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商家現身拼多多上海總部維權,你還敢用拼多多嗎?!
成立近三年,號稱“三億人都在拼的電商黑馬”拼多多,近日似乎又迎來了“多事之秋”。
成立近三年,號稱“三億人都在拼的電商黑馬”拼多多,近日似乎又迎來了“多事之秋”。
昨日下午,鋅財經接到信源透露:數位商家在拼多多上??偛看髲B集體討伐維權?,F場商家統一身著“拼多多,非法凍結商家資金,還我血汗錢,欺騙消費者”的上衣,情緒激烈,雙方一度發生肢體沖突,場面極其混亂。
今日下午17點11分,拼多多發出官方回應:
并強調四點內容:
1. 現場聚集的14名問題商家中,已核實7家存在售假情況,6家存在商品描述不符情況,1家存在虛假發貨情況;
2. 對上述情形,拼多多對問題商家做出扣除“消費者賠償金”的處理,賠償金全部賠付消費者。且“靠罰款商家牟利”一說純屬誤讀;
3. 拼多多堅持執行“假一賠十”的打假標準,要求合作商家貨要對版,發貨按時;
4. 堅決站在消費者立場。
官方回應后,“拼多多套路太深;亂扣售假帽子,肆無忌憚的侵占商家財產;拼多多用文字掩蓋它無恥的行為”等痛斥聲充斥在各個維權群里面。
當鋅財經詢問拼多多公關關于賠償金去向等具體問題時,截至發稿前公關不予回應。鋅財經還關注到,商家在多個維權群中激烈表達:“大家挺住,這兩天有大部隊過來。很多群都在通知、在邀請,不止你們在戰爭,你們好樣的!”
1
商家痛斥霸王條款
鋅財經針對此事多番輾轉,聯系到浙江紹興某襪子網店商家司先生。
該商家原定從寧波趕回杭州向鋅財經舉證,但考慮到信息保護及上?,F場的事件發酵,猶豫再三司先生決定去上海支援同伴。
鋅財經連線司先生得知,其從淘寶被拼多多優惠政策吸引,去年8月分繳納2000元保證金入駐,但今年1月7日平臺卻以抽檢襪子非純棉襪,不符合描述為由擅自凍結六十余萬貨款,還要求索賠九百多萬元罰款。
“我賣的是冬天棉襪,平臺抽檢說不是純棉材質,如何判定純棉襪標準呢?”
司先生言語中帶著強烈冤屈與不滿:“平臺所有個人商家入駐是統一協議,每月更新一次,在更新后7天內自動續簽電子協議。而且協議隱藏在小通知欄內,打印下來有15頁,根本不會仔細核對。罰款條例還不在合作協議內,而是單獨放在序錄內?!?/p>
在溝通中,司先生還強調一點,入駐時平臺協議對準賣商品認定的表述為“詳細請看描述不符的具體信息”,該條款隱藏很深,必須點擊超鏈接跳轉頁面查看。
“他們倒不是真要索賠罰款,根本是想凍結貨款?!?/p>
另據司先生告知,他們已先后三次與拼多多協商解決,但拼多多工作人員都以“平臺與個人不對等,不接受調解”為由,拒絕協商解決,甚至稱商家可以隨時起訴。
無奈之下,司先生委托律師起訴處理,一審因證據不足延遲開庭,案件正在審理過程當中。
司先生表示:自己還曾因“虛假發貨”被扣款3萬元,“平臺定義虛假發貨罰款的關鍵點在于物流信息。規定商家當天訂單須在24小時內發出,物流超時、不更新等全部歸結為商家原因,導致罰款現象極為嚴重?!?/p>
無獨有偶,黃女士也向鋅財經痛訴拼多多的霸王壓榨行為。
“平臺說我虛假發貨,扣除我3萬貨款,我才做10天而已。發貨的物流信息根本不由我們控制,物流顯示異常也算虛假發貨交易,限制提現,限制時間從3天到3年不等。聊天中,給客戶發售后電話、微信等一概判定為商家導流,要交10萬保證金,不交直接封店。”
另外,95后大學生創業者小張苦于求助無門,主動找上鋅財經,講述了他于2017年12月24日被拼多多以“疑似售假貨”為由,凍結近百萬貨款的悲慘遭遇。
小張在敘述中多次強調,自己售賣的手機保證為正品,但是針對此種情況,拼多多只是給予了要求其申訴的通知,便凍結了他的賬戶,目前小張還在申訴過程中。
2
拼多多的今天早有預兆
鋅財經翻閱此前報道,拼多多大規模維權事件的爆發早有預兆。
