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5融資,上市即千億!“芯二代”寒武紀成“AI芯片第一股”
創立4年,68天就完成過會。作為“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引發資本市場的狂歡,按照發行價,寒武紀市值200多億元,不過上市之后,寒武紀市值幾度沖上千億。
作者 | 郝美平
來源 | 野馬財經 創立4年,68天就完成過會。作為“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引發資本市場的狂歡,按照發行價,寒武紀市值200多億元,不過上市之后,寒武紀市值幾度沖上千億。 ?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讓寒武紀的芯片技術獲得市場的認可,不過,正如寒武紀的創始人陳天石所言:“上市并非上岸,寒武紀才剛剛起航。”
“AI芯片第一股”誕生了!7月20日,芯片明星企業寒武紀(688256.SH)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64.39元/股,本次募集資金總額為25.82億元。
?
寒武紀的上市引發投資者追捧,7月21日開盤后大漲32.29%,市值一度超1100 億元,截至7月30日,股價稍有回落,收盤于243.17元/股,市值為972.9億元。
其實在上市之前,寒武紀已經聲名在外。約6億年前,在地質學上被稱為“寒武紀”時代,大量無脊椎動物在短時間內出現“生命大爆發”。如今作為芯片公司的寒武紀,正如其名字在地質紀元上的開創意味,意喻著人工智能即將迎來大爆發的時代。
?
寒武紀無疑是國內AI芯片的拓荒者,作為中國領先的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雖然是“芯二代”(第二代芯片公司),卻是國內芯片獨角獸。2019年6月,寒武紀入選《福布斯》雜志中文版頒布的“2019 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
?
?
2015年,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陳天石主導的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紀”首次成功流片。隨后,陳天石帶著原型芯片,拿下了來自中科院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
這也成為陳天石創業的起點。事實上,在與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見面”之前,寒武紀早已經成為諸多明星投資機構的香餑餑。天使輪之后,成立4年的寒武紀接連經歷了5輪融資,融資金額在40億元以上。
?
資本瘋搶背后,可以說成立4年的寒武紀見證了AI芯片從長期空白落后到高速發展的時代。
?
圖片來源:寒武紀官網(陳天石)
?
如今,寒武紀的控股股東是創始人陳天石,持股33.19%。1985年出生的陳天石,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來取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學位,現任寒武紀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
現在寒武紀董事會的成員有多位都是80后。隨著寒武紀上市,也造就了一批80、85后億萬富豪。
目前寒武紀的3大業務分別是終端智能處理器IP、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智能計算集群系統,聚焦云、邊、端三大場景。
?
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實現了技術的產業化輸出,先后推出了用于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芯片、基于思元100和思元270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
?
陳天石在介紹寒武紀的業務架構時表示:“云邊端一體的作用就是讓開發者省力省心,讓我們自己也省力省心。云邊端一體意味著,部署在不同場景的芯片在硬件層具有統一的指令集和架構,在軟件層具備統一的應用開發環境。這能減少公司和開發者研發不同種類芯片時的成本,是我們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具體來看,2019年,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收入占比為15%,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占比為18%,智能計算集群系統占比為67%。其中,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成為寒武紀營收的主力。
?
?
事實上,寒武紀最初的營收主力是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2017年至 2019年,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分別為771.27萬元、1.17億元和 6877.12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95%、99.69%和15.49%。
?
對于2019年,處理器IP授權業務營收的下降,寒武紀解釋主要是因為和華為海思終止了IP授權合作。
?
2017年,寒武紀與華為合作。寒武紀研發的全球首款可商用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1A處理器應用于華為手機,這款芯片也成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
?
此后,從華為mate10到華為mate20,寒武紀一直與華為合作。最初,華為mate10推出后,一度火爆到一機難求。而寒武紀作為華為手機的芯片合作方,也一夜成名,讓C端用戶都知道了寒武紀的存在。
?
不過,2018年末,華為發布了自己的芯片。2019年,華為和寒武紀正式“分手”。所以,在2019年的營收構成中,寒武紀的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開始縮水。
?
華為一度是寒武紀最大的收入來源,終止和華為的合作。寒武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會進一步加大力度開拓其他客戶。
?
圖片來源:寒武紀官網
?
與華為“分手”,非但沒有阻止寒武紀發展的腳步,其業務布局和營收表現反而更好了。2017年至2019年,寒武紀營收規模從784.33萬元上升到4.44億元,作為科技獨角獸企業,寒武紀實現了三年營收50倍增長。東興證券認為,目前寒武紀收入體量較小,仍然處于早期階段,未來的營收將穩步增長。
?“獨角獸”搶跑千億藍海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寒武紀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0.73%,205.18%、122.32%,換言之,寒武紀的營收都用在了研發上。
?
寒武紀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合計8.13億元,處于行業的較高水平。目前,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名,占總員工的79.25%,碩士及以上的人員占比超過60%。
?
有很多券商看好寒武紀,國信證券認為,寒武紀是引領“芯二代”的先鋒。AI芯片的市場規模將由2019年的11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726億美元。國信證券進一步解釋,寒武紀的算法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憑借先發優勢和國內市場規模優勢,有望在AI芯片領域領先全球,實現國產化。
?
國元證券則以寒武紀已獲得的訂單以及潛在訂單為出發點,預計寒武紀有望在2022年實現盈利。
?
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有力地推進了寒武紀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2018年,寒武紀推出了國內首款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寒武紀 MLU100,最后又推出MLU270、MLU220等創新產品。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紀已獲授權的專利共計65項,PCT專利申請120項。
?
無疑,資本追捧背后,寒武紀正處于黃金發展期。在人工智能的機會窗口,一如陳天石所言,寒武紀站在遠大征程的起點,而未來是一片藍海。
?
市場調研公司Tractica的研究報告認為,當下國內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不足200億元,但未來幾年內,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將保持40%-50%的增長速度,預計2023年即可突破500億元,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85億元。
?
陳天石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英特爾52歲,AMD51歲,英偉達27歲。與他們相比,寒武紀只有4歲,還只是個“孩子”。如今,4歲的“孩子”,在千億藍海中,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
作為市場香餑餑的寒武紀,一上市就沖到了千億市值。未來,技術加身的寒武紀能否真正成為芯片龍頭企業,還有待時間來檢驗。你之前了解寒武紀嗎?你是否看好寒武紀的發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