送渠道上也積極求變,不局限于線下和自有配送,不僅在抖音開了直播間,而且在今年京東開辟外賣渠道時搶先入駐,增加觸達更多消費者的可能性。
營銷層面,星巴克也緊跟各大茶飲品牌腳步。2025年以來,星巴克3月與史努比聯名,4月與五月天合作,6月將和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聯名。相比之前的克制化營銷,星巴克的營銷頻次大幅上漲。但這些抄作業的營銷,并未讓實現大范圍的破圈。?
人才層面,2024年2月,星巴克中國首次設立CGO職位,任命楊振負責增長戰略。楊振曾在寶潔、百事、阿里、集度等多家公司負責市場營銷、用戶增長等相關工作。此外,星巴克全球的高管均有變動,這些都顯示星巴克在壓力之下的改變與調整。
多重路徑的改變,確實讓星巴克稍微“回血”。2025年的前兩季度,星巴克中國的營業收入為7.4億、7.5億美元,小幅度同比增長分別為1%、5%。但想在咖啡茶飲的戰爭中穩住份額,星巴克依舊面臨重重困難。
茶飲內卷,收益何在
近幾年,國內咖啡茶飲品牌的競爭愈發激烈,從產品、價格、營銷、配送等全方位“廝殺”。
據媒體數據顯示,2025年5月26間新式茶飲連鎖品牌新增門店數量為2061間,其中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茉莉奶白的新增門店數量均超過100家。
而星巴克在國內的總門店數為7700多家,曾經的渠道滲透優勢不再,空間店鋪的數量已經落于本土品牌。
截止24年年底,蜜雪冰城的國內門店數超4萬家,瑞幸超2萬家,古茗門店數量超9000家。毫不夸張的說,任何一處星巴克附近都有兩三家咖啡、茶飲品牌。
各大茶飲品牌不僅在空間上“攻城略地”,在新品競爭上也不讓一步。根據媒體數據顯示,26個品牌圍繞夏季熱門水果、小眾特色原料等推出超百款新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低糖、低咖、健康、獨特等。星巴克往往在新品的迭代速度上慢了一步。
正如本次降價行為,看似降價,實則只降了夏日的非咖。但國內的非咖類飲品賽道,早已站滿了各類“佼佼者”:超低價的蜜雪冰城、主打健康的霸王茶姬、爆款頻出的瑞幸……都在用低價、新品、低糖等多種策略搶奪市場。
星巴克的非咖價格微調,或許對于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而言,還遠遠不能和其他品牌的非咖飲品位于同一選擇位。
即便是此次降價打出的“下午非咖”場景,也并非首個。
去年8月,瑞幸也曾喊出類似的口號:上午咖啡,下午茶。但茶飲品牌也想搶占咖啡賽道。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古茗等品牌均已布局咖啡產品。在飲品的競爭中,各家都想打通咖啡、奶茶雙賽道。
從非咖的產品、定價到場景、營銷、配送,星巴克除了對比原有價格微調之外,并未有太多優勢。或許也如某些業內人士所言,星巴克并非想長線保持低價,而是試圖通過價格微調逐漸改變人們對其咖啡品牌的形象定位。
作為早期的咖啡品牌,星巴克的影響力始終存在,但如何二次激活品牌影響力,讓更多消費者在選擇時有更高的傾向性,存在更多的難點。
首先星巴克的品類創新需再發力。
2024年,星巴克一共推出78款新品。但對比其他品牌新的爆款頻出,消費者對星巴克的新品還停留在太妃榛果拿鐵。產品研發上需打出新的差異點,滿足新時代的消費文化與需求:低糖低因、健康養生、新奇口味。
其次是需和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建立緊密關系。
除了價格的微調,可以從社交平臺互動、鼓勵UGC、線下多元活動等與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建立信任,使其逐漸接受品牌效應的溢價。
最后是空間量級,即便下沉到了四五線城市,依舊難以追上其他不斷擴張的茶飲品牌。
保有星巴克空間“質”的優勢,結合社交性再次創新,或許不失為一種方法。星巴克正通過調整門店細節、結合特色場景提升第三空間的舒適度。
在咖啡茶飲的品牌角逐中,星巴克作為老牌再次發力,趁著價格下調的東風,試圖反守為攻。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星巴克的同店交易量增長4%,營收同比增長5%。
這場非咖降價活動或許會讓星巴克迎來新的增長,市場和消費者都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