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的有道,必須靠AI肉搏
網易有道燒錢有“道”,但是盈利難,行業對企業的“反哺”需要時間,網易有道的未來依然充滿變數
在這個互聯網紅利充分釋放的時代,在線教育仿佛擁有神奇的魔力,能夠令資本趨之若鶩,在經歷過2017年那場融資大戰之后,在線教育企業有的帶著一個傷心的故事離開,有的則是從資本那里獲得了充足的“彈藥”,然后有了2019年暑假那場兩個月狂砸40億的營銷大戰。
如今在線教育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吸引了更多資本巨頭的注意,市場格局變得更加復雜,新一輪的“競賽”已經開始。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下,AI技術相繼為各個行業的發展賦能,在線教育也是人工智能的寵兒之一,在2017年國家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已經成為“新基建”的核心板塊和競爭焦點。“AI+教育”的市場藍海正在逐漸擴大,在線教育企業紛紛拿起AI武器,搶奪市場。
在線教育在向AI看齊
在疫情的影響下,學校延期開學、培訓機構關門停業,線下教育行業遭遇“冰封”,2.65億的學生把課堂搬到線上,線上教育的用戶規模快速增長,使線上教育迎來難得的發展機會。
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顯示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增長了22%,教育行業APP的日活躍用戶從8700萬上升到1.27億,升幅46%。
另外,從《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可以看出,截止今年3月,在線教育的規模已經達到4.23億,占總體網民比例的46.8%。
在線教育已然成為一塊“香餑餑”,大量的企業涌入市場,加劇市場的競爭。為了分到一杯羹,各大在線教育企業都在向“AI教育”對齊。
相比傳統的線上教育,AI教育的優勢在于能夠為用戶提供自由選擇最適合的知識獲取方式,通過數據分析實現適合每個人的學習計劃。
隨著我國“新基建”的穩步建設,教育數據化已經成為趨勢,“AI教育”在疫情、政策、資本三方的催化下,正在逐漸成熟。AI技術將成為在線教育企業的必爭之地,“AI教育”可能會朝著個性化、標準化、場景化的方向發展。
網易有道作為在線教育企業的“黑馬”,也在借助AI技術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網易有道的AI之道
面對在線教育的“風口”,網易有道的CEO周楓就曾表示“技術是我們公司的DNA,我們已經把我們的專有技術與我們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深度融合,以創造獨特的線上學習體驗。”可見網易有道做AI教育的決心。
網易有道的業務主要分為線上教育和學習智能硬件兩個版塊,在AI領域多年的投入使其在AI教育的賽道上處于領先地位,各項業務已經與AI技術形成緊密的聯系。
在線上教育方面,網易有道注重利用AI技術對產品功能進行創新,最近,有道詞典推出的“AI作文批改”就是依靠神經網絡機器翻譯來實現,參考通用的考試標準,對英語作文進行批改。不僅能自動識別手寫內容,識別14種語法錯誤、還將批改范圍覆蓋至全學段。
從“AI作文批改”可以看出網易有道對在線教育產品功能差異化的重視,AI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傳統在線教育場景存在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網易有道通過AI技術對線上教育產品進行版本更迭有利于發現新的商業價值,使其更具有競爭力,AI技術構建的壁壘也為網易有道在愈加激烈的賽道上爭取到充足的發展空間。
網易的教育智能硬件產品也離不開AI技術的加持,其在去年發布的兩款產品有道詞典筆、有道翻譯蛋都可以看到AI技術的影子。
網易詞典筆在AI技術的加持下,一分鐘能識別60個單詞,比電子詞典快5倍,是紙質詞典的15倍。有道翻譯蛋通過搭載有道的神經網絡翻譯 YNMT和AI語音助手,能實現一鍵翻譯。
AI技術對教育的作用不僅局限于線上教育,還可以通過智能教育硬件為企業創造衍生價值。有道AI在教育硬件上接連實現落地,使網易有道在在線教育的賽道上握有更多的籌碼,不受場景限制的移動式、便捷式教育硬件有利于網易有道構建自己的學習智能硬件產品矩陣。
然而,想在“AI+教育”的大風口之下站穩腳跟,網易有道的發展之路依然面臨著挑戰。
AI教育上演群雄爭霸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在線教育的行列,“AI+教育”的賽道變得十分擁擠,網易有道的“AI教育”生意不好做。
去年底,騰訊正式發布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并且與數十家合作伙伴發起智能教育光合計劃,正式加碼AI教育。相比網易有道,騰訊擁有更深厚的技術底蘊和社交用戶基礎。
手機巨頭華為則是跨界入局,打算以自身強大的技術為教育賦能,通過整合優質的教育應用打造“華為教育中心”,成立“隨時學”教育聯盟,同時,還發布學習平板“華為MatePad”,可以看出其搶占學習智能硬件市場的意圖已經很明顯。
除了互聯網科技巨頭相繼入局,還有許多主打線下課程的品牌也在布局“AI教育”,新東方的“OK智慧教育”戰略、好未來發布的AI課程生產平臺“PHOENIX”都在穩步構建自己的“AI教育”生態。
面對越來越同質化的產品市場和步步緊逼的競爭對手,網易有道的先發優勢可能會被逐漸弱化,產品功能上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小。想要搶占市場的網易有道可能會陷入“燒錢”的泥沼。
網易有道的未來必須靠AI
在AI教育的風口之下,處處都是機遇,疫情終將會過去,但是疫情期間培養起來的在線教育市場卻已經形成龐大的規模,面對在線教育的數據化和智能化趨勢,網易有道作為在線教育的“黑馬”,之所以頂著高額的成本壓力對AI教育持續加碼,正是看重發展環境持續利好的“AI教育”不容小覷的“反哺”能力,網易有道憑借多元化的戰略布局,在將來或許會成為“AI教育”市場紅利的優先受益者。
始終以AI技術為接口,并且手握8億用戶的網易有道具有先天的優勢,但不得不面對騰訊、華為、新東方等實力強大的對手,它們一方面擁有雄厚的資本和技術背景,另一方面手上也握有大量的用戶數據。所以說,就算網易有道在“AI教育”的賽道深耕多年,運營經驗比半路切入的對手要豐富,但是被追上也不是沒有可能。
5G時代的到來將會加快AI教育的發展步伐,缺少AI技術的傳統在線教育企業可能會面臨“邊緣化”。網易有道想要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還需要在AI技術上加快創新,通過在線教育產品的功能升級和學習智能硬件的智能化,尋求差異化布局,構建自己的“AI教育”生態,豐富在線教育的場景。
總的來說,在線教育市場在未來擁有無限的潛力,但是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網易有道想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得依靠AI技術構建起“護城河”,目前來看,網易有道燒錢有“道”,但是盈利難,行業對企業的“反哺”需要時間,網易有道的未來依然充滿變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