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港股市場“釀變”
進入五月,香港證券市場“熱鬧非凡”。自5月1日起,陸港通額度擴容4倍,內地資金流入港股的趨勢愈發明顯。
作者:林偉萍
來源:紅刊財經(hkcj2016)
進入五月,香港證券市場“熱鬧非凡”。4月底正式生效的港交所新規,為香港市場的擴容推開了一扇窗:內地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暗流涌動,爭當新規后首批IPO企業,其中,小米、歌禮生物、科培教育、成大生物等公司已遞交在港上市申請,沃爾沃、喜馬拉雅等公司也陷入上市的傳聞中。 此外,時隔三年,QDII額度在近期首次出現新增;與此同時,自5月1日起,陸港通額度擴容4倍,內地資金流入港股的趨勢愈發明顯。華夏新時代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國際投資部高級副總裁常亞橋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從估值、企業盈利和資金端等角度綜合分析,“當前是開展港股中長線布局的較好時機?!?/span> 實際上,盡管今年以來港股不再單邊上行,轉為持續震蕩,但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的多數人士卻表示,港股的階段性調整有利于挖掘中長期機會,看好醫療、科技、消費等領域的龍頭股。 港股上市新規促IPO潮涌? 港股市場在經歷過一季度“過山車”行情后,近期終于迎來了“政策蜜月期”。4月30日,港交所新制定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咨詢總結》正式生效。 此次發布的IPO新規,港交所實際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將港交所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打開了IPO通道。新規要求相關擬上市公司上市最低預期市值需達到400億港元,如果市值小于400億港元,則需在最近一個財政年收入不少于10億港元。二級市場上,新規實施首日,港股三大股指全線大漲,其中,香港恒生指數報30808.45點,漲幅1.74%,創近期單日漲幅紀錄;國企指數報12331.39點,漲幅2.19%。 受上市新規的影響,內地高科技企業和創新型醫藥公司紛紛向港交所遞交申請。5月3日,小米集團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并披露招股說明書,有望成為此次新規發布后首家登陸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權”公司。 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米股票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投票權為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投票權為1票。具體來看,小米集團A類股份全部由創始人雷軍(4.29億股)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林斌(2.4億股)持有,同時雷軍還持有2.28億股B類股份。以此計算,雷軍合計持有小米集團31.4%的股權,擁有55.7%比例的投票權,對企業保持絕對控股權。此外,小米集團上市前估值(460億美元)、營收(1146億元)也符合新規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米融資額預計在100億美元左右,有望成為港股今年募資金額最大的新股。 無獨有偶,總部位于杭州的生物制藥企業歌禮生物也于5月7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歌禮生物目前尚未實現盈利,這也意味著,歌禮生物有望成為港交所新規后生物醫藥板塊上市的“第一股”。資料顯示,歌禮生物目前有5項抗病毒藥物發現及開發計劃,主要針對丙型肝炎、艾滋病及乙型肝炎病毒。此外,螞蟻金服、陸金所等也計劃赴港上市。 “港交所在上市制度上的一些改革,有助于將更多前景廣闊的高科技企業吸引到港股市場。允許‘同股不同權’的高科技企業上市,將極大地提升港股市場的體量,并吸引數量更多、結構更多元化的投資人涌入港股市場。此外,允許尚未實現盈利的創新型醫藥企業在港交所上市,也會吸引內地大批原創研發的企業赴港上市,這將會激活更多資金流入港股市場?!比f家基金海外投資部總監郭成東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市新規也有望從根本上改變港交所老化的上市企業生態。深圳前海云溪基金經理陽勇對《紅周刊》記者表示,上市新規的實施,意味著香港市場正在向以科技創新、醫藥創新為主的成長性企業市場邁進。2016年至今,A股醫藥板塊迎來60家企業IPO,雖然A股仍然是大陸生物科技類企業的優先選擇,但是港交所新規落地后,更多生物醫藥企業將會赴港上市。另外,港股與美股相比,對大陸醫藥創新企業的吸引力也會更大,有望帶來更高的溢價。 他同時表示,港交所新規落地之后,允許未盈利的研發型生物醫藥公司赴港上市,會加速本土研發型醫藥公司赴港上市節奏,刺激該領域投資行為。另外,中美市場估值差距顯著,也會加速創新藥獨角獸的回歸。此前在港交所上市的三生制藥,目前市值相較于兩年前在納斯達克退市時提升了7倍。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港交所上市新政后首只上市的獨角獸,平安好醫生的股價走勢或對“小米們”有一定的參考意義。5月4日,平安好醫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上市首日,開盤后不久股價開始走低,在5.6億港元資金的守護下最終以54.80港元/股平收。