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脈“陷阱”:數百億級的局面,權健都不算啥?|| 深度
一家直銷公司,一家投資公司,經由“直銷大王”周希儉連接,讓眾多投資者血本無歸,這兩家公司做了什么?
作者:陳米立
編輯:陳澗
來源: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
一家直銷公司,一家投資公司,經由“直銷大王”周希儉連接,讓眾多投資者血本無歸,這兩家公司做了什么? 1月的廣州,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歸家的氣息。 忙忙碌碌又一年,離家在外打拼的游子們都巴不得馬上飛回到父母妻兒身邊,圍坐火爐話家常。 可偏偏有這么一群人,自半年前從天南海北聚集到廣州,眼看年關已近,卻個個有家不能回、想家不敢回。 “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廣州。”1月18日,200余位維權者聚集在一起,忽聽有人低吼,“回到家里,銀行、小額貸、高利貸,都堵在門口討債,哪里還敢回。”除此之外,這些人中,失信人也比比皆是,飛機、高鐵通通不能坐,“再說了,哪里還有家啊,來這里的,誰不是早就妻離子散,煢煢一人。” 這200多人,相繼于2012年至2015年加入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中脈”)“直銷”,以及道和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業務,合計投入逾6億元,最終血本無歸。 “全國像我們這樣的受害者還有很多。”維權代表們反復強調,涉及金額合計高達數百億,“相比中脈,權健算什么,簡直就是冰山一角。” 回首廣州半年維權史,受害者們向無冕財經研究員(ID:wumiancaijing)講述了他們如何一步步踏入深淵。 “拉人頭”生意 2013年3月左右,劉女士的母親糖尿病并發癥特別嚴重,就托朋友幫忙在重慶介紹醫院掛號看病,她告訴無冕財經研究員,“當時朋友確實給我介紹了一些醫院,但同時還給我推薦了南京中脈的床墊,帶我去了一家中脈生態家線下體驗館后,我花了兩萬六千八買了一套床墊。” 據了解,南京中脈的生態家產品還包括雙人磁療被、云舒枕頭、空氣凈化器、水機等。 “剛開始效果確實不錯。”劉女士事后回想,“因為床墊的原理是磁療,本身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所以一開始有感覺,但時間一長,身體一旦適應了血液循環改善的效果,作用基本就不大了。” 而這時,朋友拿著一套誘人的“銷售模式”試圖拉劉女士下水,發展其為“下線”。 據維權者給無冕財經研究員提供的一份會員等級及分紅圖顯示,當時南京中脈雖對外宣稱其是國內首批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之一,但實際內部會員高達9個等級,且采用“雙軌制”會員發展模式。 如會員A同時發展兩位不少于三萬元投入的“下線”,當月即可獲得8000-10000元的獎金返利。若想要獲得更高獎金返利,則只需要通過引進投入更大的“下線”,或讓“下線”再度發展“下線”,使得左右單邊消費總額均達到升級的門檻標準,即可獲得升級后的獎金返利。 會員等級及分紅圖,圖片由維權者提供。 同時,據維權者介紹,南京中脈推薦所有會員開設線下體驗店,所有開店、裝修、人工成本等均由會員自行承擔,僅購貨成本稍有不同,首次投入產品成本越高,享受購貨折扣相應越高。如一次性投入30萬元買貨,則開設為一級店,此后可享五折購貨折扣。 對此,劉女士向無冕財經表示,“當時南京中脈的這套獎金撥比及賣貨利潤都是比較高的。那我就覺得產品又好,又能夠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但實際上,南京中脈的獎金返利沒過多久就變成了以基金為主的“空頭支票”。據維權者展示,在南京中脈內部專門提供給會員購貨的系統上,會員可以通過系統查詢自己的PV值(等級)、返利情況、訂單狀態等。 其中,基金作為獎金返利的主力,并不能直接提現。會員們只能“一方面用基金復投,購買南京中脈的產品”,“另一方面,則作為‘下線’入會的現金抵扣,如讓發展的‘下線’直接打款給你,你再直接用基金購買發貨就好了。”維權者對無冕財經表示。 但本質上,最終都是為了吸引復投。 會員返利情況,由維權者提供。 遠超三級分銷等級,形成明顯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上線報酬,這就可能涉嫌傳銷。2018年10月11日,南京中脈因違法直銷,被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罰款20萬元。 只不過,這20萬元罰款,與動輒幾萬的產品以及逐步突破百億的年營收額相比,簡直九牛一毛,更何況,南京中脈還有更大的野心在后面。 “羊毛出在牛身上,熊埋單” 2013年底,南京中脈開始聯合道和集團有限公司(曾用名:廣州道和投資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道和”),發起一場關于“投資成為原始股東,參與系統產業化分紅”的創新商業模式。 據維權人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介紹,此商業模式的最主要理念可稱之為“羊毛出在牛身上,熊埋單”,其中,“羊”就是消費者,即南京中脈通過生態家培養的逾400多萬會員,“牛”即中脈道和產業,而“熊”就是資本市場。 翻譯過來就是,南京中脈要聯合廣州道和共同帶領會員們,上資本市場割韭菜。 中脈國際先是以原始股拉攏投資者。 據維權者向無冕財經透露,在兩家企業共同召開的萬人公開宣講會上,高層管理人員宣稱中脈國際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并有原始股政策回饋投資人。