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華為90天“緩刑期” 都發生了什么?
美國對華為將延長90天的臨時許可,沒有改變華為被不公正對待的事實。過去90天華為的表現,將繼續指引華為前行。
來源:財聯社
美國對華為將延長90天的臨時許可,沒有改變華為被不公正對待的事實。過去90天華為的表現,將繼續指引華為前行。
美國又一次延長了針對華為禁令的期限。
8月19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美國將把華為購買美國產品的“臨時許可證”再次延長90天。理由是,依賴華為設備的美國農村的通訊公司需要更多時間適應。
熟悉的操作仿佛將人帶回到90天之前。
就在今年5月20日,由于“華為及其商業伙伴需要時間來升級軟件以及處理一些合同義務問題。”美國商務部才宣布給華為及其合作伙伴延長90天的“臨時許可”。
90天里,美國部分當地企業獲得喘息機會;90天里,華為在合作伙伴支持和自救中新生。
早有準備:海思“備胎轉正”
一切要從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那天講起。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宣布,將華為及其64家子公司納入“實體清單”(EntityList),包括谷歌在內的美國供應商被禁止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往來。
當日華為概念股全線大跌。
不過到了第二天,劇情便出現了反轉。
隨著華為半導體子公司華為海思致員工信的公開,“備胎轉正”的華為海思將全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國產科技自強”上。
據了解,從2004年成立至今,海思已成功研發出用于手機終端的麒麟芯片、用于鯤鵬、用于AI領域的Ascend(升騰)芯片,以及用于連接的基站芯片天罡、終端芯片巴龍等。
5月17日,A股華為產業鏈個股走強,多只個股甚至出現漲停。美國卻是另一番風景,包括Lumentum控股和高通在內多只華為美股供應商呈現普跌場景。
與此同時,美國行業專家指出,這一制裁將給美國供應商帶來巨大負面影響。《華爾街日報》頭條甚至刊載文章稱,施壓華為的后果便是刺痛供應商。
面對此情此景,美國那邊坐不住了。
5月18日,觀察者網發布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可能在近期縮減針對華為的部分貿易限制,為華為送上一張為期90天的“臨時通用執照”,允許華為繼續購買美國商品,以便幫助其美國客戶維護現有網絡和設備,但華為仍將不被允許購買用于制造新產品的零件。
這一消息在5月20日成為了事實。美國宣布對華為禁令推遲90天實施,華為被允許購買部分美國產品。
5月21日,華為概念股在上述許可獲得延期后再次走強,多只股票現漲停開盤。
與此同時,華為相關負責人重申了華為的芯片自主能力。“華為的服務器芯片鯤鵬920已經可以完全實現自主生產。這款芯片雖然是基于英國公司ARM架構,但華為已經獲得了永久授權,除此之外,剩余的供應鏈,華為都可以實現自主生產。”
另一方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則表示,華為不會輕易狹隘地排除美國芯片,但是如果出現供應困難的時候,華為也是有備份的。
“美國的“90天臨時執照”對華為沒有多大意義,華為已經做好了準備。美國的斷供只會讓華為更強大。”
風波之下:美國打壓不停
在美國宣布將禁令延期的情況下,關于針對華為的“斷供”傳聞卻又甚囂塵上。
包括谷歌、ARM、松下、臺積電、東芝在內的多家外企被報道,迫于美國的壓力,暫停了與華為的合作業務。盡管隨后多家公司給予了否認,但國內對于華為的擔憂卻消散不去。
在5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深化對外合作,這既有利于企業間的互利共贏,也有利于推動世界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然而,屬于華為的風波并沒有過去。
國際某些行業組織迫于壓力開始施壓華為。5月25日,WiFi聯盟宣布暫時撤銷華為的會員資格。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將無法參與無線技術標準的制定。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負責批準和認證所有藍牙設備的Bluetooth SIG很有可能會暫停華為藍牙技術的授權。
部分美國公司對華為業務進行惡意阻擾。5月28日,華為對外表示,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 Corp)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將華為的兩件包裹轉移到美國,并試圖將另外兩件包裹也轉運到美國。華為發言人表示將必須重新審視與聯邦快遞的合作關系。同一天,華為在美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宣布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違憲。
美國政府繼續上陣施壓。6月1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接受采訪時再次表示,中國企業難保信息安全,只要使用華為通訊技術隱私和數據保護就無法得到保證。
對抗與堅守:“鴻蒙”試水操作系統
在美國打壓策略下,華為并沒有停止自救。
同時,得道者多助。5月29日,Wi-Fi聯盟、藍牙技術聯盟和JEDEC協會(固態技術協會)等行業組織恢復華為的成員資格。
同一天,第三方機構Gartner報告稱,一季度華為手機銷量逆勢上漲至5800萬臺,保持全球第二,全球份額反超蘋果。
與此同時,啟動韓國5G開放實驗室、參與西班牙5G建設、與俄羅斯擴大5G網絡開發、攜手英國運營商開啟直播,華為與國外的5G合作也更加深入。
而在另一方面,美國也逐漸發現禁令帶來的“麻煩”。
政府內部開始出現分歧。6月10日有消息稱,美國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代理主管沃特曾寫信給美國國會,要求將限制中國華為的措施延期執行,以給那些與華為有業務往來的美國政府供應商更多時間進行調整。
華為供應商也紛紛發聲支持華為。6月17日,據路透社消息,包括英特爾、高通及賽靈思在內的多家美國芯片供應商正秘密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后者放寬對華為的供貨禁令。
6月29日,中美貿易戰后第二次“習特會”在日本大阪上演。會談后特朗普召開記者會,稱他已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繼續銷售產品。隨后,華為概念股獲得全線大漲。
然而,在接下的表現中,美國卻又體現了一次反反復復的“性格”。
7月中旬,美國參眾兩院議員提出了新的限制華為5G的有關法案。對此,外交部發言人在7月17日表示,美動用國家力量無端制裁和打壓中國企業,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形象和自身利益,應立即停止。
對于企業來說,業績是對外界壓力最好的反擊。7月30日,華為發布業績,上半年營收401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2%。華為董事長梁華稱,“實體清單”對于主力產品基本沒有影響,華為的供應鏈連續性管理和供應多元化的策略,在市場中得到驗證。
8月9日,華為在2019開發者大會上發布自有操作系統“鴻蒙”,并宣布向全球開源。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稱,鴻蒙微內核已實現商用。
人民日報發表銳評文章稱,“鴻蒙”系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都讓人看到了華為的抱負,華為的隱忍與堅守。
與此同時,美國供應商正焦急地等待美國政府發表對于即將到來許可期的態度。
據英媒報道,今年五月美國發放的涉及華為的臨時許可證之后,華為的許多供應商要求獲得向華為出售產品的特別許可證,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7月底對記者說,他已經收到了50多份申請,預計還會收到更多。
美國最終在8月19日公布了答案:將延長90天的臨時許可。
不過,這并不是美國“想通了”,而是出于減少本國企業所受影響的考慮。
“在繼續敦促消費者遠離華為的產品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這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防止一切干擾。”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與此同時,我們一直在工作,以確保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的任何出口都不會違反‘實體清單’或臨時通用許可證的條款。”
華為在后續的回應中再次表明了未來的決心:此舉沒有改變華為被不公正對待的事實。不管臨時許可延期與否,華為經營受到的實質性影響有限,將繼續聚焦做好自己的產品,服務于全球客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