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概念大漲卻有人“渾水摸魚”,疫情拉大差距展現“行業的參差”
醫美概念板塊連續大漲,部分醫美概念股成分含量不高。去年受疫情影響,對醫美產業鏈上下游均有負向的影響,由于需求端的式弱,中下游受影響更大,部分企業增長也讓出了極大的利潤空間。
來源:藍鯨財經
作者:徐曉春
4月1日,醫美概念大漲4.92%,成為板塊漲幅第一,從3月26日起醫美概念板塊已經6連陽,創歷史新高。板塊內景峰醫藥(000908.SZ)、國際醫學(000516.SZ)、覽海醫療(600896.SH)、濟民制藥(603222.SH)以及悅心健康(0021622.SZ)封住漲停板,此外朗姿股份(002612.SZ)、奧園美谷(000615.SZ)等十余只股票漲幅均超過5%。
但部分醫美概念股成分含量不高,而去年受疫情影響,對醫美產業鏈上下游均有負向的影響,由于需求端的式弱,中下游受影響更大,而部分企業增長也讓出了極大的利潤空間。
醫美板塊大漲,概念股成分含量低
不過在醫美整個行業都處于風口時,很多企業雖然被歸于醫美概念股但相關業務占比非常低。
由于公司生產的玻璃酸鈉原料可用于醫療美容領域,二級子公司上海景秀也在研發藥妝玻尿酸系列產品,景峰醫藥被劃歸醫美概念股,但從2020年中報來看,貓妹沒有搜到任何醫美相關的關鍵詞。
玻璃酸鈉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療骨關節炎等骨科疾病,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作為一種輔助用粘彈性保護劑多用于眼科手術,從用途來看公司并不直接涉及醫美相關業務,截至發稿貓妹向景峰醫藥發送采訪函并未得到回復。
另外由于明星基金經理張坤電話調研而進入股價上升通道的國際醫學“醫美含量”也并不高,貓妹搜索公司2020年半年報,只在子公司商洛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的業務中發現了整形外科,而即使是商洛國際整體占公司營收比重也只有7%。
而且就本身主營業務來說,國際醫學表現也并不好,醫療機構建設所需大量資金投入且回收期很長,同時公司連年下降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等因素也使得公司現金流陷入困境,2020年還通過出售資產、非公開發行等方式進行補流和償還銀行貸款。
且不說張坤最終是否要將國際醫學納入持倉,就公司本身與醫美概念的關聯性也并不高。
據覽海醫療官網顯示,覽海門診部包括醫療美容中心、康復科、口腔科等多個科室,但財報顯示公司業務本身還沒有實現盈利,近五年扣非凈利潤連續虧損,2020年歸母凈利潤扭虧主要還是出售子公司股權。
此外,在媒體報道“悅心健康醫療美容科的營收金額很小”后,公司股價在31日短暫下跌,4月1日再次漲停,收獲4天3板,五個交易日漲幅超過38.55%。從公司27日披露的年報來看,85%以上營收依然來自于瓷磚銷售,僅7.05%收益來自大健康板塊。
因此,短期可能由于市場熱炒而漲停,但沒有業務支撐的醫美概念公司恐怕沒有辦法長久的上升。
有人“翻身”有人“失足”,疫情促使行業出現轉折
通常情況下,玻尿酸產業鏈分為上游藥品耗材、器械等供應商,中游公立醫院、民營連鎖整形機構等以及下游的消費者,而中上游均已有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截至3月末,以生產玻尿酸產品為主要業務的愛美客(300896.SZ)、華熙生物(688363.SH)、昊海生科(688366.SH)均已披露了2020年年報,首先從營收規模來講,2019年時華熙生物與昊海生科之間差距并不大,愛美客營收尚且不足他們的三分之一,而2020一進一退之間華熙生物規模直接達到昊海生科的兩倍。
其次三家公司中,唯有昊海生科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速雙雙出現負增長,分別為-16.95%、-37.95%,而華熙生物也出現了凈利潤增速遠低于營收增速的情況,甚至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后,凈利潤增速降至0.13%,其中政府補助和委托理財分別貢獻了5287萬、4014萬。
最后三家公司顯然都受到了疫情的沖擊,相較于2019年增速整體有所下滑,但由于與消費端的距離最遠,上游企業顯然不是最嚴重的。
目前中游的醫美機構還呈現“小而散”的狀態,即使已登陸A股或港股的醫美機構也均有很強的地域性,覆蓋范圍很難波及的全國,比如瑞麗醫美(2135.HK)集中在杭州、蕪湖等區域,2020年末上市時還只有4家門店。
而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上半年所有門店都有一段不短的停業期,下半年消費需求也只是略有回升,因此以運營連鎖整形機構的醫美國際(AIH)、瑞麗醫美2020年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均處于虧損狀態。
此外,朗姿股份的醫美業務雖然翻身成為公司第二大主營業務,挑起利潤增長的大旗,但從具體變化來看也是通過大幅度讓利來吸引消費者,而互聯網醫美也沒能幸免,新氧科技(SY)2020年凈利潤同比下滑95.41%。
相對于高門檻的上游企業,中游醫美機構利潤率相對較低,比如瑞麗醫美2019年毛利率只有52%左右,而朗姿股份、醫美國際略高也不超過70%,凈利率更是低于20%,因此中游企業近來發力方向開始瞄準上游醫美器械。
華東醫藥(000963.SZ)近期收購了西班牙醫美器械HighTech公司股權,復星醫藥(600196.SH)也通過控股子公司以色列復銳醫療科技正進軍醫美設備領域,此外,昊海生科近日也開始布局醫美設備。
近日央視財經曾報道成都部分醫美門診一號難求,整形手術預約排到了半年之后。壓抑了一年的醫美需求,隨著春暖花開也開始爆發式增長,中信建投預計2024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元,中長期看,我國醫美行業仍有5倍以上成長空間。
二級市場投資者信心夜有所回升,春節后愛美客股價最高攀升至每股1331.02元,在大環境影響走低后,近日股價又開始有所回升,4月2日開盤,醫美概念股板塊繼續上漲0.36%。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