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互懟!3倍杠桿死磕銀行股,被懟“瘋子”!回懟“你根本不懂”
近日,兩個雪球大V又“互撕”了。
來源/財通社? ?作者/楊波
1月6日,雪球大V“云蒙”的一段博文引起了另一個大V“梁宏”的注意。梁宏評價說對方是“瘋子”。云蒙則反擊“你不懂銀行股”。兩人都是雪球大V。云蒙曾經成立私募基金,不過投資銀行股曾經巨虧超過60%。另一位梁宏則是百億私募希瓦資產首席投資官。
雪球大V互懟
云蒙,雪球大V,雪球十年知己,目前在雪球上有超過40萬粉絲。
云蒙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其個人傳奇的投資經歷。
云蒙以投資銀行股出名。2007-2015年,他只投資招商銀行,2013年開始杠桿買入招商銀行。2014年邊漲邊加杠桿投資招商銀行AH股,2015年下半年賣出招商銀行的時候,大概賺到了1000萬。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他繼續杠桿投資銀行股,大概又賺了1000萬。
短短幾年,賺得超2000萬,令人十分羨慕。
2017年,云蒙夫婦分別辭去央行和銀監會的鐵飯碗工作,到湖北老家成立私募基金。但這次選擇,讓他們跌入谷底。
2018年大熊市,他們延續“路徑依賴”,依然重倉估值極低的民生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等股票,而且不斷的加杠桿。然而,在下跌市場,增加杠桿只會加速虧損的發生。
到了2018年底,他們的基金凈值“比0.4還要低得多”。據云蒙描述,他們基金份額超過40%來自于自己的幾乎全部身家。其他投資人有四十多人,一半左右為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另一半為雪球網友。
投資的“失敗”,讓云蒙飽嘗了世間冷暖。那時候他們成為雪球網友紛紛嘲笑的對象。基金雖然清盤了,但他們依然以自有資金繼續戰斗在股市中。
最近引發爭議的,就是今年1月6日云蒙發的一條博文。
云蒙表示,“持有四大行已經四年多了,每日收盤四大行持倉占比都超過90%,每日收盤的杠桿率平均應該有3倍,也就是四大行這四年多持倉平均有270%”,并堅信四大行會讓他“翻身”。云蒙還給這條動態起了個名字“三千越甲可吞吳”。也顯示了他對四大行“苦心人、天不負”的期待。
這條動態短短幾天,引發了1700多個評論。其中,引發爭議最大的就是梁宏的“懟”。梁宏,海南希瓦私募基金首席投資官,目前雪球粉絲71萬。
如果按照云蒙所言,平均每日杠桿率有3倍。也就是說,那就相當于100萬的本金,平均融資金額為200萬(盈透杠桿率=(本金+融資)/本金),總資金300萬。但是按照云蒙的說法,盈透的融資并沒有“歸還本金期限”的說法。只要賬戶保證金“當前剩余”為正數,就不會被強制平倉。
因此,相比于內地券商的警戒線150%,追保線130%、平倉線130%,盈透被強平的風險要小很多。即便這樣,梁宏擔憂的事情并非不可能。一旦遇到一個危機,按照云蒙目前的杠桿比例,只需要33%的跌幅,就可以讓他資產全部歸零。
“賭徒”的宿命
面對網友們的各種質疑,云蒙自然也有自己的堅持的理由。他首先承認自己是個“賭徒”。
云蒙表示,現在的四大行依然處于歷史估值最低的5%分位,市凈率不到0.4倍,市盈率不到4倍,股息率都超過8%,2022年和2023年四大行凈利潤還會增長,這個時候對比用2008年金融危機來嚇唬會大跌是不妥的,真有風吹草動很多時候四大行反而是定海神針。
其次,他表示自己早已經歷過多次杠桿爆倉的經歷。尤其是2018年、2019年那段時間,他的平均杠桿率是4倍多,因為投資的民生、華融、重農行虧了太多,虧了很多錢。
2018到2022年,云蒙主要投資四大行。不過這四年多,銀行股估值從0.8倍市凈率下降到0.6倍市凈率,然后下降到現在的0.4倍市凈率,由于股價的波動導致不得不減少總融資額,這樣也不得不低位賣掉了一些股份。即使有四大行的分紅,另外在操作上采取輪動操作,但還是虧錢的。
最后,云蒙也表示,銀行股估值已經非常極端,股息率也很高,這個時候回頭已經沒有意義了,也不可能再回國家單位去上班了,已經扛到這一步沒有太多的選擇了。
這可能就是一個“賭徒”死命的堅守吧。把能做的一切都做到極致,至于其他的,交給命運。
在投資路上,倒在杠桿上的人不少。
證券投資界的祖師爺,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就是死于杠桿。1929年時,格雷厄姆的基金規模達250萬美元。由于其風控意識很好,在大蕭條剛開始的時候僅僅承受了20%的損失。然而到了1930年,和當時大多數人一樣,格雷厄姆相信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而反彈就在眼前,于是加杠桿殺入股市,并最終成功地虧掉了70%。為了生計,一家人離開了原先居住的聯排別墅搬進一個小公寓,妻子也被迫重新開始當舞蹈老師。
股票大作手利弗莫爾更是著名的杠桿投機者。1927年開始做空美股,后來美國大蕭條來臨,他靠做空賺取了驚人的1億美元。1932年7月道瓊斯指數見底,三年美股跌得只剩下原來的11%。然后指數迅速反彈,在42天內指數反彈了93%。利弗莫爾認為市場已經見底了,于是他在反彈的頂部大舉做多。沒想到美股從1932年9月到1933年2月,又跌了40%。到了1934年,利弗莫爾再次破產,還欠下500萬美元巨額債務。1940年,一代“投機之王”離開了人世。
高杠桿投資,一邊天堂,一邊萬丈深淵。是你,如何選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