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資產43億出清長城華西銀行股權,誰將接手?
營收、凈利潤不及8年前。
作者 | 劉銀平?編輯 | 付影?來源 | 獨角金融
不久前,剛更換董事長的長城華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華西銀行”),又要被控股股東清倉股份了。
6月26日,長城華西銀行9.43億股股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占總股本的40.92%,掛牌價格為43.32億元,轉讓方為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資產”)及其全資子公司德陽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陽國資”)。
來源:北京產權交易所
此次轉讓為“長城系”清倉式轉讓,并已通過長城資產股東大會審議,其他股東已經放棄優先購買權。這意味著股權轉讓完成后,長城華西銀行的控股股東將發生變更。
入股10年,此時長城資產清倉長城華西銀行股權是何原因?誰將接手這筆股權?
1
長城資產控股10年后退場,
誰將接手?
長城華西銀行的前身是德陽銀行,成立于1998年11月,2014年末通過增資擴股引入長城資產作為戰略投資者,持股數為4.18億股,持股比例28.36%,為第二大單一股東;德陽國資持股數4.38億股,持股比例29.78%,為第一大單一股東。
而當年長城資產還收購了德陽國資100%股權,這樣長城資產直接及間接持有的股權比例就達到了58.14%,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當時的背景是,四大資管公司(AMC)在構筑全牌照體系,在此之前華融資管已經設立了華融湘江銀行,中國東方控股了大連銀行。長城資產此前也接觸過其他銀行,但并未談攏。此外,四川省內其他城商行也在引入戰略投資者,而德陽銀行也有此意向,雙方一拍即合。
2016年9月,德陽銀行更名為長城華西銀行。
此后長城華西銀行又經歷多輪增資,股東也有調整,不過長城資產一直保持其控股地位。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標的企業股權結構,目前長城資產及德陽國資共持有長城華西銀行合計40.96%股份。其他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
來源:北京產權交易所
如今長城資產控股長城華西銀行已10年半,為何此時選擇清倉退出?
實際上,長城資產出清金融牌照并非首次。早在2021年4月就曾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轉讓長生人壽70%股權,長生人壽深陷虧損困境多年,不過該筆股權轉讓因各種原因多次中止,至今仍未脫手。
2024年6月,另一家AMC中國東方也欲清倉其持有的大業信托41.67%股權,轉讓底價16.99億元,并表示是為了“回歸主責主業,推動資本、資源向不良資產核心主業不斷聚集”。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之前AMC跨足商業銀行是為了打造金融控股平臺,但隨著金融監管加強和國內經濟發展趨緩,中小型商業銀行不僅面臨成長瓶頸,也不斷暴露經營風險,金融控股平臺的牌照限制也抑制了AMC全方位發展的模式。
近年來長城華西銀行業績承壓,不良率高企,銀行股權轉讓市場并不活躍,2024年小股東深圳市佳德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長城華西銀行的2750萬股股權就曾因無人出價而流拍。長城華西銀行本次股權轉讓底價43.32億元,比評估價還高了830.84萬元。
沈萌認為,商業銀行股權拍賣流拍,主要是因為經營壓力較大,且拍賣的股份數量不具備話語權,具有控股權的項目或許仍有吸引力。一般較大比例股權的轉讓,通常都會先尋找潛在的意向方。
針對本次股權轉讓,長城華西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摘牌股東一定是綜合實力強勁、財務狀況良好、持續盈利的企業,這也是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對于入股銀行股東的基本要求。股權改革后的長城華西銀行將進一步強化屬地屬性。
從其表態來看,或許意味著已有目標股東,為四川當地大型國資企業。目前市場上已有猜測四川銀行或將控股長城華西銀行。
四川銀行成立于2020年11月,是以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和涼山州商業銀行為基礎,引入28家投資者,采取新設合并方式設立的四川省首家省級法人城市商業銀行,四川金控是其第一大股東,其他股東中也有多家為當地國資企業,符合“綜合實力強勁、財務狀況良好、持續盈利”的要求。
圖源:罐頭圖庫
今年3月10日,掌舵長城華西銀行兩年有余的前董事長譚紅因到齡退休,接任者是長城資產空降而來的女將高焱,此前擔任長城資產經營三部總經理。
一般來說,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之后,公司高層方面往往也會伴隨著深度調整,長城華西銀行也不例外。
2014年末,長城資產在取得對原德陽銀行的控股權之后,2015年3月德陽銀行便進行了董事會換屆選舉,譚運財被選舉為新任董事長,來自長城資產。
目前長城華西銀行股權拍賣事項尚在流程中,仍在長城資產控股中,即便股權拍賣完成,短期內管理層也會留任配合度過過渡期,但是股權穩定之后或迎來高層換任。
長城華西銀行表示,股權拍賣結果受市場供需等多因素影響,與銀行經營無直接關聯。目前我行各項監管指標均符合要求,最新財報數據已在官網披露,無論股權結構如何變化,我行堅持服務地方經濟的定位不會改變。
2
營收、凈利潤不及8年前
長城資產入股后的前兩年,長城華西銀行的資產及業績快速攀升。截至2016年末,總資產為1026.68億元,兩年內幾乎翻倍;營業收入29.38億元,兩年增長74%;歸母凈利潤5.48億元,兩年增長74%。
此后,總資產依然保持一定增長幅度,2025年一季度末總資產達到1562.61億元,但營收及凈利潤增長開始放緩,并且在疫情期間受到較大沖擊,下滑幅度較大。
2024年,長城華西銀行增利不增收,營業收入23.98億元,同比下降11.27%,歸母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12.37%。該業績水平甚至不及2016年。
