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學的接盤兄弟會有誰?
談利益不香嗎?
來源:好貓財經(haomaocaijing)
春節假期之前,王學文內部講話坦陳債務危機,并懇請兄弟們與他一起共患難。
老實說,在資本世界,這一招最沒有用。盡管成立了債委會,盡管有司法集中管轄,盡管有平安大金主,但資本世界依然在全面拋棄王文學。
2月19日,華夏幸福在終止一宗注定會失敗的并購后復牌,股價沒有太多懸念的跌停,并且未來幾日仍可能繼續跌停。
這種情況下,光大證券名義持有的華夏控股(華夏幸福控股股東)可交換債仍然執行換股,以9.2元/股交換0.687億股,占華夏幸福總股份的1.75%。
華夏控股2020年3月底發行的24億元可交換債為私募債,發行結束6個月后即可以執行換股。
這一動作可以從兩方面解讀,一個是大股東華夏控股的債務可能違約,債券持有者選擇進行換股,這樣做有很大風險,股價可能繼續下跌受損。
同時,在破產清算中,股權受償順序低于債券,如華夏幸福最終破產清算,所有股權可能最終會清零。
當然,債券換股也有機會,如果華夏幸福最終可以挺過來,股權價值可能高于債券。
這是一個多難選擇,即時損失、慢慢等待損失、長期收益機會,到底選擇哪一個能夠盡可能多的挽回損失,只能賭上一把。
光大證券名義持有可交換債券質押股份高達4.25億股,占華夏幸福總股份的10.86%。
如果這些股份全部換股,王文學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下跌至26.34%,與平安25.05%的持股相差無幾。
好在可交換債換股也需遵守減持規定,換股不會在短時間內全部完成,王文學的第一大股東地位仍將保持。
商場即戰場,最忌諱該談利益的時候談感情。從目前王學文執行的資產出售的例子來看,他的兄弟們不多。
債務危機爆發后,華夏控股仍然進行了股票質押融資,質權人為頑石(天津)科貿有限公司,穿透后最終控制人為自然人史永恒,后者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大概率為不良資產處理機構的代持人或私募基金代持人
這看起來是以小搏大的生意。
如果說王文學春節前的坦陳是透底,嚇壞了大多數人,那么王文學前兩天的開工講話,則試圖安慰所有利益相關者:
該我扛的還是我來扛。
華夏幸福目前能夠盡快變現的方式是出售優質資產,封閉管理項目進行風險隔離。
南京、固安、大廠的三個項目,出售給了地產基金大佬章華的鼎信長城。
鼎信是華夏幸福的老朋友,上一次資產出售中,鼎信接手了部分股權,這一次是接手項目全部股權。
這些項目是挑選后的優質住宅項目,足夠保證私募基金的收益率。
大廠另一個項目股權出售給了本地合作伙伴,邯鄲、江門項目70%的股權出售給了北京榮達勝翔公司,后者大概率也是不良資產機構代持人或私募基金代持人。
在南京,華夏幸福退出了與金茂、美的共同投資的上秦淮項目,金茂接手了華夏幸福的股權。
這些出售股權的項目,全部都是2020年拿地,且其中大部分是第四季度拿地。
按照王文學的說法,華夏幸福去年第四季度償還債務將近500億元,加上疫情下城市封鎖,引爆了華夏幸福的債務危機。
為何一邊大規模償債,一邊大規模拿地?從目前的信息來看,王文學的坦陳還是不能全部解釋華夏幸福的債務危機。
試著復盤一下,第一次出售股權給平安后,王文學拿著那筆錢緩解了華夏控股的債務危機,上市公司華夏幸福繼續加杠桿,試圖以時間換空間。
但本質不變的是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模式,高周轉的住宅項目也必須拿,用以順滑現金流,“平安系”吳向東主導的商業地產又是一個重資產投資,華夏幸福不堪重負。
這樣看起來,華夏幸福的危機根源在于嚴格樓市調控下的產業新城模式,同時在第一次危機后,王文學繼續賭博失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