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造車夢碎”?京威股份折戟新能源 變賣資產求生
曾打算在新能源車領域大展拳腳的京威股份,如今走到了稍不注意便有退市風險的地步。
來源:財聯社
曾打算在新能源車領域大展拳腳的京威股份,如今走到了稍不注意便有退市風險的地步。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霈亭)訊,曾打算在新能源車領域大展拳腳的京威股份(002662)似乎打算與“造車夢”說再見。 7月17日晚間,京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停止新能源整車業務的開發建設,并同意對秦皇島德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龍汽車”)予以注銷。 據了解,上述項目的開發建設原計劃在2018年6月開工建設,2020年12月正式投產。建設內容包括電動汽車生產基地、與之配套的三電系統和增程器生產基地及汽車零部件研究院等。截至2019年7月17日,除已成功設立全資子公司德龍汽車外,該項目未實際啟動并進行實質性投資。 對于停止這一業務的開發建設并注銷子公司,京威股份解釋稱,新能源整車產業建設期需要2-3年時間,短期實現盈利概率比較低,零部件主業業績難以支撐,建設期的連續虧損可能導致公司有潛在退市風險。 與此同時,由于建設項目的終止,京威股份終止將參股公司五洲龍汽車與江蘇卡威以股權交換方式進行整合,也就是說,公司所持長春新能源35%股權將不再轉讓給江蘇卡威。? 擴張嘗甜頭 布局新能源卻受挫 成也擴張,敗也擴張。這句話用如今稍不注意便有退市風險的京威股份上再合適不過。 公開資料顯示,京威股份是一家中德合資的乘用車內外飾件系統綜合制造商和綜合服務商,主營業務為中高檔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專為中高檔乘用車提供內外飾件系統的配套研發和相關服務。 觀察京威股份上市后的財務數據,公司營收和凈利潤自2014年之后有顯著提升,卻在近兩年有了波動,這其實都與公司的并購舉措有關。 2014年10月,京威股份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入福爾達100%的股份,作價11.28億元;同時,公司還購入子公司秦皇島威卡威49%股份,作價1.84億元。購入兩家公司的好處在公司業績上有了表現。2014年,福爾達貢獻利潤1996.03萬元,秦皇島威則帶來了2048.02萬元利潤。 在業績有所增長后,公司希望在主業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新能源隨之成為公司的“執念”。 2015年11月,公司參股20%,參與投資設立長春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同年12月,為了加快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拓展,公司購買以5.52億元購入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48%股權,后續還用通過發行“16京威債券”對其增資1.04億元。 2016年6月,京威股份又以10.5億元受讓江蘇卡威35%股權;2018年,公司計劃發行股份購買江蘇卡威65%的股權,后續因為交易雙方在業績承諾方面未達成一致,終止籌劃。 而這次終止籌建的秦皇島建設項目,公司也曾賦予了極大期望。 2018年3月14日,京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秦皇島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一個年產30萬臺高端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約160億元,其中整車項目投資130億元,三電系統及增程器生產基地投資30億元。然而一直到今年7月,除了設立了一家公司,這一項目在實際建設上都尚未有進展。外界普遍猜測缺乏資金是項目遲遲未啟動的原因,分析公司財務狀況,這一猜測不無道理。 折戟新能源 變賣資產求生 據京威股份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9.78億元,同比下降28.66%;凈利潤方面則是虧損9842.8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63.94%。對此公司表示,業績降低是受到福爾達系子公司減少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在過去一年內出售了旗下11家子公司,其中包括曾為公司貢獻了顯著利潤的福爾達系公司——福爾達、福宇龍和福泰隆。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京威股份還是在折價的基礎上變賣了上述三家企業,相比較第一次出售的評估值,三家合計降了6.78億元。 折價變賣資產源于公司負債累累卻資金不足的狀況。2017年和2018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2.16%和40.08%,而在2013年,這一數據僅為7.15%。 來源:藍鯨紅岸風險挖掘系統 不僅如此,公司短期負債也是增長明顯,據藍鯨紅岸系統數據顯示,近兩年公司貨幣資金與短期負債比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早在2017年年末,公司財務就因為貨幣資金/有息負債小于30%,被系統提示為違約預警。2018年,公司靠著變賣資產得以緩解。 來源:藍鯨紅岸風險挖掘系統 反觀公司積極布局的長春新能源、江蘇卡威、深圳市五洲龍三家公司。數據顯示,在2017年,上述三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深圳五洲龍還爆出騙補情況。到了2018年,上述三家企業分別虧損0.22億元、2.56億元和3.69億元,仍處于虧損狀態。 眼看著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的落定,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仍是前途未卜。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