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洋債”案故事多!有人索賠2.77億,有人行政復議“洗冤屈”
一個問題債券項目引發連鎖反應。
一個問題債券項目引發連鎖反應。
作者 |??券小券
來源?| ?券業觀察
距離聞名債券市場的“五洋債”欺詐案案發已四年有余,但此案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仍未平。
一方面,對債券發行人五洋建設、承銷商德邦證券提出索賠的隊伍不斷壯大;另一方面,因此案件被處罰的相關責任人也從未停止“維權”。時任德邦證券“五洋債”項目的承做部門負責人曹榕離職后向老東家所要2.77億天價賠償,因該案被罰的另一德邦證券員工不服處罰決定,向證監會申請行政復議。
1
申請行政復議遭拒
近日,證監會公布了一份行政復議決定書。
決定書顯示,時任德邦證券分管債券業務副總裁和債券承銷業務負責人林燕,對于德邦證券在五洋建設債券承銷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未保持應有關注,予以警告處以15萬元罰款。林燕不服該處罰決定,向證監會申請行政復議。經審查,維持原處罰決定,現已審查終結。
對于請求撤銷此前處罰決定,林燕提出了五條理由,如職務認定錯誤、處罰決定書對簽字人的責任認定采取雙重標準、自己是公司資深優秀的管理者等。
證監會也針對上述五點分別做了解釋說明。并表示,此前《行政處罰決定書》關于林燕的職務表述并不準確,現予糾正,但該問題不影響本案對申請人的責任認定,給予林燕警告并處以15萬元罰款并無不當,維持原行政處罰決定。
不過,如果林燕仍不服上述行政復議決定,可在收到上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向國務院申請裁決。
林燕還會繼續上訴嗎?
2
轟動市場的“五洋債”案
2015年,“五洋建設”發行了規模為8億元的“15五洋債”和規模為5.6億元的“15五洋02”,期限分別為三年、五年,德邦證券為主承銷商。
“15五洋債”和“15五洋02”的募集說明書均顯示,五洋建設發行的13.6億債券擬用于償還公司金融機構借款,優化公司債務結構并補充營運資金。但實際上并未將資金如約使用,如其中逾7億元劃入公司實控人陳志樟控制的五洋控股有限公司的銀行賬戶。
2016年1月7日,因募集資金實際使用與募集說明書不一致的情況,五洋建設被浙江監管局出具責令改正的決定書。2016年4月27日,五洋建設再次因募集資金使用情況,被上交所通報批評。
五洋債風波仍未平。2016年12月起,五洋建設因涉及項目工程類糾紛,多次被納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因失信被執行名單未及時披露問題,“15五洋債”、“15五洋02”被停牌,信用等級也由AA級被下調為AA-級。
2017年8月,“15五洋債”“15五洋02”雙雙違約,兩只債券發行規模合計高達13.6億元。
此事迅速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2018年7月6日,證監會開出首張債券欺詐發行罰單。
罰單顯示,五洋建設不具備公開發行債券的條件,但五洋建設通過粉飾公司報表,將公司包裝成優良資產,制作虛假申報材料騙取證監會對公司進行債券發行審核許可。在此基礎上,五洋建設成功發行了“15五洋債”和“15五洋02”兩期債券。五洋建設還用相同的手法,分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非公開發行了1.3億和2.5億債券。此外,五洋建設還存在未按規定及時披露相關信息的違法行為。
證監會對五洋建設采取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罰款4140萬元的措施;相關負責人員給予警告并合計罰款254萬元;五洋建設實控人陳志樟被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2019年11月11日,證監會再次就該案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對五洋債承銷商德邦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857萬元,并處以55萬元罰款;對周丞瑋、曹榕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25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對林燕、吳皓煒、羅健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
3
“五洋債”案余波未平
除了上述提到的林燕,受到處罰更重的曹榕也在試圖維權、止損。
2018年4月,時任德邦證券債券融資部總經理兼固定收益總部聯席總經理的曹榕被公司解雇。德邦證券方面以其所在部門負責的五洋債項目給公司帶來嚴重損失、相關公司規定等為由暫停發放其部分遞延獎金、績效激勵獎金等。后曹榕將德邦證券告上法庭索要2.77億元賠償。不過,法院最終判德邦證券只需支付曹榕2萬多……
此外,隨著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的正式實施。一大波“五洋債”投資者踏上了向五洋建設、德邦證券等維權的道路。
2020年3月13日,杭州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杭州中院”)刊登公告,通知投資者起訴“五洋債”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系列案件中的相關權利人在公告發出的30日內向法院進行登記。
德邦證券公告顯示,杭州中院已于2019年5月14日開庭審理了16件債券持有人起訴五洋建設等被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投資者要求五洋建設償付債券本息,五洋建設法人陳志章、德邦證券等承擔連帶責任,涉案金額合計2253萬元。除此之外,還有63件同類訴訟案件尚未開庭,涉案金額合計約2.4億元。
然而,五洋建設已經進入破產重整階段,需承擔連帶責任的德邦證券恐怕壓力不小。
一念之差,“五洋債”造成如今的多方尷尬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