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造車公司要IPO:51歲創始人,做出370億估值
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2021年,造車新勢力第二波上市潮正在趕來。
作者 | 張繼文 閆啟
報道 |?投資界PEdaily(id:pedailiy2012) 新能源汽車魔幻的一幕幕出現:又一家造車新勢力奔赴科創板。 ? 投資界消息,1月29日上海證監局公告稱,威馬汽車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這意味著,威馬汽車已經完成了上市輔導,如無意外接下來不久會正式遞交招股書,有望成為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 ? 威馬汽車背后的掌舵人沈暉,出身傳統車企,此前曾先后在沃爾沃、菲亞特、吉利任職,更是主導了吉利并購沃爾沃精彩一役。2015年,45歲的沈暉果斷地放棄了財富自由的經理人生涯,開啟造車之旅。 ? 造車十分燒錢,威馬汽車成立至今共歷經12次增資,總融資金額超過300億元,背后站著包括產業型投資方、互聯網巨頭、基金“國家隊”、頂級VC/PE創投基金等境內外投資者。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威馬汽車估值達到58.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8億元)。 ? 眼下,沖刺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不止威馬汽車。零跑、天際、哪吒、愛馳等造車新勢力都已經明確表示要登陸科創板,就連恒大汽車也擬申請掛牌科創板。一個普遍的共識是,電動汽車正在受到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現在是上市融資的最好時機。2021年,第二波造車新勢力上市潮即將殺到。 51歲,他財富自由后殺入造車,6年做出370億估值 威馬汽車正奔赴IPO。1月29日,上海證監局發布公告,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威馬汽車”)已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這意味威馬汽車已完成上市輔導,開始遞交招股書。 與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不同,威馬汽車更具有傳統造車的風格,這與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出身有關。創辦威馬之前,沈暉曾在沃爾沃、菲亞特和吉利等知名車企任職,在汽車行業浸淫多年。 1991年,沈暉以優異成績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錄取,并拿到了全額獎學金。一年后,22歲的沈暉飛往美國,開始了漫長的異國求學生涯。 受加州濃厚的商業氛圍熏陶,沈暉中斷了博士學業,開始了他的事業生涯。在此后的十余年時間里,沈暉從美國500強到歐洲500強,從零部件巨頭到外資整車巨頭,沈暉都待過一遍了。 就在他猶豫要不要回國時,沈暉人生中重要的伯樂李書福伸出了橄欖枝。彼時,此時吉利正意圖并購沃爾沃,并進入到關鍵的談判環節。2009年,沈暉加入吉利擔任副總裁,成為“V項目”的全球籌備總負責人。在收購過程以及后續的交接中,沈暉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過并購沃爾沃一役,沈暉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知名人物,迎來了職業生涯的一個巔峰。然而隨后,他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創業。 2014 年的最后一天,沈暉從吉利離職。2015年,沈暉已經45歲,已經財富自由的他本可以繼續做好職業經理人,但他偏偏選擇了充滿挑戰的造車。 一開始,沈暉接受了朋友應宜倫的邀請,和應宜倫聯合創立博泰汽車。基于沈暉在汽車行業多年的積累,他主要負責組建整車團隊,打造新公司產品設計、生產體系。此后幾個月,沈暉四處招攬人才,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團隊。可惜好景不長,沈暉與另一位創始人在理念上產生了分歧,便離開了這家公司。 沈暉決定自己另起爐灶,創立一家專門造車的公司。此后一段時間,沈暉多次飛往德國,其目的是拿下一個電動車制造團隊。2015年10月,沈暉收購了該團隊,并迅速組建了威馬汽車,真正放開手腳去做“新能源+智能汽車”。 同一時期,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也蜂擁而起:2015年1月,小鵬汽車成立于廣州;2015年4月,理想汽車在北京成立;2015年5月,蔚來汽車在上海成立。作為第一波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一員,威馬汽車顯得“格格不入”。沈暉采取了最笨、最慢、資產最重的方法來造車:不找代工廠,自己建工廠。 短短兩年時間,威馬汽車發布新車、量產、交付、上量,每一步都踏在前列,一度創造了讓業內震驚不已的“威馬速度”。2020年12月,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威馬汽車估值達到58.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8億元)。如今,威馬汽車即將奔赴科創板,有望成為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 一年賣了2.25萬輛車,12輪融資300億,投資方陣容豪華 造車歷來燒錢,而且是需要大量燒錢,威馬汽車的融資歷程也堪稱轟轟烈烈。 上市輔導報告顯示,威馬汽車成立至今共歷經12次增資,總融資金額超過300億元,而且背后站著產業型投資方、互聯網巨頭、基金“國家隊”、頂級VC/PE創投基金等境內外投資者,形成了多元化投資人矩陣。 2015年威馬汽車創立之初,沈暉憑借多年行業積淀與人脈,備受資本認可。2016年8月,威馬汽車宣布獲得10億美元A輪融資,當時公司才剛剛成立10個月。 而威馬汽車最瘋狂的融資發生在2017年。僅這一年,威馬汽車就獲得了6次增資和2次股權轉讓。尤其當年12月,威馬汽車連續宣布兩輪融資——先是百度資本領投,阿米巴資本、SIG海納亞洲、百度集團等跟投的10億美元B輪融資;還有紅杉中國、五礦投資、騰訊、中國國有企業機構調整基金參與的B+輪融資。 回顧威馬融資歷程,百度一直是重要的投資方。2018年3月,威馬汽車完成總額3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由百度集團領投,太行產業基金、線性資本等參與投資。當時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評價:“無論是沈暉或是其麾下團隊,沉浸行業多年的他們,歷經國內外車企,融合多元背景,不僅放眼全球擁有國際化視野,同時深耕本土產業,直至走到如今的造車新勢力” 而后兩年時間里,威馬汽車聲量減弱。