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發表重要內部講話,關鍵時刻謀劃吉利下一個35年
李書福關于世界未來的六個判斷。
作 者丨張靜波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2020年,汽車產業大變天!
特斯拉股價一飛沖天,蔚來市值升至世界第五,汽車產業延續近百年的格局 ,一朝被改寫。
關鍵時刻,李書福站在世界未來的高度,超越當下,超越汽車產業,從人類和平與世界穩定、國內國際雙循環、汽車產業變革等六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汽車產業迎來百年大變局之際,大家都很關心:吉利怎么想?未來會怎樣布局?
最近,從吉利內部流出的一份李書福的講話,為我們揭曉了答案。對于汽車產業變革,李書福做出了與眾不同的判斷。
在他看來,汽車產業革命已經開始“暴動”,但傳統汽車與電動汽車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共存。
針對產業界流傳的一種說法——造車新勢力就是蘋果,傳統車企就是諾基亞,今天的汽車就是當年的手機,李書福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他明確指出,“汽車產業轉型與當年的手機產業轉型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今世界電動汽車行業群雄逐鹿,在資本狂歡勁舞的推動下,大家的小日子都過得不錯。但是,我認為汽車行業的基本規律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規模。”
手機雖然也有規模,甚至每年出貨量超過汽車,但兩者的復雜程度和制造門檻不可同日而語。
特斯拉自2003年創辦以來,十幾年未能越過規模量產這道門檻。
為啥呢?因為汽車是一個遠比手機復雜的系統。拋開傳統汽車“三大件”和電動汽車“三電”不談,光是MCU(微控制單元),平均每輛車就有100多顆。
如何將這些芯片和硬件耦合在一起,已是個浩大工程。如果還要考慮質量、成本控制,那對新手而言,幾乎是天書級的難度。
從2017年開始,特斯拉經歷了“產能地獄”,在付出20多億美元的代價之后,才勉強跨過規模這道門檻。
而即便如今貴為全球市值第一的車企,其年產量也不到豐田的零頭。
更要命的是,汽車不像手機,它是人命關天的產品。剛跨過規模門檻的特斯拉,就在近兩年接連發生安全事故。
也因此,李書福才會在內部講話中強調:
“最終全球汽車工業企業存活下來的不會太多,只有規模企業才能生存下來?!?/span>
豐田、大眾、福特,歷經百年捶打,趟過無數的溝溝坎坎,才有了今天。
吉利自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以來,同樣是腳踏實地,從一把錘子、一顆螺絲釘開始,不斷積累經驗……直到收購沃爾沃,加強自研,不斷發展、壯大。
這個過程是無法逾越的。
在李書??磥?,“汽車就是汽車,無論怎么變,安全、健康、可再生是永恒的主題……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所謂的新造車企業都很難跨越百年汽車產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比如,主動/被動安全技術、耐久性、舒適性、可靠性等各種性能指標保證能力”。
隨著汽車不斷智能化,軟件定義汽車逐漸成為行業共識。這也是造車新勢力試圖顛覆傳統汽車產業的另一大理由。
在他們看來,汽車產業的商業模式正從根本上發生改變,未來決定汽車核心競爭力的,不再是馬力的大小、機械的好壞,而是以AI為核心的軟件技術。而這,恰恰是傳統車企的軟肋。
對此,李書福并不完全贊同。
在他看來,“軟件定義汽車,既適用電動汽車,也適用傳統汽車,傳統汽車也可以智能化”。
換句話說,傳統汽車并不天然排斥電動化、智能化。
事實上,最早的電動車EV1就是通用汽車開發的,最早的機車系統也是傳統車企引入的。
此外,汽車產業的轉型,與當年手機產業的轉型有著本質區別。
蘋果之所以能取代諾基亞,離不開iOS這一強大的通用操作系統,賦予手機智能化色彩,但在汽車產業,這樣的通用軟件是不存在的。
“不同的汽車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功能性能,標準軟件無法廣泛套用,這是汽車行業的特點所決定的?!?/span>
這個特點決定了,每一輛真正的智能化汽車上運行的軟件,都是量身定制的,必須相互適配,絕不可能拿來就用。
這種從硬件到軟件,從規模化量產到整體工業能力……所有的不同,都注定了蘋果取代諾基亞的奇跡不可能在汽車產業重演。
同時也決定了,傳統汽車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電動汽車共存。
因此,現在斷言汽車產業的未來屬于造車新勢力,還為時過早。“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好戲還在后頭”。
不過,盡管在機電能力、成本、品控等方面擁有優勢,但傳統車企絕對沒有高枕無憂的資本。
面對這樣一場百年不遇的產業鏈重塑革命,守是守不住的。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李書福在內部講話中告誡自己的同事:
“我們必須主動求變,積極應變,認準方向,堅定信念,持續打基礎練內功,形成新的可持續發展優勢?!?/span>
與二十幾年前,吉利剛造車時“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的時代相比,如今的汽車產業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機交互、無人駕駛、中央計算、新能源革命等,正以產業跨界的方式,徹底重塑著汽車產業。
