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通發布“全民鏈計劃”,聯合北郵研究手機挖礦
區塊鏈技術將突破實驗室并進入真實的市場環境,區塊鏈廣泛的應用場景也將催生更多的商業模式。
8月25日下午,中國首個高校區塊鏈研究實驗室在京宣布成立。該實驗室由北京區塊鏈通公司與北京郵電大學聯合建設。同時,首家區塊鏈電商“媒購”亦正式面世。
北郵區塊鏈實驗室正式發布,成為首個國內高級院校對于區塊鏈的研究實驗室。
北郵區塊鏈實驗室由區塊鏈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郵電大學成立,為國內專門面向區塊鏈研究的高校實驗室,全稱“北郵-區塊鏈通-聯合實驗室”。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安全聯合實驗室、區塊鏈及安全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馬兆豐博士指出:實驗室的成立將致力于研究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通過創新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和模式,研究面向4G/5G環境下多層代理自適應區塊鏈技術,探討移動智能終端在4G/5G下以輕量級方式參與區塊頭雙哈希計算(注意:非直接挖礦),研討移動智能終端以合理的模式參與區塊鏈的小部分計算,讓廣大手機用戶以合理方式接觸區塊鏈這一技術及應用。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安全測評中心主任王永建先生指出,互聯網的中心化發展模式是傳統網絡安全的的軟肋。因此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實現去中心化的網絡。區塊鏈技術就可以成為保衛互聯網安全的強大工具。隨著北郵-區塊鏈通-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大量國有知識產權的區塊鏈技術投入應用,必定可以形成“全球余額寶”這樣新的互聯網金融的新模式。在保護我們每個人的錢袋子的同時,也必將可以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安全產生巨大的影響。
媒購電商總負責人區塊鏈通執行董事郝雨男表示:在今年年底前的一個季度內,將會為實驗室投入百萬級的研發經費,明年年初還會根據項目進度來進行更大規模的投入。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的迅捷性以及易獲取性,使手機挖礦成為區塊鏈技術的新方向、新熱點,區塊鏈技術如何在5G時代更好地獲得應用,將是實驗室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未來實驗室還將從區塊鏈核心技術原理研究、區塊鏈安全支撐技術研究、區塊鏈電商平臺應用研究、區塊鏈追蹤溯源技術研究、區塊鏈隱私保護技術研究和區塊鏈應用創新技術研究等方向發展。在從“信息互聯網”到“資產互聯網”升級的過程中,這將提升我國的研究競爭力和資源儲備力。
媒購區塊鏈電商,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電商新平臺
此次發布會還正式發布了媒購區塊鏈電商,這是全球首家區塊鏈電商。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優質商品,采取5+3的模式和手機“挖礦”記賬技術,實現全民收益、全民受益。區塊鏈通CEO鄭宇表示:區塊鏈可以做出一個非常落地的應用,它能夠打通行業之間的壁壘,消除行業間的隔閡。全民鏈要打造的并不是一個龐大的帝國,而是一個跨界互聯網綜合生態平臺。現場嘉賓德贊女創創始人潘海瓊認為,全民鏈解決了我們的痛點,它讓消費者記賬的同時又有了余額寶的概念。我們可以用區塊鏈記錄你的創業痕跡,用全民鏈置換產品,用區塊鏈享受余額寶的快感。
區塊鏈電商面對的用戶是追求“優質優價”的群體,基于C端用戶的需求,為其提供“見證”功能。鄭宇披露稱,媒購區塊鏈電商要打造一個優質、優價、品質可以鑒證的電商平臺。通過區塊鏈追溯技術實現優質商品的見證,所有商戶在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撮合下以信用為基礎,信任為橋梁,平臺無縫跨界聯合,使得“優質優價”的商品模式逐步完成市場的自然優勝劣汰。
媒購電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發展出有別于主流業態的新模式——5+3模式,即融合實體店、電視媒體、新媒體、電話營銷、電商APP等5種渠道,打造區塊鏈品質見證機制,利用區塊鏈預付款服務平臺、區塊鏈第四方支付、金融平臺等3平臺,將媒體、電商、實體店緊密結合,最大程度吸引終端消費者,共同營銷,立體多維解決用戶的實際需求,實現最接地氣的區塊鏈項目。目前,媒購電商線下店的引流和電視引流已經開始,自有App也將在不久正式上線。
媒購電商的技術基礎是全民鏈,全民鏈的參與者除了可以購買真正“優質優價”的商品,還可以通過記賬(挖礦)、購買商品或者用其他虛擬代幣等形式兌換獲得“全民幣”。幣值在增長的同時,用戶可以通過API接口鏈接區塊鏈上的各種虛擬代幣、法幣和積分等一切有價值可流通的資產,并在電商平臺換購商品。媒購電商可以讓用戶更便捷地使用區塊鏈進行支付、交易和享受收益。
2016年被稱為“區塊鏈元年”, 同時也是區塊鏈概念被不斷驗證的一年。去年第一季度,區塊鏈初創企業獲得的總投資額達10億美元。投資者展現出的熱情讓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投資者也相形見絀。就如“云計算”、“大數據”一樣,“區塊鏈”這個詞已經在各國監管層和商業界廣泛使用。在2017年,區塊鏈技術將突破實驗室并進入真實的市場環境,區塊鏈廣泛的應用場景也將催生更多的商業模式。除了應用于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也將在法律、藝術、音樂、能源、供應鏈、醫療等領域都涌現出大量有別于中心化平臺的創新模式。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