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投資方不許染指騰訊系?二馬之爭白熱化
螞蟻金服投資方不許染指騰訊系?二馬之爭白熱化
本文簡介:典型的窮人替富人操心
本文結構:1、概述
2、二馬之爭
3、騰訊金融VS螞蟻金服
據“全天候科技”螞蟻金服Pre-IPO融資已于近期敲定,投后估值1500億美元;這輪融資以美元為主,規模在90億美元上下;螞蟻金服對這輪投資者設定的最主要的一條限制是——騰訊控股的企業不能投。
筆者就此消息向螞蟻金服求證,得到的反饋是:暫無回應。不過就近年來互聯網格局而言,“全天候科技”的報道頗具合理之處。
對于螞蟻金服新一輪融資,《金融時報》在4月18日就做出了90億美元的報道,坊間更是傳得沸沸揚揚。同時也有接近螞蟻金服人士金雷(化名)對筆者表示:此輪融資會在近期公布,規模在百億美元左右。可據此鎖定,90億美元融資金額的融資,不會有太大偏差。
金雷同時表示:除了騰訊,國內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根本不是對手,京東金融200億美元估值,怎么和螞蟻金服一千多億美元相比?
雖然憑著一句話無法證實“騰訊控股的企業不能投”的排他性協議,但是可以證明另一件事,A的對手只有T,T的對手只有A,這不只適用于金融,整個互聯網亦然。若此次融資排他協議屬實,說明A已經要從商戰的最根源——資金的維度打擊T。
二馬之爭進入白熱化!
1、斬斷糧路?二馬之爭不再是隔空喊話
從烏鎮“東興局”開始,AT之爭苗頭顯現,并愈演愈烈。
BATJ是人們傳統意識上的四大互聯網巨頭,但百度近年多個布局未見明顯成效,逐漸從中掉隊,京東核心的電商業務體量與阿里巴巴相去甚遠,且與騰訊深度綁定;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個馬家人。
知名財經媒體人秦朔曾分析過AT之爭發生的原因,大意為“騰訊雖然自己不做電商,但與京東、唯品會聯合后,間接的打擊阿里的電商,而阿里社交不行、游戲不行,電商就是阿里的命,雙方頻頻喊話的原因就是因為騰訊已經向阿里核心區域布局、猛攻”。
對于秦朔老師的觀點筆者十分認同。騰訊與京東的結合,讓A與T之間的商戰不可避免。馬云除了阿里巴巴之外最大的力量就是螞蟻金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AT之爭更多的集中于支付領域,打的是局部戰爭,但是若是涉及到股權投資的排他性協議,游戲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了。
不久前,與一位企業家聊天。2015年,這位企業家所經營的企業,打敗了所有對手,快速結束了戰斗,結束戰斗依靠的是什么呢?不是傻瓜式的燒錢,也不是產品無法復制,而是斷了所有競爭對手的資金。“我拿了競爭所有對手可能拿的錢,簡單來說,不管錢多錢少,我會爭取資本方投給我,當資本方做了一個還不錯的布局之后,一般就不會再投第二家同類企業,不戰自勝”。
資金是企業經營的糧草,沒有員工或者合作伙伴會為你提供免費的服務,如果沒有外來資本進入......細思極恐,還好馬云只有一個螞蟻金服;還好馬化騰還有一個騰訊金融。
2、騰訊金融VS螞蟻金服,兩個萬億的游戲
此前,天風證券認為騰訊金融(微信支付+財付通)的估值可以達到1200億-1440億美金,相比之下,螞蟻金服的1500億美元更高,但高的有限。
二者估值均在萬億元上下游走,相比之下誰更值?筆者觀點如下:
對于騰訊金融的崛起,其主要依仗兩個層面:
第一,微信這個打不死的超級流量入口,一個微信紅包,瞬間將支付寶打下的用戶根基分食;
第二,政策的變化,雖然騰訊金融不是監管寬松期的得利者,但確實監管趨嚴后的獲利者。公開數據顯示,余額寶的規模已經超過1.5萬億元,這個數字令很多銀行都望塵莫及,如果不是余額寶一再“瘦身”,這個規模會不會翻一翻或者幾番?一定會,若余額寶融資規模翻番,則意味著螞蟻金服可以獲取更多的收益,支付大戰的天平是不是因此傾斜呢?如果支付大戰騰訊輸了,今天的兩強格局恐怕也就沒有了。
論起螞蟻金服的頭部地位,主要依仗的也是兩點:
第一,在金融監管寬松的時候,螞蟻金服將紅利一滴不落的喝下。
2017年微眾銀行一位高管在飯局上感慨,騰訊的金融和螞蟻金服還是差的太多,因為螞蟻比我們早太多;螞蟻金服估值超過百度市值近一倍的今天,百度金融才兩歲。
紅利期過后,后來者會舉步維艱,今天如果有人說:“我的創業項目是搜索引擎”,那這個人99%是拿不到錢的,剩下1%的可能,是他遇到了一個傻逼投資人。當市場格局已經穩定,再去布局十死無生,當然金融有些例外,金融的重要性意味著,國家不可能讓任何一個機構做大,一定是相互競爭,相互制衡。
螞蟻金服是金融的后來者,但卻是互聯網金融的先驅者,作為后來者螞蟻金服有機會,它的后來者騰訊金融、京東金融也有機會;只不過作為先驅者,螞蟻金服已經成為bug般的存在。
第二,戰略超前。過去的金融,是監管沒說不讓做,我就可以做;現在的金融是,監管說了你可以做,你才能做。這個道理螞蟻金服第一個琢磨明白了,立好了flag:我以后是要做科技的,金融不是我主業。
在金融監管寬松的時候,螞蟻金服將紅利一滴不落的喝下。在支付業務遭遇微信紅包挑戰時,螞蟻金服其他業務突飛猛進;在金融嚴監管來臨時,螞蟻金服率先立flag。螞蟻金服的對手似乎都在跟著螞蟻金服的腳印行走,如何超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