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保險難辨別,“鹿晗戀愛險”只是商家吸睛噱頭?
“奇葩險”再度引起關注,但不能一棒子全打死。
“鹿晗戀愛險”、違章貼條險、扶老人被訛險、痘痘險、熊孩子惹禍險、吃貨險......“奇葩險”呈現泛濫趨勢。
近期,鹿晗戀情公布之后,“鹿晗戀愛險”一下子吸引了眾多的眼球。眾多媒體口誅筆伐,并列出一系列名稱奇怪的“奇葩險”,認為這不是創新,而是“噱頭”。不過,獨角金融經過一番了解后發現,一些“奇葩險”有其存在的價值,不能一棒子全打死。
“鹿晗戀愛險”只是商家活動?
拋開鹿晗戀愛險,違章貼條險等產品字面上的“奇葩”,“奇葩險”真實到底是什么產品?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
大象保險險種負責人于洋向獨角金融表示,“違章貼條險”和“扶老人被訛險”等產品屬于多年前的險種,現已被叫停。
于洋認為,之所以被叫停,是因為這些產品在可保利益、定損、核保、核賠等方面,不符合“保險姓保”的基本邏輯。
比如違章貼條險,“這一險種變相鼓勵投保人違章停車。”于洋說。
而有些產品,則根本不是保險。比如“痘痘險”。于洋認為,這一“險種”是某網站曾經推出的一個品牌活動,不屬于專門險種。獨角金融發現,目前這一產品已經下架,在淘寶網以及保險師App、零零網App上也均未查找到這一產品。
至于“鹿晗戀愛險”之類的“明星戀愛險”,從保險產品的定義來看,也不屬于保險,與“痘痘險”類似,更像是商家策劃的活動。
于洋認為,這類保險的售賣者并非有資質的機構,而是一些商戶,其中“明星一年不分手就賠償”的規定,更像是下注的對賭游戲。“這類‘奇葩’確實應該管管,但也要明確其并非真的保險,而是假保險。”
真保險起時髦名
雖說一些互聯網保險產品不是真“保險”,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否定所有的“奇葩險”。
獨角金融發現,由正規機構售賣的一些“奇葩險”,大都是針對市場上特定合理需求專門定制打造的險種,比如“手機碎屏險”;或者是對傳統險種進行改名,比如“熊孩子闖禍險”,其實是個人責任險的改名,“吃貨險”是腸胃險這種特定疾病保險的改名。
“這類險種有特定合理需求,能夠基于人文關懷、社會責任,結合平臺積累的用戶數據畫像,根據社會向保險公司提供的需求定制,并在保監會監管之內。”于洋說,這類保險雖然看起來可能“奇葩”,實際上是正規的保險。
(作者:李萬民)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