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起科技半年報:AI芯片戰場迎戰巨頭
瀾起科技半年報:AI芯片戰場迎戰巨頭
(配圖來自Canva)
英特爾近兩年在芯片市場頹勢愈顯之后,除了本身產品思路的轉變之外,它也曾試圖推進兩大戰略以挽救危局。其一是更多關注數據服務和服務器市場;其二是利用資本優勢和影響力,加強科技投資。
在英特爾的這兩大戰略中,中國X86服務器內存緩沖芯片巨頭瀾起科技,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近日,瀾起科技發布半年報。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瀾起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23.9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2億元,同比增長33.43%。營收、利潤雙雙上漲,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上半年,難得瀾起科技能有這樣不錯的業績表現。
營收、利潤雙漲
瀾起科技上半年的表現算是不錯,但卻并不會令人感到驚喜。
其一,疫情帶動了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的需求,受益于此,全球服務器市場迎來了一波暴漲。這波市場熱潮讓英特爾和三星的相關業務都大受裨益,英特爾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1%,凈利潤同比增長32%,三星內存業務營收一季度同比增長15%,二季度同比增長19%。在線化紅利從服務器市場向上游集成電路供應商層層傳導,帶動瀾起科技業績上漲也是應有之意。
其二,自2018年內存緩沖芯片收入超過行業龍頭美國IDT之后,瀾起科技在全球服務器內存緩沖芯片市場已經獨占鰲頭,近年來業績表現一向穩健。例如2019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3.98%,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42.38%。單就業績增長而言,今年上半年瀾起科技的表現并不突出。
總之,今年上半年瀾起科技的業績表現總體缺乏驚喜。不過在業績表現之外,瀾起科技的一些動作卻非常有意思。尤其2020年上半年瀾起科技已經開始進行AI芯片的研發,試圖進入巨頭紛紛押注的AI芯片市場,這一點頗為有趣。
沖擊AI芯片戰場的雄心壯志
作為一家細分領域的IC設計巨頭,在砍掉了機頂盒業務之后,目前瀾起科技只剩下內存接口芯片這一根營收支柱,2019年收入占比高達99.06%。但瀾起科技內存接口芯片對大客戶高度依賴,一直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瀾起科技內存接口芯片的下游為DRAM市場,直接客戶為內存模組廠商。但在DRAM市場中,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科技位居行業前三名,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 90%,這導致瀾起科技客戶集中度一直很高。
更直白地講,瀾起科技的營收高度依賴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科技這三大內存巨頭,如果三巨頭棄用瀾起科技的內存接口芯片產品,就會直接導致其業績全面下滑。
為了應對這種營收結構單一且對少數客戶高度依賴的集中性風險,近年來瀾起科技積極展開新產品研發和新領域市場開拓。重點在于津逮服務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
其中津逮服務器CPU是在英特爾標準至強處理器的基礎上集成清華大學的DSC技術,制成具有預檢測(PrC)和動態安全監控(DSC)功能的x86架構處理器。
此項目尤其意義重大,因為這有助于瀾起科技進一步切入到更核心的服務器CPU技術領域,同時為AI芯片研發進行更多的技術積累。
2019年瀾起科技實現了津逮服務器平臺產品的量產,同時初步完成了人工智能相關芯片架構定義和技術可行性研究,2020 年上半年已開始進行AI芯片的研發工作。從投入力度來看,瀾起科技進入AI芯片市場的決心已經頗為堅定。
瀾起科技一期人工智能芯片研發項目預計總投入規模高達5.37億元,規模僅次于內存接口芯片項目和津逮服務器CPU及平臺項目,這兩項畢竟是瀾起科技的立身之本。以瀾起科技的體量而言5.37億元可能也是其能作出的最大努力,畢竟它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0.9億元。
總之,可以看到從細分垂直的內存接口芯片到服務器CPU再到最前沿的AI芯片,瀾起科技正在不斷破圈,向著AI芯片這片科技高地發起全力沖刺。
但AI芯片市場雖然還未真正興起,卻并非是充滿機遇的一片藍海,恰恰相反,在巨頭云集的AI芯片市場中,留給后來者的位置已經不多了。
AI芯片戰場巨頭云集
目前AI芯片市場大致可以分為終端AI芯片和云端AI芯片這兩大塊。終端AI芯片比較貼近普通消費者,比如華為海思麒麟SOC上搭載的NPU。不過瀾起科技的主要方向是用于云端數據中心的AI芯片,在這個市場中它同樣免不了與巨頭的遭遇和交鋒。
在瀾起科技向云端AI芯片市場發起沖鋒的道路上,它首先就免不了與大股東英特爾的遭遇。
瀾起科技與英特爾之間的恩怨糾葛頗為復雜,拋開歷史不談,目前瀾起科技和英特爾之間的緊密合作必須得到重視。
一來,英特爾現在持有瀾起科技9%的股份,是瀾起科技的第二大股東,對于股權非常分散的瀾起科技,英特爾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二來,瀾起科技寄予厚望的津逮服務器CPU是在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基礎上進行改進,瀾起科技想要對這一業務大力發展,離不開英特爾的支持。
在這樣的現實基礎上,英特作為傳統芯片巨頭,在AI芯片領域同樣具有優勢,所以在AI芯片領域立足,瀾起科技恐怕依然很難擺脫英特爾的陰影。與英特爾類似,英偉達、AMD這些傳統芯片設計廠商已經在AI芯片領域取得了優勢地位,他們暫時都是瀾起科技需要仰望的存在。
除此之外,瀾起科技要想在云端AI芯片市場立足。未來免不了與一眾云計算廠商直接交鋒。
全球云計算巨頭AWS、微軟Azure、谷歌云紛紛開展軟硬結合的云服務,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云端AI芯片,國內云計算巨頭,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同樣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云端AI芯片。哪怕只著眼于數據中心或者私有云市場,華為云、新華三等也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云端AI芯片。
之前瀾起科技作為內存接口芯片供應商可以在服務器市場混得風生水起,但內存接口芯片畢竟只是一個細分領域,全球包括瀾起科技在內只有三家知名企業在做這個。而AI芯片市場卻是一個十足的充分競爭市場,各路豪杰已經粉墨登場。
在這場大戲中,瀾起科技離舞臺中央的聚光燈距離太遠。
瀾起科技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在巨頭云集,已經密布戰爭陰云的AI芯片戰場中,瀾起科技屬于不折不扣的新兵蛋子,隨便一個芯片設計巨頭或者云計算巨頭都可以對其輕松碾壓。
甚至在瀾起科技自己的發展階段中,AI芯片研究也才剛剛起步,推出產品、量產產品都還是沒影的事。
但瀾起科技并不是一家善于作秀、善于造勢的企業。
其創始人、董事長楊崇和在一次專訪中曾有過這樣的發言:“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比較理性的行業,不像消費行業需要很大的廣告效應,我們更加注重的是實實在在的產品”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精神,讓瀾起科技從2004年成立到2018年擊敗美國行業龍頭IDT,14年間成為國內少數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場中登上行業頂峰。
AI芯片對瀾起科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英特爾、谷歌、阿里、華為一眾國內外科技巨頭同樣也是一個尚待挖掘和探索的新領域。在眾論不一、百家爭鳴的AI芯片市場中,只要瀾起科技找準了方向,繼續“實實在在”的干下去,在廣闊的AI芯片市場中,未必不會有其一席之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