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俊波當庭認罪,保險業增速放緩,明天系、寶能系、鴻商系旗下公司誰最慘?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寫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膽大起來。
作者丨高遠山
來源丨野馬財經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寫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膽大起來。 恰似曾經,眾多資本在保險行業排兵布陣,明暗之間、勝卻人間無數;潮水退去,民營系或淡出視野或隱去風頭,跌宕起伏、又是一番光景。 這些沒有利潤加持的保險公司,未來還會成為大鱷們眼中的香餑餑嗎?
2018年6月14日,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項俊波受賄一案。
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5年至2017年,原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利用職務便利共受賄1942萬余元。庭上,項俊波進行了最后陳述,并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盡管審判結果還未公布,但此前項俊波事件在行業內還是產生了不好的示范作用。由此引發的“保險姓?!钡恼邔蛞恢北P旋在保險公司上方。
在2017年“最強監管年”的影響下,許多保險公司及時調整方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也有部分民營資本控制的保險公司因為各種原因,過的并不太滋潤……
明天系:天安財險凈利下降九成
說起民營資本系族搶灘保險公司,那首當其沖的便是鼎鼎大名的“明天系”。
在掌門人X先生的籌謀下,“明天系”早已在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領域進行了全牌照布局。而其又以參控華夏人壽、天安人壽、天安財險等多家保險公司,名噪一時。
據相關媒體統計,2015年,“明天系”麾下天安財險、天安人壽、華夏人壽合計規模保費高達3000億元,同年中國保費收入2.4萬億元。也就是說,曾經“明天系”旗下的保險公司硬生生的分得了全國超十分之一的保費收入。
但近年來,由于一系列變動,“明天系”不斷甩賣旗下資產,包括華夏人壽、新華保險等逐步成為了轉讓標的。并且,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發現,曾經作為其“左膀右臂”的天安財險,如今也頹勢盡顯。
天安財險是一家老牌保險公司,1994年開業。2011年前后,“明天系”旗下的西水股份(600291.SH)通過參與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方式掌握了天安財險的控制權。
2018年5月23日,在西水股份的一則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公告中,披露了這家保險公司的近況。公告稱,天安財險配置的有到期期限的投資資產與投資性保險產品的到期期限存在一定缺口。
數據上來看,天安財險的經營情況的確不容樂觀。2017年報顯示,天安財險獲得凈利潤0.85億元,同比減少近9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908.83億元。而在2014-2016年,其凈利潤呈上漲趨勢,分別為3.97億元、3.71億元和6.76億元。
盡管天安財險2018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上升至150.29%,但未來其是否能重返榮光,還有待觀察。
寶能系:前海財險虧損1.3億
相對于資產規模龐大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明天系”,人們更為熟知的可能是在2015年末和萬科上演股權之爭的“寶能系”,其掌門人為姚振華。
公司官網顯示,寶能集團成立于 1992 年,總部位于深圳,現已發展成為涵蓋現代物流、高端制造、物業開發、綜合金融、文化旅游、航空業務、民生服務七大核心板塊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
如今寶能正積極通過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其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上市公司有:南玻A(000012.SZ)、中炬高新(600872.SH)、韶能股份(000601.SZ)。
不僅在地產上玩的溜,在保險業布局上,“寶能系”也毫不示弱,不少分析人士稱,姚振華是“一手地產,一手保險”,造血能力驚人。
前海人壽不必多說,自2012年創立以來,就成為了“寶能系”的核心資本運作平臺,借助萬能險產品,憑借著充沛的現金流在二級市場上披荊斬棘,萬科A(000002.SZ)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5月16日,新疆前海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業,至此“寶能系”同時收獲了壽險和財險兩張保險牌照。
然而成立剛過兩年,在前海財險于官網披露的年度信息報告中,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發現,這家財險公司的業績卻并不理想,尤其是在2017年,不僅呈下降態勢,還有所虧損。
年報顯示,前海財險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8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1億元。但令人遺憾的是,營業收入的大幅增加卻沒有帶來利潤的上漲。2017年,前海財險的凈利潤為負1.3億元,尚不如去年同期的139萬元。
鴻商系:中法人壽連虧8年
中法人壽隸屬于“鴻商系”,其主體公司是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立于1998年。實際控制于泳非常低調,網絡上甚至沒有一張他的公開照片。
資料顯示,鴻商集團是專業化的產業投資集團,產業涉及數據通信設備、航空運輸、機電自動化、礦業投資、金融投資、風險投資等領域。
要是看介紹還對“鴻商系”不太了解的話,那你或許聽過去年的大牛股洛陽鉬業(603993.SH)。2004年,“鴻商系”在收購洛陽鉬業一役中戰勝了紫金礦業和復星集團一戰成名,加之產品價格暴漲帶來的港股和A股的上漲讓該集團收獲頗豐。
坊間傳言,身價上漲的“鴻商系”一直在尋求控股保險公司,在接觸了多家公司之后,最終鎖定了中法人壽。
可是,這家公司并沒有為“鴻商系”貢獻利潤,反而不斷的向鴻商集團借款。
日前,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發布公告稱,與股東鴻商集團簽署借款協議關聯交易,借款金額為680萬元,以應對流動性風險。這已經是2018年以來中法人壽第三次向鴻商集團借款了,而在去年該類借款發生過了9次。
另外,在官方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已跌至-5226.32%,并且連續8年都是處于虧損狀態。
保險公司都怎么了?
當然,在2017年業績大幅下降,甚至虧損的民營資本保險公司絕不止上述幾家?!爸刑煜怠钡闹腥谌藟?、“特華系”的華安財險等保險公司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那是什么讓這些民營資本系族的“造血機”變得造血不暢的呢?
第一個跳入人們腦海的,一定是日益趨嚴的監管。
2017年全年,原保監會及各地保監局開出了總計900余張罰單,罰沒金額超過1.1億元。
隨后,134號文件發布,2017年10月1日起不符合新規的人身險產品必須停售。其中包括大批保險行業熱銷的快速返還型年金保險、兩全保險以及萬能險等。
而隨著銀行理財利率的走高,與受到限制的年金險等利率形成對比,保險產品的吸引力不斷走低。
在這一背景下,許多保險公司業務不斷減少。如前文提到的天安財險在2017年保戶儲金及投資款就同比下降了31.21%。
與此同時,行業整體增速也在放緩。據今年保監會披露的數據,2017年中國保險全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6萬億元,同比增速5年來首次放緩。
誠然,除了上述因素外,大多數保險公司業績不佳還是與自身情況有關。
如連虧8年的中法人壽,就是因為此前郵政渠道的業務基本上都劃歸到中郵人壽,從此一蹶不振。就算等到了“鴻商系”的入主,想要扭轉頹勢也并非一日之功;而“特華系”的華安財險實際控制人李光榮被捕也給原本就經營不佳的業績給了致命一擊。
除了上述虧損的公司外,一位業績頗佳的壽險公司員工也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了擔憂,其稱,監管和自身因素是一個方面,但市場環境對保險業的影響更大,2018年一季度許多保險公司的“開門紅”不太紅。
至于面對保險業的如此態勢,民營資本在未來是否會退出保險行業,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或許會有一些公司退出,但整體問題不大,畢竟保險牌照目前還是很難拿的。
看來“背靠大樹”想乘涼也沒那么容易,你買過上面這些苦苦掙扎的保險公司的產品嗎?你最喜歡的保險公司是哪家?評論中留言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