其中最低門檻為82.8萬元換1.5萬股,或一年當中有四個月做到鉆石級以上(雙軌制中任一單邊不低于25萬元),可分得中脈國際原始股最低2萬股。且上市后,股價至少在20美元-30美元間。 期間,企業不斷造勢,又是高層在紐交所、納斯達克分別接受CNBC、CNN及鳳凰衛視的專訪,又是時刻在會員們耳邊鼓吹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讓大多數維權者心動不已,甚至不惜借高利貸投資,只為抓住這個機會。 企業為維權者們算了一筆賬,待股票上市后,投資者們搖身一變個個都是千萬富翁,當初的高利貸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這一美好的愿景,最終被證明是一場騙局。 中脈國際所謂登陸納斯達克市場,最終被證實只是進入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OTCBB),而OTCBB既不是證券交易所,也不是發行人掛牌交易系統。其只是OTC證券的一種實時報價服務系統,門檻極低,也沒有上市標準,任何股份公司的股票都可以在此報價。股票流通性極差,大約一半股票處于停止交易狀態。 其次是鼓吹系統多元化產業分紅。 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13年下半年起,廣州道和旗下相繼成立道和酒業、道和房地產、道和飲用水、道和體育發展等子公司,并不斷對外宣稱未來跨界合計23家公司,涉及八個行業,統稱系統產業化,且最終目標是一個一個規劃上市。 “我們可以通過繼續做南京中脈生態家,或購買道和旗下的產品,如道和酒業出品的白酒‘道和國韻’等,成為道和集團的原始股東,享受每年最低每家公司3萬元的分紅。”有維權者向無冕財經研究員證實,“提早投資的,2013年底,都有拿到道和旗下教育產業道和慧明教育5萬元分紅。”至此,大家便沒有懷疑,紛紛跟進。 道和模式宣傳語,圖片來自網絡。 直到2015年底中脈國際上市謊言被揭穿、且多元化產業一分錢分紅都沒拿到后,維權者們開始意識到可能受到了欺騙。 有維權者向無冕財經透露,就連廣州道和宣稱的一壇價值43萬元的300公斤白酒,其實也并非茅臺原漿母酒,只不過是道和酒業收購茅臺鎮小酒廠的散裝酒,價格約為20-40元/斤,并不具備收藏價值。 可惜亡羊補牢,為時晚矣。至此,已經有數萬名投資者深陷泥潭,其中不乏試圖通過投資扭轉民營企業發展困境的中小企業家、體面國企退休后賦閑在家的中產階級,以及公務員、老人等。 “換個馬甲” “其實南京中脈和廣州道和就是一家公司。”維權者在與無冕財經研究員交流時如此強調,但查詢天眼查,并沒有發現兩家公司實控人一致或存在聯系。不過,兩者之間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紐帶,那就是周希儉。 周希儉何許人也? 2013年創立廣州道和,現為其實控人,曾被稱為“直銷大王”。出身安利,成名于美國直銷公司如新,后轉戰中國本土直銷,加入月朗國際。 2009年,周希儉加盟南京中脈,并成為中脈健康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自此南京中脈的業務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擴張。在周希儉的經營下,僅兩年,南京中脈的年銷售額就達到10億元。 而多位維權者在與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交流時反復提及的是,最瘋狂的2013、2014年,南京中脈業績呈現爆發式增長,“2013年總營收才25億元,次年就實現近4倍增長,完成96億元營收的好成績。”有維權者稱。 在這場游戲里,南京中脈與廣州道和成為最大的贏家。 而更讓維權者們擔心的是,“如今他們換了個馬甲,又在做相同的事情。” 2019年9月20日,有媒體爆出周希儉攜眾多中脈高級經銷商加盟漢德森。據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漢德森在2018年1月獲得直銷牌照,是一家外商投資企業,旗下有社交電商平臺漢薇商城。 次日,漢薇商城宣布與周希儉在國外創辦的新社交電商公司Viiva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組成了漢薇Viiva。 而漢薇Viiva平臺更是沿用之前南京中脈2017年推出的海淘APP脈寶云,一個曾被上觀新聞爆出涉嫌傳銷的電商平臺,通過設置第一層門檻4180元成為合伙人后,依靠發展下線,晉升層級帶來各類返利。 脈寶云獎勵制度,圖片來自上觀新聞。 巧合的是,脈寶云店所屬的西藏脈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周希儉老東家南京中脈的經銷商。 自2015年維權至今,維權者們輾轉多地,分別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南京等地均進行過維權行動,直至2019年6月份聚集至廣州,在此期間,不乏同伴因債務緊逼而輕生、維權人遭遇恐嚇、威脅等案例,即使到今天,他們也只能分散而居,謹慎行動。 而南京中脈似乎也感受到壓力,擔心大規模維權影響其品牌及直銷牌照的正常使用。 1月4日,據時代財經消息,原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第四任董事長邱偉杰,同時長期擔任中脈科技媒體事業部業務副總裁、總裁,出手9000萬拿下香雪制藥旗下廣東九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天眼查數據顯示,成立于1999年的九極生物是香雪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于2003年7月獲得直銷牌照。此番收購被維權者們廣泛認為,拿到直銷牌照是主要目的,他們擔心會出現新的騙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