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退出網貸,未來的你會怎么看
陸金所退出網貸,未來的你會怎么看
2019年,網貸行業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在灰犀牛的推動下變成了黑天鵝。
7月18日,有媒體報道稱,三位消息人士對其透露中國最大的在線財富平臺陸金所計劃退出其核心業務P2P,主要是由于監管方面的障礙。并且監管層有意打擊企業以遏制更廣泛的金融風險,不過并不確信陸金所何時關閉P2P業務,不過陸金所已經開始申請消費金融許可,這使得陸金所的上市之路變得順暢。
這些信息翻譯過來,就是:相比于上市,網貸“牌照”顯得太過于微不足道,更何況我還可以申請一塊更值錢的牌照。
同日晚間,陸金所對外回應稱,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降機構數量、降行業規模、降涉及人數),現有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Fintech漂流記認為,這則回應雖然沒有直接表態,但基本印證了媒體報道的信息,但如果以此判斷陸金所最終“一定”會退出,恐怕也為時過早,畢竟意愿、計劃這種事情是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1、三年之變
每一個與網貸有交集的人都不會忘記2016年8月24日,這天《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并給出12個月整改期,各個網貸平臺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都在因為這一政策而備受鼓舞,歡呼著行業告別了野蠻生長時代。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當月,網貸行業存量平臺兩千多家,成交規模為1910.3億元,并在隨后的幾個月里迅速突破至2000億元,這一規模一直持續至2018年雷潮開始,才有所下降。
2019年,在經歷了雷潮和備案延期之后,監管態度從整改網貸業務變成了清退網貸平臺,存量平臺銳減三分之二,不足1000家,行業信心下降至冰點,在“824”歡呼的平臺多以湮滅于歷史長河。
不到三年時間,變化之大,令人唏噓。回頭看去,不少人可能會感嘆:當初怎么就沒直接轉型?
但若是站在“824”當天的角度去看,哪個不長眼的資本、平臺會放棄這個已經走向“健康”的大風口呢?零壹財經數據顯示:2016年,P2P行業融資事件減少了37起,但融資金額與2015年相比基本持平,融資案例和融資金額分別為92起和193億元。融資筆數降低,而總金額不變,則意味著單筆融資金額大幅增加,換句話說,資本加大了對頭部平臺的布局,沒有哪個人愿意做放棄風口的傻子。如果2016年沒有招財寶的蘿卜章事件,P2P可能依然是螞蟻金服的重要布局之一。
從當時的趨勢判斷去看,資本和平臺的做法完全沒有錯,但如果所有人都能夠預料到未來,這個世界上哪還有loser?未來不僅不是所有人都能準確預料,而且還是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料的,正因如此,英雄只能影響時事,無法造就時事,而時事能造就英雄。
2、陸金所退出?
陸金所退出的消息傳出,對于早已風雨飄搖的網貸行業來說是一記信心上的重擊。
從當下的利益去看,退出網貸對于陸金所而言是最好的選擇。中國平安在其2018年年報中表示,陸金所控股完成C輪融資,本輪融資引入多家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投后估值達394億美元。
要知道,網貸第一股宜人貸當前的股價不足10億美元,當前所有涉及P2P網貸的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都未超過100億美元,連陸金所估值的一個零頭都不到(雖然94億美金這個零頭有點大),陸金所為了一個牌照何必在這里苦苦支撐呢?等到備案或牌照發放之后直接收購一家平臺就好了。
其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陸金所對于退出的回復,頂多只能是暗示,但并未明確表態要退出,這種狀態用一個詞來描述就是若即若離。
陸金所最新發布的一個標的的投資期限為36個月,也就是說:即使陸金所鐵了心要退出,并且立刻退出,在不回購債權的情況下,至少需要3年時間才能完成清盤。3年時間,可以發生太多事情,而這種若即若離的現狀給這3年時間提供了一個緩沖的余地:如果網貸行業形式繼續惡化,那么官宣清盤也不會造成太大沖擊;如果以后行業回暖,那么我再發點新標,繼續拿備案、“牌照”,好像也無傷大雅。
同時,請牢記原報道中的那句:并不確信陸金所何時關閉P2P業務
上述觀點,看著應該有點對本次事件過度解讀的意思,但是類似事件在歷史上并非沒有發生過,比如被周世平清盤的紅嶺創投和被保留下來爭取備案的億錢貸。本文并非要過度解讀陸金所退出一事,相反,是想提醒行業人士,不必過度解讀陸金所退出的影響,富貴人家丟個雞腿,并不一定是雞腿有毒,也有可能是人家今兒晚上要吃龍蝦。
3、退出、轉型之外的路徑
退出、轉型是當前的主旋律,而諸多頭部平臺也紛紛開始了轉型助貸的路徑,但助貸的生意真的那么好做嗎?
筆者曾在《2019年,會是“助貸”監管元年嗎?》表明一個觀點:從支付、眾籌、網貸等金融科技產物的表現來看,(助貸)牌照化管理的可能很大,來臨的時間不一定是2019年,但一定是不遠的未來,畢竟“助貸”的市場在逐漸擴大,所產生的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尖銳。
從業務本質來看,助貸和網貸并無特別明顯的區別,只不過資金的來源不同,要做助貸必須有來自金融機構的資金,而金融機構的資金,又豈是你想拿,想拿就能拿?陸金所可以拿、樂信可以拿、拍拍貸可以拿,中小平臺可以嗎?
助貸相較于網貸而言,沒有資金涉眾性問題,但是資產端問題依然突出,最重要的是:未來沒有金融資質的企業想要做金融業務的難度越來越大。網貸未來的路雖然坎坷,但扛下來之后起碼有一個含金量不低的“牌照”,如果單純做助貸,恐怕又要再走一次從野蠻到合規的老路。
背靠平安的陸金所,選擇了一條穩妥的路;出身草根的眾多網貸平臺,轉型、退出的主旋律不會變,但在此之外,如果自身業務禁得起考驗,不妨再咬咬牙,嘗試最后一條堅守的路,幾年后回頭看,這或許是最好的一條路,當然,也可能是最壞的一條路。
高風險,高收益;高收益,高風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