圖源:罐頭圖庫
在最重要的存貸業務方面,一方面由于貸款規模增速放緩,且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導致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93%;另一方面,高成本的定期存款規模快速增長,且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貸款利率,利息支出同比增長3.08%。雙重作用之下,導致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13.63%至17.79億元。
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也同比下降14.61%,不過由于體量整體較小,只有1.37億元,所以對整體收入的影響不大。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也出現了大幅變動,2024年只有0.58億元,同比下降87.39%,意味著銀行持有的金融資產或負債由于市場價格波動,導致收益大幅縮水。
在主要收入方面,投資收益表現較為亮眼,由虧損0.53億元變為盈利3.63億元。
來源:長城華西銀行2024年年報
時間來到2025年一季度,長城華西銀行在業績方面表現仍然不理想,營業收入5.16億元,同比下降1.68%,凈利潤0.66億元,同比下降40.6%。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息收支方面逆襲,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存貸業務齊發力,貸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長2.7%,存款利息支出同比下降6.64%,共同促進利息凈收入同比大漲26.75%至4.68億元。
一季度報并沒有披露詳細的業務數據,不過短時間內存貸業務業績出現反轉,持續性還有待觀察。
在利息凈收入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一季度營收仍然同比下降,主要是因為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出現了大幅變動,一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0.36億元,由盈轉虧,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23億元。
總體來看,長城華西銀行營收、凈利潤跌宕起伏,近十年整體增長緩慢,主營利息凈收入也不穩定,息差壓力加大,2024年凈息差為1.28%,較上一年下降0.26個百分點,連續四年下降。
3
不良率反彈,
撥備覆蓋率大幅下降
長城華西銀行的不良率在業內一直偏高,尤其是2018年,不良率由上一年的1.98%飆升至4.16%,而當年該行不僅總資產“縮表”,業績也出現了滑坡現象。此后兩年不良率也維持在3%以上的高水平。
2018年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瓶頸,德陽市制造業支柱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產業鏈受到一定沖擊,導致銀行資產質量惡化,撥備計提壓力加大。
在持續性對不良資產進行清收、計提之后,2020年長城華西銀行不良率水平終于有了實質性下降,當年不良率為2.07%,此后兩年也持續下降,2022年降至1.62%。
圖源:罐頭圖庫
根據聯合資信2024年7月出具的跟蹤評級報告,2023年長城華西銀行的前十大貸款客戶主要為四川省內城投公司,無不良或逾期貸款。
在處置不良資產方面,長城華西銀行不僅推進專班清收,2024年還將小額貸款清收作為重點工作之一,設置了1000萬元以內清收專項任務,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包括常規催收、依法訴訟、有效重組、債權轉讓等。
根據天眼查信息,近兩年長城華西銀行新增大量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長城華西銀行作為原告起訴了大量個人借款者,部分案件已出判罰結果,長城華西銀行均為勝訴或部分支持。但這類案件勝訴了之后能否追回欠款,或者說能追回來多少很難說。
雖然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近兩年長城華西銀行不良率并未繼續下降,反而有所反彈,2024年為2.03%,同比上升0.41個百分點,2025年進一步升至2.14%。
2024年長城華西銀行次級貸款余額由2.21億元大幅增至9.04億元,占貸款余額的比例由0.25%升至0.95%,是當年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來源:長城華西銀行2024年年報
2024年長城華西銀行向長城資產轉讓了不良貸款14筆,轉讓貸款本金4.78億元,表外利息1.64億元,轉讓價款合計0.42億元。控股股東長城資產是中國四大AMC之一,對化解長城華西銀行不良資產方面有一定幫助,但近年來長城華西銀行資產質量卻沒有明顯改善,不良率在業內處在較高水平,還是應從源頭風控方面加強管理。
不良率回升的同時,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大幅下滑,由2023年的225.42%降至2024年的169.97%,2025年一季度為170.83%,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不良率及撥備覆蓋率兩項關鍵指標均惡化。
2025年一季度,長城華西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79%,較2024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雖然高于監管7.5%的最低要求,但安全邊際正在收窄。
控股股東出清股權,對長城華西銀行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變革,能夠承接這筆43.32億股權的機構實力也不會差,新股東的加入能否給長城華西銀行注入新的活力,突破業績瓶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