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為什么要做智能小程序?
其中最值得期待的莫過于,剛剛誕生205天的百度智能小程序。
文/楊潔 崔恒宇
編輯/劉小玲
1月17日,百度和央視官宣,百度將作為央視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獨家網絡互動平臺,參與今年的春晚紅包互動。這標志著繼騰訊、阿里后,BAT三巨頭齊聚央視春晚發紅包。
據了解,今年春晚上,百度App是紅包活動的主陣地,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全民小視頻、百度貼吧、百度地圖等多款產品也都將接入到活動中,毫無疑問,這是百度生態產品的一次大閱兵。
其中最值得期待的莫過于,剛剛誕生205天的百度智能小程序。據鋅財經了解,百度的發紅包、搖紅包,都將通過智能小程序承載。
2018年7月4日,百度智能小程序正式上線,根據百度官方披露的數據,百度智能小程序上線不到4個月,就做到了月活破1.5億。
至此,BAT、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相繼在小程序領域完成布局,微信背靠“社交”,支付寶著眼“交易”與“生活服務”,字節跳動發力“內容分發”,百度則得益“搜索+信息流”和“開源”。
作為BAT三家中最晚入局小程序的,百度智能小程序憑借差異化的能力和定位快速撕開了市場。但百度對智能小程序的期待顯然更多。
在1月23日舉辦的2019百家號創作者盛典上,百度副總裁沈抖回應一些爭議時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個App使得整個用戶體驗是割裂的,百度推出智能小程序和百家號,就是希望互聯網應該是互聯互通、平等的局面,是為了解決移動互聯網割裂的問題。
未來,百度智能小程序還是值得更長遠和值得被期待的故事:為開發者提供些實打實的“賦能”,為用戶提供一個更加開放的強入口。
小程序越來越難做了?
兩年前,微信小程序上線,為互聯網行業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局。
微信小游戲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借助小游戲讓不溫不火的小程序被大眾所認知之后,微信完成了小程序的起步及市場教育階段,帶動了成千上萬創業者的涌入。
2018 年上半年,“小程序開發者的紅利來了”的論調不絕于耳,在流量越來越昂貴的今天,小程序通過社交裂變以極低的成本迅速的帶來了大量用戶。
根據微信官方數據,目前微信小程序上線2年,已覆蓋200多個細分行業,小程序開發者的數量也從100萬人增加至150萬。
支付寶小程序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百度智能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先后上線,小程序成了巨頭爭相涌入的新戰場。從業者對小程序從“看衰”到“狂熱”,而今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感。
根據即速應用數據顯示,預計到2019年底,全平臺小程序數量將突破500萬,累積使用人數將超過9億。
然而盡管小程序已風靡,但就像當初Web網站和App一樣,小程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變現”和“留存”,這是擺在開發者眼前最現實的問題。
一般來說,用戶用完小程序后,往往跟小程序不會再有聯系,然而開發者希望與用戶建立聯系,持續不斷地給用戶提供更多服務,這是天然的矛盾。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同時,用戶增長變得越來越難,這時候留住用戶和獲取用戶時間就變得更加重要。
除此之外,如果每家開發都有自己的標準,小程序對開發者而言是很大的痛苦。在這樣的大前提下,選擇切口就顯得尤為重要。
支付寶小程序自2018年9月上線以來,著重發力商業服務與政務生活,逐步打通阿里生態,開發者可一次開發,在阿里各大App上實現多端運行。
今日頭條和抖音小程序,通過內容和服務的關聯,讓用戶、創作者、開發者三方形成閉環,構建完整的內容生態體系。
相對于其他玩家,百度智能小程序核心優勢在于智能與開源。
百度副總裁沈抖 圖片來源于網絡
沈抖做了一個比喻,百度智能小程序要做的,“就是打破花園圍墻”,實現交互:用戶無需在不同產品、不同界面之間跳轉,在百度App平臺就可以一次性解決復雜、連貫的需求。
雖然入局時間相對較晚,但百度是目前最早開源小程序的公司。
而且不同于其他兩家“克制”,動輒長達一年的準備時間,百度從決定做小程序到上線,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百度App總經理平曉黎告訴鋅財經,百度內部希望先將小程序生態體系建立起來,而非追求更大規模或數字。在盈利模式上,主要通過智能小程序廣告組件獲利,一部分給開發者,一部分給百度。
205天,百度智能小程序到底帶來了什么?