無奈,次日平安好醫生股價依舊低迷,盤中盤中一度下跌超10%,報48.9港元/股,跌破發行價54.8港元/股。而實際上,平安好醫生的破發并非孤例。在平安好醫生之前上市的有4家獨角獸或新經濟公司,分別是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和雷蛇,其股價均出現大幅下跌。這也提示投資者,面對上市初期的獨角獸需要冷靜面對,先研究清楚新經濟公司的商業模式,然后給出合理估值進行投資,切勿跟風。 額度擴容背后,資金暗流涌動 除了上市新規,隨著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新增,以及滬港通和深港通額度擴大4倍,港股增量資金有望大幅增加,進而拓寬資金對港股的布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披露4月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QDII額度新增83.4億美元,被24家證券類、保險類及信托類機構獲得,包括一些原有額度的機構以及有QDII資格但額度為零的機構。這是自2015年3月26日以來,QDII額度首次出現新增。 其中,公募基金獲批額度的合計金額最多,共有57.7億美元,占全部新增額度的66%,無疑將更利于公募資金南下投資港股。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內地31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QDII基金合計135只,累計規模846.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QDII基金在港股投資市值合計381.72億元,占基金投資市值比為65.05%。相較于去年四季度,QDII基金在港股投資市值增加49.23億元,占比增加4.97%。以此類推,新增QDII額度大概率將更多流向港股市場。 此外,滬深港通雙向額度獲批,自5月1日起,滬港通、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滬股通、深股通每日額度將由130億元調整為520億元,港股通每日額度由105億元調整為420億元。統計數據顯示,整體港股通4月累計成交1797億元,日均成交額占港股成交比例為12.53%,環比增加約0.29%。 郭成東指出,QDII額度的放開,對海外市場產品包括香港本地被動型產品帶來利好。陸港通額度的擴大,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對港股投資的布局。滬深港通作為外資進入中國和中國資本出海的主要通道,資金流動額度的增加是大趨勢,雖然港股去年以來已有很高獲利,但當前估值仍處于相對優勢水平。投資機會上看,市場資金的流入將改善港股的流動性,業績有保障的行業龍頭估值有望得到內地資金影響而提升,另外額度擴容有望為券商帶來邊際上利好。 同時,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公司決定從今年第三季度起,將包括以香港作為第一上市的外國公司、合訂證券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大中華公司納入恒生綜合指數的選股范疇。這意味著,內地資金有機會通過港股通買賣新增的這三類公司。 業績向好背后的板塊機會 今年港股個股方面的表現分化會非常大,但中長期來看,受益經濟復蘇和盈利改善,以及估值低位下的資金持續流入,看好教育、醫藥、互聯網等子行業中的長期經營趨勢向好、業績增長確定的龍頭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 前四個月,香港市場中,能源、地產、博彩、中資銀行股表現出眾。以恒成指個股為例,截至5月10日收盤,中國石油化工股份累計上漲39.62%、華潤置地累計上漲25.87%、中國海洋石油累計上漲23.89%、建設銀行累計上漲12.5%。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強勁的基本面是港股長期走勢向好的根本支撐。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7日,以已披露2017年年報業績的45只恒生指數成分股業績來看,對比2016年,恒生指數成分股凈利潤同比增速達19.96%,實現由負轉正,也是近5年最高凈利增速,扭轉了2015年以來的下滑趨勢。此外,2017年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凈利潤同比增長11.13%,實現由負轉正,近5年首次出現好轉。 按港交所行業分類標準,2017年對恒生指數凈利潤增量貢獻最大的3個行業為金融業、能源業、地產建筑業,占比分別為40.91%、22.78%和12.63%。同時對比2016年,2017年所有行業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原材料業、能源業盈利增長達167.62%、162.59%,資訊科技業位居第三,凈利潤同比增長74.18%。以內房股為例,在市場持續調整背景下,截至5月10日,融創中國股價累計上漲6.65%。2017年報業績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達到約658.7億元,同比增長約86.4%,實現核心凈利潤達到約111.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達259.1%。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科技股2017年報業績同樣亮麗,但因去年積累了太多獲利盤導致今年領跌。例如騰訊控股,公司3月21日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度實現總收入為2377.