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上市銀行利潤總額超1.5萬億 詳細名單在這里
拿走,不謝
面包財經此前對A股26家上市銀行的核心指標進行了整理排行,事實上,這份數據還不夠齊全,因為國內還有不少銀行選擇在港股上市。
目前,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內資銀行共有41家,涵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
下面,面包財經根據各家銀行的財報數據,整理了一份更全的上市銀行核心數據榜單。
首先來看營收排行榜。
營業收入排行榜:工商銀行規模穩居第一 招行超越交行
2017年,這41家上市銀行營收合計為4.28萬億元,同比增長4.38%;歸母凈利潤合計為1.52萬億元,同比增長5.51%。
整體營收增速不及整體利潤增速,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2016年5月份開始的“營改增”影響。
工建農中穩居總營業收入榜前四。其中工商銀行以7265億總營收依然毫無懸念奪得冠軍,占41家銀行收入總和的17%,其余三家國有銀行營業收入也都超過4000億。
在營業收入介于1000億到3000億的第二梯隊中,郵政儲蓄銀行以2248.64億元營業收入在第二梯隊中居首,招商銀行以2209億元總營收緊隨其后。交通銀行雖然也被列入國有銀行的序列,在很多場合與四大行合稱“五大行”,但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已經被招行明顯超越,2017年總營收不足2000億。2017年營收排行具體如下:
2018年是“營改增”的第二年,營收增速會更有意義,且由于部分港股銀行未披露一季度數據,因此我們可以在半年報披露后,對41家上市銀行的營收增速情況再來分析。
凈利潤數據則更具可比性。
凈利潤排行榜:四大行賺走了一半的錢,18家銀行利潤超百億
41家上市銀行歸母凈利潤的排位與營收規模的排位大致相同,具體榜單如下:
2017年歸母凈利潤超過100億元的上市銀行有18家,包括6家國有行、9家股份行和3家城商行。
四大行歸母凈利潤合計為8936億元,占41家上市銀行凈利潤總和的59%,其中工行以2860.49億位居榜首。
而在2017年營收榜單中排名第5的郵儲銀行,其歸母凈利潤排在第10名,在和招商銀行營收規模差不多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僅為招商銀行的68%。
再來看2017年的利潤增速榜單:
2018年1月在香港上市的甘肅銀行,以75.19%的歸母凈利潤增速排名第一。成都銀行和貴陽銀行分別以51.64%,23.98%利潤增速分列二、三名。而這三家銀行均為近兩年上市。
2017年歸母凈利潤增速在10%以上的銀行有19家,而在2016年時,雙位數增長的銀行有16家。
保持雙位數利潤增速的銀行以城商行和農商行為主,而股份行和國有行基本都進入個位數增長的階段。
人均績效則更能看出銀行的經營效率。
人均創利排行榜:41家銀行人均利潤61萬元
2017年,41家上市銀行平均人均歸母凈利潤為61.24萬元。2017年人均利潤TOP5均為城商行,均超過100萬,這五家銀行也為2016年人均利潤榜單的TOP5。港股上市銀行人均利潤最高的是錦州銀行,高達197萬元,這主要是由于該行整體規模較小。A股人均利潤最高的是上海銀行,約148萬元。
資產規模增速排行榜:中信銀行逆勢墊底 小銀行增速更快
截至2017年末,41家上市銀行總資產合計為166.72萬億元,同比增長6.85%。下表為41家上市銀行總資產增速排行榜:
2017年總資產增速保持10%以上增速的銀行基本均為城商行和農商行。
41家銀行中僅2家銀行資產規模為減少,即九臺農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分別同比減少2.33%和4.27%,中信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墊底。
銀行的資產端主要組成部分是貸款,而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的占比一般可以看出銀行的經營策略主要是對公還是零售。
個人貸款占比:浙商銀行墊底股份制銀行 兩家占比過半
由個人貸款占比排行看,2017年有7家銀行個人貸款占貸款總額比值超40%。國有大行的個人貸款占比普遍比較均衡,處于平均水平以上。在股份制銀行中,浙商銀行個人貸款占比最低。城商行和農商行仍普遍以對公貸款為主,大部分個人貸款占比在30%以下。
個人貸款占比榜單如下:
除了對資產規模和種類進行分析,不良貸款率是衡量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
不良貸款率整體下降 江陰銀行和浦發銀行處高位
由于港股上市銀行缺少一季度數據,我們以2017年末不良率來排名:
與2016年末相比,2017年末共有31家上市銀行不良率為下降。10家不良率提升的銀行以股份行和城商行為主。
2017年末不良率的絕對值排行上,郵儲銀行以0.75%的不良率為41家上市銀行中最低,同比減少了0.12個百分點,而江陰銀行和浦發銀行是僅有的兩家不良率突破2%的上市銀行。
個人存款占比:郵儲銀行最高 浙商銀行墊底
郵儲銀行個人存款占比為85.10%位居第一,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與盛京銀行個人存款占比以72.5%與63.32%位列第二和第三名。浙商銀行以個人存款占比6.47%位居41家上市銀行末位,是唯一一家個人存款占比低于10%的上市銀行。
個人存款占比在20%以下的銀行有13家,其中股份行有8家。
成本收入比榜單:小銀行獲取收入成本增大
根據中國銀監會數據,中國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已經連續兩年呈上升趨勢,從2015年的30.59%增長至2017年的31.58%。上市銀行也不例外,下表為41家上市銀行2017年成本收入比排行榜:
據統計,2017年成本收入比較2016年提升的銀行有25家,其中以農商行和城商行為主,這反應了中小銀行獲取收入的難度在增加。
郵儲銀行成本收入比高達64.64%,顯示出為了獲取單位收入,這家銀行需要支出更高的成本。而工商銀行成本收入比僅為24.46%,較上年減少1.45個百分點,顯示出強大的收入獲取能力。
面包財經將陸續推出更多行業上市公司核心數據榜單,供讀者參考。
拿走,不謝。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