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集團債務危機破局:今年已減債115億,明年要再減百億
12月23日,位于南京新街口的東方福來德,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最大的旗艦店開業。
作者|王去愚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12月23日,位于南京新街口的東方福來德,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最大的旗艦店開業。
作為物業提供商,東方福來德投入千萬元改造資金,希望提升自身在這個華東頂級商圈的位置。對它的母公司三胞集團來說,這是一個鼓舞士氣的商業活動。
這家江蘇千億民企正在發力破解年中爆發的流動性危機。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得的資料顯示,三胞集團今年10月、11月到期的P2P債務已經延期兌付。
不過,三胞集團對于破解流動性危機充滿信心。12月23日,三胞集團方面披露,該集團2018年已經減少負債115億元,2019年將繼續降低負債約100億元。
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表態,瘦身計劃完成后,“到2020年,預計集團整體資產負債率降到50%以下,三胞集團完全有能力逐步清償相關債務。”
三胞集團一位高管透露,三胞集團位于上海張江的首個細胞工廠項目在前期一度停滯之后,已于近期恢復推進,目前相關設備已進場,并正在積極推進技術轉移事宜。
2018年被抽離資金累計超過110億元
根據三胞集團2017年年報,該集團2017年完成經營收入559.7億元,凈利潤12.93億元元。2018年,原計劃完成經營收入650億元,凈利潤近20億元。
2018年7月,三胞集團爆發流動性危機。
多家江蘇省外金融機構要求未到期債務提前還款,并對三胞集團及關聯企業采取起訴及查封、凍結賬戶、資產和股票等,相關訴訟、執行案件達50多起,企業流動性凝固。
三胞集團稱,集團2018年被各類金融機構抽離資金累計超過110億元。
由于危機造成經營資金嚴重不足、經營環境突變,2018年1-9月,三胞集團累計完成經營收入不到400億元,僅完成年度計劃的64%,預計到年底虧損不低于20億元。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為解決流動性偏緊問題,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提出了“100億瘦身計劃”,三胞將做“減法”,專注健康產業,出售或清理現有資產。
對于這家千億級體量的民企來說,債務的壓力仍然存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獲悉,三胞集團通過P2P融資平臺的債務已經延期。其中,鳳凰金融理財產品鳳溢盈-SBJT計劃的兌付時間延期至2019年6月30日,立馬理財“嘉康盈、嘉順盈、嘉恒盈”理財計劃分別延期至2019年2月20日和2019年3月15日。
在9月6日召開的三胞集團債委會第一次會議上,有代表銀保監會的官員提出,給予三胞集團債務兩年緩沖期的建議,“以時間換空間。”
三胞集團稱,在幾乎未獲得外部新增流動性的情況下,苦苦支撐了近半年時間,并依靠自身出售部分資產及小部分經營回款,維持了主要業務和骨干團隊的基本穩定。
三胞集團一位高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18年,該公司處置海外項目英國福來德百貨(House of Fraser)和美國博克斯通(Brookstone),處置國內項目板橋健康快樂小鎮、售紫金信托約4.89%股權、售鵬元征信控股權、宏圖上水云錦住宅和香港上市公司萬威國際(IDT)控股權等,三胞集團已經降低負債約115億元。
在建細胞工廠曾因資金問題停滯,現恢復開工
對于這家困境中的民企來說,與“瘦身”同樣重要的是“健身”。袁亞非表示,三胞集團不能一直呆在ICU病房,“我們終究要從病房出來,靠自己的努力,還清醫藥費。”
三胞集團稱,在剝離非主業資產后,旗下上市公司南京新百(600682)將專注大健康產業,2019年四季度完成重組。到 2020年, 南京新百臍帶血干細胞業務、細胞免疫治療和養老的年利潤總計將不低于30億元,成為國內新健康上市公司的領頭羊之一。
2017年6月30日,三胞集團以8.199億美元收購美國丹瑞(Dendreon)公司,收購內容包括其在美國的業務團隊、廠房、研發及知識產權等。2018年7月,丹瑞公司注入南京新百獲中國證監會批復。
