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鍋能手”特斯拉 這次把中國觀眾惹惱了
特斯拉如此對待中國車主,難道真的不想在中國市場繼續發展了嗎?
作者:凌凌
來源:GPLP(ID:gplpcn)
2021年2月2日,特斯拉公司宣布,由于觸摸顯示屏存在導致某些安全功能缺失的問題,將召回超過13萬輛的汽車。據報道,此次召回車輛是在美國加州費利蒙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生產的批次,其中召回的是2012年到2018年生產的Model S,以及2016年到2018年生產的Model X。
?
特斯拉的質量問題不僅只是于觸摸顯示屏。
?
2021年年1月6日,深圳特斯拉車主蔡先生通過社交平臺表示,其2016年購買的特斯拉Model S在正常行駛途中突然導航卡頓、并出現轉向提示音不響、轉向燈紊亂、中控系統黑屏等狀況。
?
與此同時,據多位中國車主反應其所購買的特斯拉車型也存在中控屏黑屏、觸摸失靈等現象。
?
然而,特斯拉僅在中國推出“質保調整計劃”,并未啟動召回前的調查,召回僅限于美國特斯拉車主。
?
除了召回區別對待之外,對于中國市場,特斯拉也是能甩鍋就甩鍋。
?
近兩日,一起特斯拉電動車充電后情況異常,特斯拉售后負責人“甩鍋”給了國家電網,遭到中國廣大網友的不滿。
特斯拉緣何成“甩鍋高手”?
作為“甩鍋高手”,特斯拉不是一天練成的。
?
2021年2月1日8點51分,特斯拉客戶支持官方微博發布微博表示:于近日南昌車主充電后初夏異常的情況,初步判斷故障是充電時瞬間電流過載導致的。
(來源:特斯拉客戶支持官方微博)
?
由于當時導致電流過載的具體原因還在檢查中,售后人員在與車主溝通時被追問原因,因此提及多種可能因素供用戶參考理解。這個溝通被錄音,并且選取了關于國家電網的部分進行剪輯傳播。對于由此引發的網友誤會以及給國網南昌供電公司造成的困擾深表歉意。
?
但此番回應并未得到廣大網友的接受。
?
此事源于江西南昌的一名特斯拉車主,涂先生表示,自己買了僅6天的Model3在第二次充電且在原地拔下充電頭準備要走的時候,車輛發生劇烈的抖動,主屏上面顯示一連串的故障碼。
?
涂先生連線特斯拉的售后負責人,負責人表示,從診斷的數據上看是因為瞬間電流過載導致的,特斯拉是按照220或者380伏的固定值進行整流,但如果國家電網電壓突然升高,它的電壓也會升高。
?
總而言之,視頻中特斯拉的售后負責人的解釋無非就是:是國家電網的電流太大了,不是車輛問題。
?
不過,對此操作,國家電網表示“不背鍋”。
?
2021年1月31日,凌晨國網南昌供電公司通過微博公開對此事回應:特斯拉的電動車是與特斯拉專用充電裝置連接并使用,而非由電源線路連接特斯拉電動車,且在使用中電源線路電壓穩定無異常,周邊其他用電設備也都正常工作,符合國家規定的電源質量要求。
?
對此,國網南昌供電公司同時表示,建議特斯拉公司聘請專業人士認真查找車輛充電故障原因。
(來源:國網南昌供電公司官方微博)
?
特斯拉被國網南昌供電公司官方“打臉”了。
?
值得關注的是,這也不是特斯拉頭一次“甩鍋”了,甚至理由更離譜。
?
2021年1月7日,位于北京的陳女士表示,自己花82萬買了一輛全新的特斯拉,剛滿一個月就連撞兩車。在路上行駛時車輛先是報警提示與前車距離太近,陳女士踩了一腳剎車之后發現車子不但沒慢下來反而加速了,又踩了兩腳剎車之后,車輛撞上了前車。
?
據特斯拉官方給出的數據,陳女士當時的車速是20.5碼,第一次踩剎車距離前車19.62米,第二次踩剎車距離前車有15米。
?
客服的說法是,車輛沒有問題,系統檢測到陳女士踩剎車的力度不足,第一腳剎車踩的太急引發了防抱死系統,慣性前沖讓陳女士覺得車是在加速,最終因距離不夠導致撞車。
?
而陳女士對20碼的車速19米內無法有效剎車產生質疑,客服卻稱,剎車沒問題,如果不滿意可以起訴調閱數據。
?
顯然,在客服說出了是女司機踩剎車力度不夠這一說法后,再怎么解釋網友也不能接受這樣的回應。
?
如果這兩次“甩鍋”算是一般水平的話,那么,特斯拉失控則是極品“甩鍋”了。
?
2021年1月4日,山東臨沂泰盛廣場一輛特斯拉Modle3失控沖進了洗手間。
?
據車主描述,失控的原因是踩不動剎車所致,但監控視頻顯示,車主是踩了剎車的。
(來源:鳳凰網科技官方微博)
?