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6%。不過截至5月10日,隨著科技股逐漸得到理性修復,今年以來騰訊控股股價累計漲幅由負轉正,上漲0.05%。 對于市場接下來的板塊機會,陽勇表示,我們一直聚焦消費、醫療、科技三大板塊,這三個行業能夠充分享受中國經濟發展紅利。如醫藥行業能從人口老齡化中獲得更多增益,行業內龍頭公司會在競爭中逐步確立自己的壟斷地位,將會獲得超額增長。具體投資機會上,他比較看好醫藥創新類企業,尤其是專注于腫瘤、心血管、糖尿病等藥物研發領域的企業。 而對于內房股,他表示,內房股是2017年至今資本市場的一大熱點,碧桂園以5508億元的合同銷售額躍居行業第一,融創中國合同銷售金額同比增速達到140%,恒大股價最大漲幅超過5倍。內房股已從極度低估進入到正常估值區間,基本完成了估值修復過程。站在目前這個時點,內房股會分化,他比較看好有品牌溢價、持續拿地能力強、成本管控能力優異的龍頭企業。 在常亞橋看來,今年港股個股方面的表現分化會非常大,但中長期來看,受益經濟復蘇和盈利改善,以及估值低位下的資金持續流入,看好教育、醫藥、互聯網等子行業中的長期經營趨勢向好、業績增長確定的龍頭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 港股走勢背后的“玄機” 盡管今年以來港股的震蕩令市場情緒頗為謹慎,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階段性調整有利于挖掘中長期機會。“我們認為當前是開展港股中長線布局的較好時機。 從恒生指數今年前四個月走勢來看,表現不如2017年的整體漲勢,震蕩格局為主。不過,在上述利好的刺激下,港股市場是否會否極泰來呢? 公募基金一季報數據顯示,QDII對港股的科技板塊和金融板塊較為熱衷。30只QDII基金以騰訊控股為第一大重倉股,且一批基金在一季度持續增持。另外,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為首的大金融類個股也受到QDII基金持續青睞。 WIND數據顯示,對比去年年報,今年一季度,金融和信息技術在QDII基金投資市值占比居前,分別為30.39%、27.57%。相較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QDII基金在金融業上的投資市值上升明顯,投資市值占比由26.19%提高至30.39%,金融業也成為QDII基金投資市值占比最大的行業。 相較而言,信息技術一季度的投資市值占比雖然也高達27.57%,但相較于去年四季度,QDII基金投資市值占比下滑2.02%(見表4)。而從滬港通資金4月份流向來看,南下港股通資金繼續出現分化,資金流入深市港股通但大幅流出滬市港股通。 不難看出,盡管今年以來港股的震蕩令市場情緒頗為謹慎,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階段性調整有利于挖掘中長期機會。“我們認為當前是開展港股中長線布局的較好時機。”常亞橋坦言。 他的理由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從估值來看,港股在經歷2017年快速上漲后目前整體估值仍然較低。橫向看,與H股和海外市場相比,其依然具有相當的比較優勢,尤其是港股內房股PE平均只有3~4倍,龍頭以及中盤低杠桿成長的地產優秀公司仍然在享受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紅利。 其次,從企業盈利來看,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改善并持續增長。根據預計,2018年海外中資股盈利同比增長有望達到13%左右,主要貢獻來自于金融行業的加速增長,非金融行業盈利增速可能回歸至19.7%附近的均衡區間內。企業收入可能有所放緩,但利潤率仍有望進一步改善。 最后,從資金端來看,在“北水南下”等因素推動下,相對A股充裕的流動性將逐步填平港股估值洼地。海外資金和內地資金持續流入,也將使港股市場受益。預計內地南下資金有望以平均每年2000億~3000億元幅度繼續流入港股市場,而境外基金當前仍然明顯低配中國市場,美元指數中期可能維持相對弱勢,而中國相關資產吸引力提升。 郭成東表示現在港股處于牛市的第二階段。二季度市場和行業的風險相對集中,但對于三季度、甚至整個下半年,我們都較為樂觀。“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向好的行情還會持續2-3年時間,而在此期間,我們尤為關注港股市場中的龍頭企業。”他預期2018年港股市場的風格會更為均衡,價值型龍頭企業和成長型龍頭企業都會存在投資機會。 “個人判斷,科技股的行情可能會在下半年更好。我們上半年只配了一些被錯殺的硬件,但是軟件的話,我們覺得是持續的好周期。軟件對于企業效率的提升和政府效率的提升,無論是2B和2G端,都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開放式的拐點,在這方面會加大配置?!惫蓶|分析。 估值偏低、制度改革吸引優質資產、資金通道拓寬則是陽勇看好港股投資機會的三大理由。板塊方面,看好以騰訊控股為代表的互聯網龍頭企業,其成長性遠高于海外,估值也處于合理區域。另外也看好有政策利好的研發投入高的創新藥板塊。當前雖然國內創新藥研發成本比國外低,但也僅有中國生物制藥、恒瑞醫藥等極少數企業才有能力持續投入較大規模的研發費用。 “未來,優質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將促使估值體系加速轉變。從固有的‘PEG’估值轉向‘PEG+Pipeline’的體系。投資者的關注點也有望從當下的業績逐步轉變為在研品種未來的臨床價值和銷售潛力?!标栍路治?。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