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腰斬后,這份財報成色如何?
中報業績向好股價卻遭腰斬,小米還ok嗎?
來源:遠見財訊(yuanjiancaixun)
1?小米的期中成績單 作為“世界500強”的新晉公司, 小米終于在昨晚 發出了自己的期中成績單! 8月20日晚間消息,小米集團今天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暨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小米上半年總收入957.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2%,調整后凈利潤為5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8%。 其中第二季度,小米集團保持穩定增長,凈利潤超市場預期,調整后凈利潤為36.4億元,同比大漲71.7%。 2019年上半年,小米智能手機收入為5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8%,全球出貨量約6000萬臺;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3210萬臺,如今小米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6個季度排列全球第四。 與此同時小米的IoT也迎來了進一步的增長,今年二季度,小米電視全球出貨量270萬臺,同比增長41.1%,上半年總體出貨量將近540萬臺,同比增長64.9%。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2019上半年小米電視出貨量穩居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出貨量進入全球前五。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業務, 小米在這次的財報當中, 還首次公布了旗下的精品電商平臺 有品的GMV(總成交額)。 2019年上半年,有品電商的GMV達到38億元,同比增長113.9%,在這當中,2019年6月份65%的GMV都來自非小米的手機用戶。 2?金融服務異軍突起 你可能知道小米是個賣手機賣電器的,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小米還搞金融。 在默默耕耘數載之后, 小米金融終于能夠靠著這次的成績, 獲得更多人的關注! 此前小米集團很少提及小米金融的運營情況。而這次小米集團在財報中披露,2019年第二季度,金融科技業務收入達到7.92億元,同比增長62.7%,占互聯網服務收入的17.3%。財報披露,金融科技業務主要為消費貸款及供應鏈融資。 小米金融的業務板塊主要包括互聯網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保險經紀、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虛擬銀行及海外板塊等業務。小米金融業務主要圍繞小米集團的生態鏈開展,通過小米金融APP、小米貸款APP、小米錢包APP及小米金融官網等運營。 ? 目前,小米金融已儲架50億元小貸ABS、80億元消費貸信托受益權ABS、100億元供應鏈金融ABS,申報小微貸信托受益權ABS及ABN,產品品類進一步豐富,交易市場進一步拓展。上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小米已經連續通過三單ABS債券,擬發行金額達到210億元。 3?業績向好為何市值腰斬? 翻看小米每一次財報,其業績表現都有所亮點,且好于預期,但如此良好業績卻并沒有反映在股價上,甚至業績與股價出現相反走勢,就在今年8月6日,小米股價創上市以來新低為8.37港元,相比發行價17港元,股價慘遭腰斬。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成為在中國香港上市的第一只“同股不同權”股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表示,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集團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現實卻很殘酷,小米集團以539億美元的估值登陸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6個月后,等來的是基石投資者的解禁,小米股價被砍掉了一半,從17港元的發行價跌至9港元。 基石投資者解禁半年后的2019年7月9日,小米集團迎來了第二次解禁:43.87億股B類股解禁,占整體股本(A類及B類股)的18.25%。至今,小米集團共耗資11.75億港元,分21次回購了1.23億股,試圖穩定股價,但效果并不理想。 為何小米僅在上市一年后就出現如此巨大的市值差距?原因要追溯到2014年年底。彼時,小米以45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F輪融資,若按8%的年利息計算,相當于2018年的550億美元。那么就意味著,如果小米以低于550億美元的市值上市,F輪融資者的投資年化收益率將小于8%,小米也將會為F輪融資簽署的對賭協議承擔沉重的賠付代價。 小米股價破發并一路走低,另一大原因是IPO發行價的高估泡沫。據Wind金融統計,2018年港股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達34%,上市后1個月內破發率達82%,上市后3個月內破發率達88%。 4?機構們怎么看? 財報成績的好壞, 終究還是得落實到市場當中, 雖然小米在手機市場得意, 但是在股票市場卻叫苦連天。 這份表現還不錯的財報,依然沒有挽救小米的股價走勢。今天小米開盤便逐漸走低,最后更是一瀉千里。截止收盤,小米股價報8.96港元/股,下跌4.98%。 光大證券表示,綜合手機及互聯網業務增長放緩,我們分別下調19-21年Non-GAAP凈利潤預測,基于分部估值法,下調目標價至13.0港元,對應19/20年27x/21xPE;盡管公司手機銷售、互聯網傳統變現業務承壓,然而IoT業務、新型變現渠道發力、海外市場拓展有望驅動整體業績維持較快成長,維持“買入”評級。 高盛指出,按IDC數據,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占率由8.9%按季升至9.7%,雖然中國內地智能手機錄按年負增長12%,但銷售予印度及印尼付運持續強勁,同時因推出新型中端智能手機型號,亦有助提升總體產品售價。該行表示,維持對小米“買入”投資評級,將目標價由13.9港元降至12.7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銀美林似乎依舊不怎么看好小米,發布研究報告稱,將小米2019年經調整凈利預測上調4%,但對2020年的預測則下調了5%以反映智能手機出貨減慢、互聯網增長弱勢及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目標價由9元降至8.2元,維持“跑輸大市”評級。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