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難當丨國壽強壓平安奪回一哥之位
誰是壽險一哥?2018年中國壽險市場最大業務看點,劍拔弩張。一方是覬覦壽險一哥之位多年的中國平安;一方是曾經的大哥,中國壽險市場底蘊根基最深者——國壽。對于平安而言,壽險老大的龍頭位是江湖地位、是名聲、更是一種有效的市值管理。對于國壽而言,“一哥”之位失不得,不僅是份額問題、面子問題,更是戰略與精神問題。一場影響深遠的市場份額爭奪戰,你來我往。
第一回合:新王當立,平安開門紅疾速超車
無論是2008年的“超人計劃”,還是2014年的“最大最好”,江湖都知平安有顆大哥的心。 奈何,體量決定江湖地位,過去十余年間,兩者間年均差距1500億元的保費現實面前,這一切貌似很遙遠。 未成想,2018年1月因遭遇政策拐點,開門紅首月業績慘淡的國壽,無形中助攻平安之“超人計劃”。當月規模保費被平安反超52億元,失去老大寶座。市場嘩然。 2018年1月,平安壽險規模保費同比增長31.5%,達1406億元;國壽規模保費1354億元,同比減少24%。 2月份平安再度以147億元的保費優勢領先,進一步擴大和國壽之間的差距。 好事者同時揪出,2017年平安集團總保費以553億元優勢超越國壽集團,成中國保費收入最多的保險集團。 雙重壓制下,市場一片看衰,可知國壽之心。 第二回合:國壽的絕地反擊,三四月強勢破局 相對于一二月份的落寞,開門紅最后一個月的國壽絕地反擊,奪回一哥之位。 “今年保費不會出現負增長”的承諾中,3月的國壽拿回失去兩個月之久的壽險一哥之位,領先優勢擴大到百億元。 請輸入標題 bcdef 一季度數據披露: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規模保費2305.85億元,國壽保費收入2434.2億元。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國壽從落后百億元,到領先百億元,國壽的三月份發生了什么? 《今日保險》得到的業內交流數據顯示,一二月的頹勢之后,三月份國壽保費實現大幅增長,超過900億元,幾乎是同期平安人壽的兩倍。 尤其是個險新單,國壽之規模是同期平安人壽的三倍余。 平安承認:受利率上行、儲蓄型產品吸引力下降等影響,一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首年保費同比下降16.6%。 第三回合:省級機構的反撲,國壽一個月攻下9省市 國壽和平安關于中心城市的爭奪久矣。 中心城市、保費重鎮的爭奪,向來是巨頭險企競技之地、檢驗隊伍成色之地。 這一方面,平安頗具優勢。2014年后的國壽,強力押寶個險渠道,復興大中城市的戰略,2017年曾宣布: 當前國壽在全國36個省市分支機構中,已經有18家分公司在市場上實現了個險期交業務與個險隊伍的雙領先,另有5家已實現單領先。 100家大中城市中,有超過50家大中城市實現個險雙領先。而未取得領先的一些城市,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在縮小。 2018年1月的慘淡中,雙方爭奪上升到省級領域,平安亦在中心城市的優勢下拿下16個省市壽險老大之位,創近年新高。 三月,平安超越國壽的省級機構降為7家,幾乎都是平安領先多年的強勢省級機構。如北京、上海、深圳、大連等。 反觀國壽拿回更多失地的同時,迅速加大了省級機構的領先優勢。 國壽的秘密武器:強效的激勵政策 保費的激增、機構的反撲,國壽3月的催化劑是什么? 那份涉及產品激勵政策、特優核保支持政策、和分支機構員工工資掛鉤的激勵業務推動方案,解釋了一切。 綜合而看,這就是一份強效的激勵政策,極大激發了前端銷售、中端省級管理機構到后端核保的全流程的活力。 產品方面的激勵最為有力。 不乏對當家保障型產品,“首年保費10%的銷售獎勵直接獎勵給銷售人員,不計入基本法的津貼基數和考核基數”的激勵,也不乏對主推非保障型產品“給予首年保費3%的”階段性強力激勵政策,且強調獎勵不計入基本法考核,直接獎勵給銷售人員。 后端核保則包括“對失效三年內的客戶給予免息復效政策”、風險保額單獨累計、個別產品免體檢年齡的放寬、最低承保保額的降低等階段性特優核保政策。 強有力的激勵政策還體現在,對省級公司負責人、銀保、個險線條的分管領導,及其他全體內勤進行的績效工資獎勵或扣減。 其中,個險線條一季度1.6個月的績效工資壓力明顯高于銀保的0.8個月績效工資壓力。 強力去銀保躉繳的政策調整中,激勵政策也側重了對銀保期繳的激勵。前四個月,國壽實現了銀保期繳50%以上的增幅。 尾聲 走過激情的3月,開門紅戰役告一段落。 各項激勵政策有所下調,這個月國壽與平安的單月保費規模縮窄至50億元。 三月,這一數字近500億。 大哥難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