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制藥:市值新高背后的風
短期來看,原有產品、尤其是百達揚足夠維持三生制藥的增長“火力”;長期來看,重磅的在研產品則將加固其護城河。
作者:田宇軒
來源:港股挖掘機(wm927-ztcj )
該來的總會來。
孫文一身都只為一件事——革命。可革命不是烏托邦,相反是充滿“銅臭味”。1894年,他跑到檀香山組織興中會,從本質上,就是個籌錢的機構。而這一次,其籌到了1.3萬港元的款項,于是跑到廣州組織了第一次起義。
戰爭花錢如流水,所以,孫文也不停地遠洋海外。當然,為了籌錢,他使用了各種手段。
如找自己大哥孫眉,這位靠農牧業發家、人稱之為“茂宜島王”富豪在1895年為弟賤價出售牲畜,以捐充軍餉。
后又“以權換錢”。1909年,“中國紅龍計劃”約定,350萬美元將起義組織權交給查理·布思,并且同盟會支付年利率為15%,十年內還清本息并且在新政府里為美國財團商人騰出一部分重要崗位,后來流產。
再如發行股票、債券。1911年5月,同盟會芝加哥分會集會宣布成立“革命公司”,動員購買該“公司”股票,帶革命成功后加倍償還;不過,芝加哥收效甚微,孫文輾轉至溫哥華,又發行發行了10元、100元、1000元的金幣債券以求支援。
好在該來的終于來了,大量的“眾籌款”終于換回革命的間歇成功——武昌首義。而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欠款賬目上呈給革命政府報銷。
先烈的熱血給中國注入的活力,而當前的醫藥新政也給行業注入的了升級。比如在2017年發布《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42號、44號等審評審批提速文件以來,行業幾乎進入了“全民研發”,不時有新藥立項、臨床、上市……,甚至港交所都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降低”門檻。
如此之下,A、H的醫藥企業估值也一飛沖天,單去年一年時間便至少拉升10倍左右。不過,因防御性作用明顯,似乎“貴”也得咬牙堅持殺進,畢竟喝酒吃藥的行情毫無停歇兆頭。
行情繼續向好,A、H醫藥板塊又瘋了。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截至5月28日,港股醫療保健指數繼續向上,漲1.19%。其中,三生制藥(01530)領跑成分股,漲幅超過6個點,市值一天陡增330億港元。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收購的好產品締造新歷史
說到制藥企業,無非兩條路:一條自己埋頭苦干做研發;另一條是就是兼并“借調”。而熟知三生制藥的投資者都十分清楚,其就是借后一條路走出來做研發的生物醫藥企業。
因為從財務數據端顯示,2012-2017年,該公司在自有產品和收購品種的雙重作用下,其營業收入、毛利和凈利率分別實現41.6%、39.1%和57.7%的年復合增長率,尤其是核心產品的毛利率保持在90%以上,且市占率在持續提高。
回到上市前,2014年11月,三生制藥從韓國Pharm Abcine公司獲得腫瘤藥tanibirumab在中國的開發權利;同年12月,該公司再收購了廣東賽保爾生物100%權益。賽保爾主要提供重組人促紅素賽博爾和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一收來,在2015年便為三生制藥帶來4900萬元收入。
鑒于收購良好效果,2016年,三生制藥再以5.28億元收購提供皮膚科藥物、抗癌藥物及治療糖尿病并發癥藥物的浙江萬晟100%權益,并表的收入為1.03億元收入。
緊接著,3月在擁有中信國健54.36股權的基礎上,三生制藥再以39.32億元增持中信國健至97.78%,并將其更名為“三生國健”。花費39.32億元“強吃”中信國健,智通財經APP曾多次分析,就是想拿到中信手中的幾個產品,因為這個標的除擁有益賽普(依那西普)和健尼哌這兩個上市產品外,還擁有3條750升、2條3000升反應器,若全部嫁接順利,經濟效益絲毫不輸特比澳。
6月,三生制藥投資1000萬美元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Sorrento Therapeutics成立一家CAR-T療法合資公司,并將取得其51%的股份。合資公司將取得Sorrento子公司TNK的三項免疫療法技術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獨家授權。
10月11日,三生制藥附屬香港三生與阿斯利康訂立獨家許可協議。根據該協議,阿斯利康同意授予香港三生對許可產品(四種糖尿病控制產品:Byetta、Bydureonsingledosetray、Bydureondualchamberpen、Bydureonautoinjector)進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而作為該獨家權利的對價,香港三生同意向阿斯利康支付預付款項5000萬美元及分期款項最高額5000萬美元。
