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偽“巨頭”微軟
文/DoNews專欄作者 李素玉圖/IC Photo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微軟這家公司很難得到中國投資者們的青睞,這從我們關注的媒體平臺一樣,幾乎沒有什么平臺會去專門寫微軟,寫納德拉和蓋茨。
當然,當微軟的股價達到近一年來的新高時,也是仍然沒有多少人關注到這一點。在筆者看來,為什么微軟能夠在過去一年取得驕人的漲幅,這與納德拉的管理分不開,云轉型帶來的強勁增長。而更值得說道的則是,2020年抗疫之年,微軟的股票竟然是五大互聯網巨頭中,漲幅最小的一家。
所以,筆者認為十分有必要詳細說一下,這家公司在繼蘋果之后,通過何等通天的手段,讓市值達到了2萬億美元。
這是一個壯舉。但現在微軟還有一點點路程要走。
目前,微軟公司的股權價值為1.6萬億美元左右,因此要達到2萬億美元的里程碑還需要在目前的股價基礎上再增長24%左右。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已經進行了修正。
當然,筆者仍然相信,微軟可以通過某些增長手段為股東創造出額外的4000億美元的價值出來。當然,其中三個肯定與業務基礎有關,比如云計算。
皇冠上的明珠Azure無疑是微軟云增長的關鍵引擎,云業務能夠帶來穩定的收益,但“想象力”仍然顯得十分不足。
所以,云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仍然是一個正在激烈競爭的領域,這一領域的霸主亞馬遜一直在強有力的捍衛自己的位置。所以,收入增長其實一直在放緩,而更高的定價則很可能影響到利潤率。盡管云計算是規模較大的合乎邏輯的副產品,但市場通常對云計算的增長放緩會感到十分失望。
筆者認為,微軟的“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應該是更有價值的市場價值的驅動因素。畢竟,微軟在軟件產品和服務上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我們從上一季度穩定的運營利潤增長19%上就能看出端倪來。當然,疫情對于微軟也帶來了好處。線上辦公在幫助蘋果iPad暢銷的同時,PC銷量也出現了進一步上升。
從另一層面講,投資者希望辦公部門能夠成為微軟的傳統業務,畢竟居家經濟已經增加了包括surface在內的業務需求量。在2021年,Xbox業務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整體業務的增長。
最后一方面是估值,由于遠期的市盈率和ERITDA分別為32倍和21倍,因此很多人都會認為微軟始終落在被低估的階段。看看過去一年半至兩年左右微軟的發展,2萬億美元或許仍然只是個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