2020年,造車新勢力呈現冰火兩重天:小鵬、理想相繼赴美上市,股價大漲;但其他玩家支撐不住的消息也此起彼伏。威馬汽車一度也面臨巨大壓力——威馬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高級副總裁陸斌被調離原崗位,并在2020年離職;部分經銷商由于忍受不了威馬將車向下施壓的高庫存,而選擇了“退網”;員工方面,在威馬2020年下半年開始調低一線銷售的基本和績效工資后,一些老銷售人員也在壓力下離職了。 就在外界一片質疑的時候,威馬宣布了一筆巨額融資。2020年9月,威馬汽車宣布完成總額100億元的D輪融資,這也是2020年新勢力造車賽道最大一筆融資。此輪投資方陣容中,除了百度及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外,還有上海國資投資平臺、上汽集團、各地國資產業基金的“國家隊”入局。 造車新勢力眾多,投資機構為何選中了威馬汽車?新鼎資本同時押注了威馬汽車和小鵬汽車,其董事長張弛曾表示,在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中,威馬是為數不多的建立了自己的工廠的企業。而沈暉作為汽車圈的老人,其產品力與人脈也值得信賴。 但在終端銷售方面,威馬汽車的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不同于蔚來、小鵬的直營,威馬選擇了“合伙人”店模式,無法脫離傳統經銷商,在渠道端資產過重,一度程度上拖了銷量的后腿。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威馬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2.25萬輛,同比增長33.3%,但對手增長更快——蔚來全年銷量為4.37萬輛,小鵬汽車為2.7萬輛,僅有一款車型在售的理想交付量也有3.26萬輛,都跑到了威馬前面。 魔幻的一幕幕上演,2021年,造車新勢力第二波上市潮 眼下,爭搶科創板造車新勢力第一股的不只是威馬汽車。 身處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零跑、天際汽車、哪吒、愛馳等都已經明確表示要沖擊科創板,此外,已經通過“換殼上市”的恒大汽車也已經奔赴科創板。繼蔚來、小鵬、理想赴美上市后,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二波上市潮席卷而來。 為何造車新勢力們不約而同地搶灘登陸科創板?由于新能源汽車屬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是科創板重點關注三類企業之一。有業內人士分析,作為科創板造車新勢力第一股,上交所會有更大力度的支持,估值也會更高一些。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受到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現階段是上市融資的最好時機。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引爆資本市場。2020年1月21日,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要知道,2019年年中的時候,特斯拉的市值一度縮水到只有300多億美元。當時何小鵬還在微博上稱,“自己也看不懂,沒有看到當前如此高估值的邏輯。”然而,誰也想不到這只是開始,此后不到一年的時間,特斯拉市值從1000億美元暴漲到了8341億美元。而馬斯克也隨之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這似乎也宣告著一個屬于電動汽車的時代開始了。 這也讓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成了受益者。已經上市的蔚來、理想和小鵬首當其沖。其中,蔚來的股價從2020年年初到現在已經增長了超過14倍,比特斯拉還要猛。目前蔚來市值889億美元(約合5712億人民幣),是國內僅次于比亞迪的第二大車企。此外,理想、小鵬在2020年紛紛齊聚美股短短幾個月后,市值都已實現翻3倍。一度被戲稱為“電動三傻”的蔚來、小鵬、理想,如今成了“電動三杰”。 更戲劇的是,一輛車還沒有量產出來的恒大汽車,成為了國內第三大車企。1月24日晚間,恒大汽車發布公告稱,獲得260億港元融資,這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之一。消息一出,恒大汽車次日股價漲幅超50%,市值近4000億元,僅此于比亞迪和蔚來。此前沈暉在微博感嘆一句“恒大汽車就差汽車了”,道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瘋狂。 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連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也起死回生。1月28日晚間,FF宣布已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就業務合并達成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后公司估值約為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億元),并將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FFIE”。不僅如此,FF還將與吉利和中國某一線城市將建立合資公司,支持FF中國的生產和以及FF中國總部。 已經退場半年的拜騰也活了過來。在燒光84億元融資后,拜騰不僅沒造出量產車,甚至處于欠薪和停工的狀態,一度被央視點名。即便這樣,這家車企仍活過來了,2021年1月4日,拜騰汽車宣布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合力推進拜騰新能源整車產品量產,力爭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M-Byte量產。 合肥政府投資蔚來,斬獲超過1000億的賬面回報,讓“造車新勢力+政府支持+上市”的模式風靡起來,各地開始爭搶造車新勢力。正如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所說,蔚來、小鵬、理想上市之后的表現,讓很多投資人覺得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投資機會不錯。“零跑很可能是他們(資本方)最后的一張門票。”同理,各方都希望能夠搶到一張門票,“管他是誰,投了再說”,一位VC感嘆。 2021年,造車新勢力第二波上市潮正在趕來,不知道新能源汽車還會上演哪些瘋狂的一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