其中,首個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周制劑百達揚(通用名: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已在2018年1月4日正式獲得了CFDA批準,并于5月25日正式在中國上市,為中國首個一周一次降糖藥。
這對三生制藥而言絕對是一個重磅產品。智通財經APP了解到,IDF預計中國目前有約1.14億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絕大部分為二型糖尿病,并且還有約有53.6%的糖尿病患者并未得到準確診斷。從這一數據推算,到2025年,中國糖尿病患者的確診率能夠提升至60%,治療率從18年的30%提升至40%。
而至今,因治療費用昂貴,GLP-1受體激動劑的滲透率不足1%,若在醫保覆蓋下(2017年11月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初稿將GLP-1受體激動劑推薦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二線用藥。),GLP-1受體激動劑的滲透率將于2025年達到10%。換句話說,百達揚的峰值銷售額有望突破8.8億元。
如預測,在其正式上市后,三生制藥掀起瘋狂。截至5月28日,其高開高走,全天漲6.3%,報21.95港元,股價創上市來新高,資金凈流入超過6538萬港元,絕對算得上是三生制藥上市歷史最輝煌的一天。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赫賽汀或成未來的一縷清風
事實上,在收購過程中,三生制藥也并未放棄自己的研發。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截至目前,該公司有31個在研產品,包括16個國家1類新藥。6個腎科產品、7個腫瘤科產品、11個自身免疫及其他疾病產品、3個用于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產品;4個皮膚科產品。
其中,處于不同臨床開發階段的領先生物產品,包括NuPIAO(用于治療貧血的第二代rhEPO產品)、SSS07(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α抗體產品)、Pegsiticase(一種源于產朊假絲酵母的經改良聚乙二醇重組尿酸酶,用于治療頑固性痛風)、602(一種用于治療癌癥的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601(一種用于治療AMD的抗VEGF抗體)及益賽普的預充式注射劑。
而備受關注的賽普汀與健妥昔之前因臨床自查“遺憾”撤回,但因為這兩個屬于重磅產品,三生制藥也是重新遞交的重磅新藥申請-曲妥珠單抗(赫賽汀)的申請,按時間推算,有望2018年中后期上市。
赫賽汀其實就是由羅氏研制,用于治療HER2過表達的乳腺癌、轉移性胃癌或食管胃交界腺癌的類似藥。關于赫賽汀,美國還專門拍攝了一部名為《LivingProof》的電影,講述了斯拉蒙開發該藥物的故事。
1998年9月25日,羅氏的赫賽汀(曲妥珠單抗)獲得FDA批準上市,2002年9月5日進入中國市場。發展到2014年,其歐洲專利到期,美國專利也將在2019年6月到期。盡管專利即將到期,但羅氏依靠該藥物每年獲利近百億美元。如2016年,該藥物實現營收67.82億瑞士法郎(約合70.34億美元),同比增長4%,全球銷售排名第8。
一個品種就能帶來百億美元的收入,如果2019年三生制藥的曲妥珠單抗能上市,無疑有望成為國內最早上市的HER2產品,絕對是大利好。
再說說SSS07人源化抗TNFα抗體。2017年二季度,該產品已啟動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Ib期臨床試驗,臨床前數據顯示SSS07的療效與特異性較現有同類產品更好。
目前,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人數約450萬人,預計該數字會隨人口老齡化繼續上升,而抗TNF藥物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領域的滲透率不到1%。2016年,抗TNF藥物市場規模約17.4億元。受益于2017年新醫保覆蓋,藥物可支付性大大提高,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42.9億元,16-20年CAGR25.3%。簡單理解,三生制藥的這個產品也是是過億品種。
終上所述,短期來看,原有產品、尤其是百達揚足夠維持三生制藥的增長“火力”;長期來看,重磅的在研產品則將加固其護城河。無論長短期,都預示了該公司富有潛力,畢竟該來的總會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