對此,特斯拉回應表示:由于事發路面存在積水,車輛在行駛中駕駛員突然大幅度轉向同時踩下了制動踏板,車輛急轉彎是車速過快且路面濕滑最終造成了事故。
(來源:特斯拉客戶支持官方微博)
?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2021年1月9日發布微博表示,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局對特斯拉失控加速的調查報告顯示,246個案例全部都是踩錯踏板造成的。同時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加速踏板總成、電機控制系統或制動系統存在任何導致車輛在沒有使用油門踏板的情況下加速的事件。
?
這三起還只是2021年1月以來發生的事故,如果要一一說起怕是得占用不少篇幅,但到底是哪里有問題,值得玩味。特斯拉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公司,其售后人員,將問題“甩鍋”給國家電網實在讓人無法理解,與之相比,道路積水、路面結冰、制動距離不足都似乎顯得更有說服力。
?
彷佛有問題的都是中國車主,特斯拉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相比美國車主,中國車主的問題都不值得一提,“稍微修一下就可以的?!?/span>
?
即便中國市場當中,特斯拉占據著大量份額。
?
2020年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0萬輛,同比增長104.9%,1-11月累計銷量110.9萬輛,同比增長3.9%,首次由負轉正,另據艾瑞咨詢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按照國家規劃的發展愿景,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3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在2000萬輛左右。
?
毫無疑問,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個巨大的市場。
?
特斯拉如此對待中國車主,難道真的不想在中國市場繼續發展了嗎?
價格戰能能救特斯拉嗎?
2021年1月27日,特斯拉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在電話會議上,馬斯克也立下了新一年的Flag——如果2021年一切恢復相對正常,特斯拉就能達到新的高度。
?
從財報上看,特斯拉2020年年表現確實亮:
?
特斯拉在2020年Q4的收入為107.44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73.84億美元,同比增長46%;在GAAP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2.7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1.05億美元,同比增長157%,這是特斯拉連續6個季度實現盈利。
?
特斯拉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的總收入為315.36億美元,同比增長28%;在GAAP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7.21億美元,2019年同期虧損8.62億美元,這也是特斯拉首個年度實現盈利。
?
同時財報顯示,特斯拉在2020年的累計生產量為509737輛,其中Q4累計生產新車179757輛,同比增長71%;Model S/X 生產量為16097輛,同比下降10%,Model 3/Y 生產量為163660輛,同比增長88%。
?
特斯拉在2020年的全球交付量為499647輛,其中Q4累計交付新車180667輛,同比增長61%;Model S/X 交付18966輛,同比下降3%,Model 3/Y 交付161701輛,同比增長75%。
?
連續六個季度盈利、并實現首次全年盈利、近50萬輛的全球交付及市值成為全球第一車企。
?
然而,特斯拉沒有能夠繼續領漲下去,與此同時,特斯拉的毛利率也開始逐步降低。
?
曾經,為了保證銷量,特斯拉展開了跌跌不休的價格戰。
?
2021年的第一天,特斯拉中國官網宣布國產新款Model 3 和Model Y正式上市。其中,Model Y長續航版起售價由此前的48.8萬元調整為33.99萬元,下調了14.81萬元;而該車型的高性能版起售價也從之前的53.5萬元調整為36.99萬元,下調了16.51萬元。
?
雖然特斯拉表示,這并不是降價,而是第一次公布國產Model Y 的價格,但如此價格也讓特斯拉的官網一度崩潰,同時也讓部分已經訂購過的客戶感到“崩潰”,甚至轉頭出售。
?
對此,乘聯會日前表示,2021年特斯拉Model Y與奧迪Q5、奔馳GLC、寶馬X3等豪華車代表車型的競爭價格關系應該會發生明顯的逆轉,Model Y的價格相對具有一定優勢,將引發更多豪華車消費群體的購買熱情。
?
乘聯會強調,目前看來特斯拉產品國產化后正在逐步改變行業定價規則,尤其是改變了SUV的高溢價默認規則。
?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就沒有人能夠與其正面對陣么嗎?
?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無利不起早,顯然,這場新年開始由特斯拉引起的價格戰已經引起競爭對手的關注并開始作出反擊了:
?
據比亞迪官方微博,2020年7月12日,比亞迪漢正式上線,綜合補貼后指導價為21.98萬-27.95萬,而其中純電車型比亞迪漢EV自六月開始預售以來至8月初,在全國范圍內已收獲三萬個訂單,僅北京市場的漢EV訂單數量就突破三千臺,直指C級純電轎車市場霸主地位。
早在2020年3月,比亞迪就正式推出了具有長壽命和長續航,安全性達到新高的“刀片電池”。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分析指出,刀片電池的設計使得它在短路時產熱少、散熱快,表現非常優異。
據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布會現場透露,刀片電池只在比亞迪漢純電車型搭載使用,也就是說,只在比亞迪漢EV車型中搭載使用,使得比亞迪漢EV在純電領域更具領先級別。
?
此外,2021年1月19日晚,一汽-大眾首款純電SUV ID.4 CROZZ 開啟預售,綜合補貼后售價19萬。一汽-大眾表示推出的這款車型主打續航和充電保障。
?
當然,格外引人注目的還是它的價格,比國產特斯拉Model 3還要便宜5萬,甚至可以說對標特斯拉。
?
這場大戰最終結果如何呢?“甩鍋能手”特斯拉是否依然無視自身存在的問題,繼續甩鍋呢?
?
GPLP犀牛財經將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