2018年6月4日,有網友爆料被拼多多平臺以銷售發錯貨和假貨等借口凍結80萬資金。
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也多次接到拼多多商家投訴,2017年3月28日商家徐女士投訴,稱“拼多多”凍結商家資金并罰款300多萬。
拼多多回復為:商家售假。
近日,有媒體爆出《拼多多現違法涉黃涉暴力商品》的新聞,引來掃黃打非辦的核查。拼多多于6月6日發文緊急回應,稱高度重視,緊急排查,并啟動全面、系統清理,關閉涉事店鋪,下架違規商品。情節嚴重的店鋪已被列入平臺“黑名單”。
依托微信生態崛起,強社交基因的拼多多自始至終就因低價擺脫不了“假貨、便宜沒好貨、品質硬傷、去尾貨、誘導用戶注冊、惡意裂變”等質疑標簽。
為此,拼多多今年先后兩次邀請多家媒體記者前往江西理文造紙廠、河南鄭州中牟大蒜產業地,實地探訪拼多多“便宜有好貨”的背后邏輯,并多次強調拼多多近期不考慮盈利,旨在為商家提供無門檻入駐平臺,省去多個環節,打造優質爆款產品,最終讓利消費者與商家。
鋅財經此前也曾撰文《拼多多崛起的背后:活得激烈》,除了描述拼多多對制造業的超強能力之外,還質疑了其對商家過于嚴苛的平臺規則:這樣的規則飽受爭議,相比在電商行業沉淀了十幾年的淘寶、京東,已不止"簡單粗暴"四字可以概括。
對此,拼多多的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如果早十年,我們的治理邏輯也可以是好的往上升,現在我們只能用相對激烈的方式讓好的更快上去,差點更快下來?!?/span>
但,這份“相對激烈”的治理方式,現在看可能造成了超出拼多多預期的承受局面。
3
拼多多面臨中國電商生死線
其實,拼多多今日所遭遇的一切并不讓人覺得意外。
電商自濫觴之日起,假貨等問題的毒瘤就一直根深蒂固,淘寶、京東、蘑菇街等巨頭都概莫能外。
如果你去追溯中國電商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淘寶曾經遭遇多次中小商家圍攻的場景,其中一次,5000余中小賣家圍攻淘寶總部,他們甚至打出停戰的“八項協定”來與淘寶交涉,而其爭議的關鍵詞也不外乎“假貨”、“虛假交易”。
京東也不例外,前期自營模式下售假問題還不突出,而隨著第三方賣家平臺的接入,假貨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然而,這些年,阿里和京東等行業老大都紛紛扛起了打假的大旗,馬云曾說,“要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劉強東也強硬表態稱,“誰敢在京東上賣假貨,就讓誰破產?!?/span>
老一輩電商從業者,默認了新興電商平臺,都會經歷他們一樣的假貨之痛。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曾表示:“社交電商的最大問題還是傳統電商十幾年沒解決的問題,存在大量的假貨、劣質貨,質量得不到保證?!?/p>
新一輩電商代表,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隔空回應:“低價也是相對概念,我們更強調高性價比?!?/p>
無論新老,二十余年過去,電商的誕生初期,面對的問題始終沒變,可笑也可嘆。
有一句話叫“資本都是帶血的”,套在中國電商產業上,“電商都是繞不開假貨的”。
這是,任何電商公司的分界線,一線生,一線死。
文章 ∣ 從淺 冉遺
責編 ∣ 冉遺
攝影 ∣ 黃碩
手繪 ∣ 瑞蘭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