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揭露“偷臉”內幕,刷臉支付你還用嗎?
個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守護?
作者:戴鄂
編輯:吳婷婷
來源:獨角金融
?
刷臉支付、刷臉過閘機......人臉識別技術的商業化應用越來越普遍。
?
然而,這背后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
誰在偷我的“臉”?2021年央視315晚會的第一彈,指向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
?
知名公司科勒衛浴、正通汽車及寶馬4S店被點名,它們在各自的門店、賣場大量布局人臉識別攝像頭,未經消費者同意,海量抓取消費者面部圖像,用于精準促銷賺取利潤。
?
?
另一方面,作為“刷臉”技術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方,4家科技公司的違法操作被曝光。獨角金融(微信號:uni-fin)注意到,這些公司背后也不乏有份量的股東。
?
1
誰在投資“刷臉”技術公司?
上述4家公司分別是蘇州萬店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萬店掌”)、上海悠絡客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悠絡客”)、廈門瑞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瑞為技術”)、廣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雅量科技”)。
?
其中,萬店掌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27日,創始人、CEO以及實際控制人都是周圣強,直接及間接持股比例為57.71%。周圣強曾經在蘇州科達(603660.SH)任職多年,擁有近20年的圖像智能開發及市場應用的經驗。
?
萬店掌有3家主要的VC注資,分別是德同合心、金沙江朝華、金沙江朝華二期。它們的背后,則是國投創合、元禾招商、招商證券投資公司、歌斐資產等諸多著名投資機構或公司。
?
此外,萬店掌還有1家PE股東遠海明晟(蘇州),它的背后則是河北港口集團、中海集團投資公司等港口、船舶類重磅級的產業資本。
?
悠絡客曾是新三板掛牌公司,曾獲得各類資本的關注,目前的主要股東有3家,沈修平是實際控制人。
?
來源:天眼查
?
瑞為技術則是業界領先的圖像智能感知方案提供商,并與阿里、京東、華為、小米、分眾傳媒、中航信、安踏等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的創始人、CEO、實際控制人都是詹東暉,持有公司31.43%的股權。詹東暉曾經在華為工作了10年,研發與質量管理經驗豐富。
?
除了詹東暉之外,瑞為技術的重要股東還有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持股13.5%)、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5%)等等。
?
可見,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各路資本都表現出了對于該技術的興趣。然而,被投資的公司應當合法經營,形成正確的商業模式,不應當侵害消費者權益。
?
人臉信息屬于個人獨有的生物識別信息,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支付密碼、賬號密碼。由于人們無法更改自己的人臉信息,一旦泄露,就將危害到個體的財產安全、隱私安全。
?
央視315晚會指出,依據官方指定的個人信息安全規定,人臉信息屬于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也是個人敏感信息,收集個人信息,應當獲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授權同意?!睹穹ǖ洹返?035條也同樣有明確的規定。
?
來源:央視315晚會
?
可是,被揭露出來的事實是,幾乎沒有一個商家明確告知客戶,征得同意更是無從談起。消費者被動地被抓取人臉信息,沒有任何覺察。作為技術提供商的萬店掌承認,已經全國性地安裝人臉識別攝像頭,擁有的人臉信息數據上億條。
?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竊取了人臉信息有些無可奈何。那么,還有一些主動的場景,比如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刷臉轉賬”的新興應用,消費者又該作何選擇呢?
2
刷臉支付冷思考
支付環節中的最后一環,是交易確認。刷臉支付、免密支付不用輸入密碼,直接點“付款”,就可以完成付款。刷臉支付帶來了方便,一些消費者認為這更安全。
?
然而,有的支付平臺每次付款,都提出開通免密支付/刷臉支付的請求,且默認選擇開通,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擾。
?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評估咨詢集團董事長樊蕓建議規范第三方支付、保護消費者權益,劍指免密支付、刷臉支付。
?
樊蕓建議,法律要明確規定免密支付不得以默認授權方式引導消費者同意,要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同時,她還建議要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法和電子商務法執法檢查,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明確網絡支付機構泄露個人信息的責任。
?
獨角金融(微信號:uni-fin)注意到,新華社記者2020年7月調查過倒賣人臉信息灰色產業鏈,發現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一個人臉信息作價0.5元就被非法售賣。
?
一位倒賣“人臉視頻工具箱”的賣家聲稱,只要學會熟練使用“工具箱”,不僅可以利用這些人臉數據幫他人解封微信和支付寶的凍結賬號,還能繞過知名婚戀交友平臺及手機卡實名認證的人臉識別機制。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刷臉支付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他向獨角金融表示:“消費者則應正確看待支付技術創新,謹慎選擇支付方式,妥善保護個人信息,降低信息泄露風險”。
?
董希淼指出,刷臉支付存在三重風險,分別是信息泄露風險、假體攻擊風險、算法漏洞風險,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危害消費者的安全。
?
你習慣使用刷臉支付嗎?對于商家安裝攝像頭“偷臉”的行為,如何維權?歡迎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