此前的2017年,丹瑞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丹瑞香港)和南京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南京丹瑞)分別成立,兩公司將分別負責丹瑞公司旗下細胞免疫藥物普列威(Provenge)在內地和香港的技術轉移、注冊申報、銷售運營等事宜,旨在通過從美國丹瑞公司的技術轉移,向中國和亞太市場提供先進的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細胞免疫藥物普列威于2010年4月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批通過,用于治療無癥狀或輕微癥狀的轉移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0月10日,美國財政部發布期中法規公告,落實《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MMA)的具體內容,宣布根據該法執行試點項目,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職權。特意指出了27個行業(包括半導體、飛機制造和生物技術)的相關交易就必須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申報。
12月3日,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解讀,新規把生物技術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了與芯片和航空航天同一個層級上。
在9月6日債委會第一次會議時,工商銀行代表曾對三胞集團提出質疑,并要求其提供詳細的資金需求明細及回籠明細。袁亞非的回應包括丹瑞項目,“丹瑞項目已經落地,設備需要資金,現在國藥等幾家企業都在談工廠建成后可以入股。”
三胞集團稱,在綜合考慮了上海張江在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區位優勢、產學研基礎、交通便利性,以及華東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最高等情況后,南京丹瑞最終決定選址上海。南京丹瑞將第一個細胞工廠建設在張江,并設立下屬公司上海丹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丹瑞),主要負責上市注冊申報和產品上市初期的銷售生產。
工廠計劃于2018年11月基本建設完工,并開始工藝驗證,預計2019年中申報臨床批件,2020年獲得產品上市批準。同時也計劃在未來,將與美國丹瑞公司一起,帶來更多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
三胞集團一位高管透露,上海張江細胞工廠項目前期因受集團流動性危機影響一度停滯,近期已恢復推進。目前,相關設備已進場,并正在積極推進技術轉移事宜。丹瑞香港位于黃竹坑的細胞工廠,正在等待香港衛生署批準后建設。
徐州新醫院因資金問題將推遲3個月開業
流動性問題影響了三胞集團的在建項目。袁亞非說:“我們高標準建設淮海經濟區最好的醫院,如果后續資金到位,它至少值30多億。如果沒有后續資金,它將是一堆爛尾樓。”
他說的醫院是指徐州北區股份制醫院(簡稱徐州三院新院)。這是由三胞集團投資建設的徐州市城建重點工程,項目占地108.8畝,規劃總建筑面積25.43萬平方米,總床位數2500張。
三胞集團稱,將按照國際JCI醫院評審標準及三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重點打造創傷、婦幼、心血管、腫瘤、康復等特色科室,建成國際化、現代化、園林化的綜合性醫院,極大改善徐州城北居民看病就醫條件。
該項目資料顯示,醫院分兩期工程建設,項目總預算13.6億元。其中一期工程于2015年11月動工,計劃建設周期三年,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徐州市腫瘤醫院(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綜合科室及門診將全部遷至新醫院。徐州市腫瘤醫院為三級甲等腫瘤醫院,是蘇北地區及淮海經濟區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腫瘤為特色的三甲醫院,也是蘇北唯一一家承擔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的醫院。新院原計劃2018年年底開業,2019年計劃實現6億元年收入。
危機中的三胞集團無法及時撥付項目資金。一位高管稱,截至2018年9月,項目建設停工已近3個月,后三胞集團積極籌措資金,9月至12月期間,陸續向項目投入約1.2億元,用于支付相關工程、醫療設備,以及提前招聘的近500名新醫院職工工資等款項。
這位高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徐州三院新院建設中,資金籌措問題仍然較為突出,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原定開業時間將推遲3個月。”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