《移動互聯網2018半年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互聯網App總量突破了400萬。
龐大的量級之下, 用戶早已麻木。
一方面,五顏六色的App將手機的桌面和內存占滿,只好重復著下載、刪除的動作;另一方面,必須在不同的App之間 “東奔西走”,不管是看天氣、看日歷,亦或是買年貨、玩游戲,都得下載相應的App。
百度智能小程序 春節買年貨
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出現,正是奔著實現這樣一種交互:用戶無需在不同產品、不同界面之間跳轉,在百度這個超級App上就可以一次性解決復雜、連貫的需求。
上線205天,百度智能小程序正趕上中國人農歷新年的忙碌籌備期,那群活躍在互聯網上侃天侃地的用戶,如今正忙著搶車票回老家,忙著采購年貨。
以往,春運搶票逃不過查看日歷、確認開售日期、選擇相應的購票App正式開搶;而采購年貨,更是從“買什么最合適”到“買什么最劃算”,用戶往往先在百度尋求答案,繼而游走于購物網站。
而有了智能小程序——用戶打開百度App,通過搜索或語音說出“搶票日歷”、“年貨”,便可以直接觸達搶購車票、采購年貨的界面。
春節搶票日歷
據購票平臺的同程藝龍相關負責人在上海百度智能小程序公開課第二站演講時透露,在與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合作中,借助百度的技術與分發能力,短短一個月內讓人均使用時長增長了1倍多,轉化率增長近2倍。
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百度智能小程序中,據百度官方數據顯示,目前,百度智能小程序的服務已經深入到政策民生、娛樂、資訊等23個大行業,覆蓋262個細分領域,月活用戶超過了1.5億。
優信二手車百度智能小程序
據了解,作為百度智能小程序的第一個合作伙伴,優信集團CTO邱慧在接到百度邀請時,并未有絲毫猶豫。
雖然那是2018年的3月,百度甚至還未正式對外公布將要進軍小程序,但邱慧認為正值二手車行業競爭的白熱化階段,優信需要做全平臺戰略,必然繞不開與百度的合作。當用戶有購買二手車的需求時,很有可能第一個動作就是去搜索,與百度合作意味著巨大的流量來源。
如今,百度信息流成了優信很大的流量入口,除了百度主動推薦外,信息流還采用機器推薦方式,用戶只要搜索、看過優信的內容,以后就會更多地被推薦。
小紅書智能小程序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同樣在百度App上線智能小程序的小紅書,意外地收獲了一波嶄新的用戶,小紅書社區總經理丁玲公開分享,上線僅僅兩周,小紅書智能小程序的日活用戶成功突破200萬,人均使用時長提升50%。
丁玲認為,百度的優勢是在于,囊括了很多使用場景,包括男性的一些決策也會通過百度搜索,以及百度信息流。小紅書則可以借此優勢,把內容分發出去給更多新用戶。
從某種意義上說,搜索讓小程序開發者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用戶增量,而這正是百度天然的優勢。
開放和智能雙引擎,“后來者”百度的進擊
BAT都在做小程序,是否意味著同質化的較量?
如果說騰訊和阿里站在封閉陣營,把B端和用戶統統圈進自己的平臺;百度這位“后來者” 則選擇站在“開放”陣營,開放技術去賦能B端,并且分發自有流量。
開源聯盟
2018年12月20日,百度與12家企業正式簽約成立”開源聯盟“,目前,百度系App及開源聯盟伙伴的成員App月活用戶在不去重的情況下達到了30億的規模。
開源聯盟流量超30億
在沈抖看來,“開放”才是互聯網的基因,連接一切是互聯網最根本的價值。
智能小程序就是其中的“連接器”之一。
如果把時間拉回到PC互聯網時代,每一家企業會嘗試搭建自己的官網,用戶會通過搜索引擎,觸達目的企業。
然而,搭建企業官網的熱浪還未退去,移動互聯網時代悄然而至,于是,打造自家的App成了無數企業的首選。甚至,擁有自己App的創業公司都能夠因此站在鄙視鏈的上游,而在這背后是巨大的研發投入、拉新投入,為了日活數據想盡辦法。
于是,五花八門的APP被一個接一個地開發出來。
五花八門的手機App 圖片來源于網絡
遺憾的是,原本開放的互聯網開始逐步走向封閉,一個個孤獨的App便是見證:用戶的手機上被各種App鋪滿,用戶體驗也變成了在不同的APP方塊之間游離。
直到小程序的出現才初步緩解了App數量的飆升,而手里握著技術與流量的百度,正在試圖重新帶著互聯網回到開放的原生態。
平曉黎認為,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優勢主要在于兩點,第一是智能;第二是開放。這兩個從技術、理念上的優勢勢必長期占據高峰,就像當年安卓推出開放邏輯一樣,開放地生產,長期走下去一定具有更強生命力。
這里的“開放”意味著開發者只要簡單修改幾行代碼,就可以將自己的小程序接入百度,進而讓這個智能小程序無縫運行在更多平臺上,一端開發之后,可以實現多端運行。
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四大核心理念
此外,百度的AI技術也在為智能小程序賦能,從智能交互和智能推薦兩個維度賦能。沈抖認為,AI已經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必備的技能,百度將開放AI能力,讓開發者重回業務理解與創意的賽道,專注于自己的業務邏輯。
100個人來百度,會有100種不同的需求。如今,在這些需求背后,排布的是密密麻麻的智能小程序,悄無聲息地將一個個App孤島連接。
在這場巨頭的小程序之戰中,打著一套“開放邏輯”的百度智能小程序,也許將來會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可能。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