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戶遭妻子舉報“挪用15萬救命錢”,有房有車有存款卻靠水滴籌把夢圓?
“有房有車有存款,生了病先去眾籌它100萬!”
水滴發愁,出現亂籌。
近日,偵探君觀看普法節目時,刷到了全國首例“因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引發糾紛”的案件,涉案眾籌平臺正是水滴籌。
今年以來,從“有房有車”的德云社吳鶴臣,到隱瞞財產的“拆遷戶”,再到“掃樓式”籌款,水滴籌深陷信任危機。
曾經看到“身患重病”、“愛心接力”,忍不住搭一把手的你,如今作何感想?
01
獲助15萬背后:拆遷戶、挪用善款
“救救我身患重病才6個月孩子(莫莫)吧,還他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8年4月,一條求助籌款信息出現在水滴籌平臺上。短短一天,便籌得善款15.31萬元。
可是,15萬的“救命錢”卻沒用來救命。幾個月后,小莫莫離開了人間。
小莫莫的母親許女士舉報稱,小莫莫住院花了5.3萬元,其中,3萬是社保報銷,2萬是某基金里的錢。“水滴籌的錢基本沒用!”
此外,她還透露,孩子父親莫先生是拆遷戶,家里有房,還有店面,并不存在借錢的情況。
隨后,水滴籌公司向北京朝陽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莫先生全額返還籌集款項15.31萬元,并支付相關利息。
法院認定莫先生隱瞞名下財產和其他社會救助,將籌集款項挪作他用。一審判令莫先生全額返還籌款15.3萬多元,并支付相應利息。
據了解,這起案件是全國首例因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引發的糾紛。
目前,水滴籌平臺已將莫先生列入《失信籌款人黑名單》。
申請人隱瞞財產,籌款平臺核實不到位,這并不是水滴籌里的孤例。
還記得今年4月,德云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因突發腦溢血,他的妻子張泓藝在水滴籌平臺頂格眾籌100萬,后被曝出有車有房的事件嗎?
張泓藝稱:“房不能賣,因為是公租房;車不能賣,因為坐地鐵看病不方便。”但同時,她卻買了兩個新的華為P30手機。
面對網友質疑,吳鶴臣妻子不僅表現的理直氣壯,還一度懟網友“生而為人,務必善良”。
當時,吳鶴臣所在的居委會表示其收入不高,一個月只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據偵探君了解,相聲演員可不是單靠這個底薪吃飯的,商演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偵探君曾寫過德云社“少班主”開豪車事件,雖然400萬跑車是借的,但郭德綱是真有錢!想知道更多關注新金融街偵探,后臺留言“少班主”獲取)
德云社的排位是“云鶴九霄,龍騰四海”,鶴字輩排在第二位。
有網友質疑,“鶴字輩如果月掙6000,后面的龍騰四海可能是德云社門口要飯的??”
甚至有人編出了調侃的順口溜:
住房不能動,小車繼續用,家里有存款,存折先捂嚴,護理月八千,租房算五千,后續百余萬,醫保報銷完,只用幾萬元,德云社捐款,留著吃喝玩,大家獻愛心,幫我把夢圓,本人不詐捐,全憑您自愿,生活不能亂,先花善心款。
這兩年,相信大家在朋友圈都有刷到過各種各樣的眾籌信息。
如果重病的人通過籌集善款把病治好,固然是件好事,但偏偏卻有人利用籌款平臺騙捐。當愛心被消費殆盡,水滴籌意義何在?
02
“掃樓”推銷
滿懷著愛心捐出自己口袋的錢,本以是幫助弱小,發揮社會正能量,誰知到頭來,大病籌錢的人卻過得比自己還好?!
這樣的情況屢屢發生,公眾如何再敢輕易相信下一個眾籌治病的人。萬中取一。或許,下一個真的已到山窮水盡。可真正值得幫助的人卻可能因此沒有得到幫助。
我們不禁要問一句,這樣的事情為什么會發生?
近日,水滴籌“掃樓”視頻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據“梨視頻”曝光的內容顯示,互聯網籌款平臺“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招募大量籌款顧問。“籌款顧問”以“志愿者”自稱,主要工作就是在各大醫院“掃樓”,逐個向病房患者推薦使用水滴籌發起籌款。
其中,求助故事有模板、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對籌款者的財產狀況了解較少、對捐款用途沒有監督等多個環節都存在漏洞。
視頻中還列舉了一位鄭州患者發起15萬捐款,實際上自身醫療報銷金額達到7、8萬左右,而且還是拆遷戶。
“志愿者”表示“掃樓”是為了“占市場”,病患發起籌款后購買保險的意愿較大。
據了解,水滴籌是國內知名大病籌款平臺。官網顯示,已為大病患者籌到200多億救命錢。
水滴籌一直宣稱大病籌款0服務費。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盈利模式一直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隨后,它推出了“水滴保險商城”,試圖從線上保險領域分得一杯羹,這也是“志愿者”口中會出現“保險”一詞的來由。
有志愿者稱,“志愿者”按單提成,每單最高提成150元,一個月工資過萬。每個月最少完成35單,實行“末位淘汰制”。
此事發酵后,水滴籌官方微博也進行了回應,稱視頻報道中提到的只是“部分地區個別線下人員的違規現象”,組織線下服務團隊是為了年齡大、互聯網使用水平較低的患者。還提到財產信息審核、目標金額設置、款項使用監督等都有審核機制,視頻中的線下團隊只是其中一環而已。
03
如何監管
一手公益,一手商業,左邊是善意的眾籌0服務費,右邊是亟待盈利的商業保險。在“自己管自己”的模式下,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平衡,形成完整的審核機制下,既發揮善意又不消費善意?
上述案件宣判后,朝陽法院望京法庭庭長王敏表示,互聯網個人大病求助領域相關的法律規范尚處于空白,求助人信息披露范圍不清、標準不明、責任不實,籌集款項的流向和使用亦不公開、不透明、不規范。這些都給相關行業健康發展帶來諸多問題和隱患。
對此,她提出了2個解決方案。一是,構建募集資金第三方托管機制,實現平臺自有資金與募集資金的分賬管理、定期公示;二是,建立網絡平臺與醫療機構的資金雙向流轉機制,實現籌集款扣劃至醫療機構直接用于結算,改變目前籌款人直接提現的方式,加強愛心籌款的監督管理和使用,降低資金風險。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明天。不可否認的是水滴籌成立之初確實幫到了很多人。
如何保持初心,不消費愛心,不僅是水滴籌也是這個行業都面臨的問題。
偵探君惟愿世界美好如初,善良的人有繼續行善的信心。對此,你怎么看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