對此,李書福有著清醒的認識。
早在2015年,他就在內部發動一場“藍色吉利行動”,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
盡管由于歷史時機、戰略條件不成熟,最終沒能完成當初設定的目標,但這無疑向外界宣誓了吉利自我革命的決心。
在這次最新的講話中,李書福發布了新的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是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二是發展純電動智能汽車,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
這是吉利向新能源汽車發起的又一次挑戰。在此之前,吉利不斷補齊自己的短板,布局OTA線上服務,加強軟件能力。
李書福不僅在內部發動革命,還在外部發起了聯合革命。
過去這些年,吉利積極拓展國際化,不但先后收購沃爾沃汽車、倫敦電動汽車、寶騰汽車,還攜手戴姆勒集團深度合作。
進入2021年,吉利更是動作頻頻,聯手百度、騰訊、富士康上演了一出出合作大戲。
“我們一定要開放包容,合縱連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造產業鏈新優勢,擴大生態圈新朋友?!?/span>
李書福認為,面對汽車產業的這場跨界革命,單槍匹馬很難贏得勝利。
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研發生產模式,向生態圈競爭轉變。傳統思維、單領域思維、單向思維已不適應吉利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只有合縱連橫,廣泛聯合各方力量,形成戰略協同,才能最終打贏這場生態戰爭。
上世紀90年代末,李書福決定造汽車時,幾乎無人敢相信。那個時候,中國汽車市場早被“西方列強”瓜分殆盡,大家都認為,本土車企沒機會。
但李書福不但把車造了出來,還代表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國門,拿下了沃爾沃。
談起這段經歷,李書福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正因為“遇到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才有了我們這些人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機會”。
也因此,李書福十分關注世界格局和國家命運。
在這次內部講話中,李書福對世界格局做出了最新判斷。在他看來,與40年前相比,今天的世界和平指數大幅度下降。
隨著貿易戰、科技戰、人才戰等摩擦不斷疊加,世界和平與人類安全正面臨巨大挑戰,但爆發全面戰爭的條件還沒有完全形成。
最重要的是,中國正構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這不但有利于世界和平,也為中國爭取發展機遇期提供了穩定性框架。
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下,李書福對于世界未來的思考,超越了當下,超越了汽車產業。
在他的構想中,未來汽車產業不但會電動化、智能化,還會成為智能空間移動終端,幫助人類解決更多的困難和問題。
比如,可以垂直起降,自由飛行;比如,會成為主人的秘書和保鏢……
但實現這一切美好的愿景,需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
吉利每年投入數百億研發費用,在全球建起五大研發中心,擁有近2萬名研發工程師。這些人正在將吉利打造成一家全新的科技公司。
科技的基礎是人才教育。
李書福說,這幾十年來,除了汽車,他還做了一件特別自豪和鼓舞人心的的大事,那就是教育。
自從1997年在臺州創辦第一所學校以來,李書福一直在各地開枝散葉,并辦出吉利大學這樣高水平的民辦大學。20多年來,這些學校累計為社會培養15萬人才。
辦學雖然很艱難,但李書福樂此不疲,因為教育始終是他心底最柔軟的情懷。
展望未來,隨著全球開啟碳中和行動,一場波瀾壯闊的新能源革命正在爆發。這場革命,疊加數字化、智能化浪潮,正在給全球產業界帶來史無前例的沖擊。
如何在動蕩的國際經濟和產業格局下,保持戰略定力,最終實現引領式發展?李書??偨Y吉利35年的創業史,給出八字箴言:
守正出奇,實事求是。
吉利創業35年來,一直堅守主業,期間經歷各種艱難險阻,也遇到各種誘惑,但始終堅持初心,從未突破底線。
在李書福看來,一門好生意,不能太復雜。做企業和做人一樣,走正道才能創大業。
具體到企業經營上,就是:
“不急功近利,不走捷徑,不抄近路,不玩小聰明……只要長期堅持正確路線,不投機取巧,主動站到真理這一邊,奇跡就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眼前。”
因為守正,李書福一直要求自己的下屬,要明白全球合規的重要性,尊重市場,遵守各國的政策和法律。
他還要求吉利在企業治理方面,要向沃爾沃學習,并以沃爾沃近百年的企業發展史作為警示:股東可以淘汰出局,但企業必須不斷創新,持續發展!
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大變局中,無論整個國際社會、中國經濟,還是汽車產業,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李書福超越當下、超越汽車行業的思考,不但是給吉利謀劃下一個35年,也給整個社會和產業帶來了更多啟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