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技高手?歐菲光11次修正業績,難掩財務洗澡之嫌
歐菲光的業績向來十分“善變”。
花朵財經原創??
連續11次修正業績公告,總有踩不完的雷,歐菲光玩得一手好財技。
近日,在即將發布財報前,向來業績善變的歐菲光,又一次的失信了。一夜之間,凈利潤從盈利9億到巨虧19億。
盡管本次事件某種程度上因蘋果踢群所致,歐菲光也可以說是無可奈何,但縱觀歐菲光的各項資本運作手段,這家公司或正在撕掉“誠信經營”的標簽。
一夜虧光5億,化身“歐虧光”
4月16日晚,歐菲光發布2020年業績快報修正公告。
公司表示,本次業績修正后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3.5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97%;實現歸母凈利潤-18.5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62.88%。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2月27日,歐菲光曾對外披露2020年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484.06億元,同比下降6.87%;實現歸母凈利潤8.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70%。
對于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公司表示,于2021年3月12日收到境外特定客戶的通知,特定客戶計劃終止與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購關系,后續公司將不再從特定客戶取得現有業務訂單。因此,公司對相關資產進行了減值。
其中,預計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3.30億元,無形資產減值準備9417.55萬元,在建工程減值準備5593.77萬元,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等3427.04萬元,合計減少利潤25.14億元。
一夜之間虧光約9億元,并且同時還要背負約19億元的巨額虧損,真是讓人猝不及防。
事實上,歐菲光的業績向來十分“善變”。數據顯示,從2010年上市至今,歐菲光共發布過高達11次的業績修正公告,而每一次的業績修正公告,沒有任何意外,均是業績下修。
由于公司業績頻頻變臉,近年來有關歐菲光的“誠信”質疑之聲,亦是不絕于耳,至今市場更選擇了用腳投票。截至4月19日,歐菲光股價已折腰至8.67元,距離2017年的歷史最高價26.05元,已僅剩下一個零頭。
難掩財務洗澡之嫌
在歐菲光業績再次變臉的關鍵時刻,歐菲光實際難掩財務洗澡之嫌。
先來討論本次資產減值計提放在2020年的合理性。從時間節點上看,公司表示,在2021年3月12日收到境外特定客戶的通知。但事實卻是,今年的事并不留在今年處理,歐菲光是反其道而行選擇對2020年計提資產減值,這又是為何?
也就是說,蘋果踢了你歸踢了你,那對業績影響的體現也應該在未來,你這為啥要據此修正過去的業績?難道庫克有時光機?
從消息面上看,在資產減值計提的同時,歐菲光正在謀劃出售“果鏈”業務的子公司。公司于2021年2月7日與聞泰科技簽署了《收購意向協議》,擬將公司所擁有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戶供應攝像頭的相關業務資產,作價24.20億元出售給聞泰科技。
這是什么概念?從會計準則上看,資產減值計提的時間節點選在2020年,而出售子公司大概在2021年完成。也就說是,今年歐菲光的業績,在2020年狂提資產減值后,大額資產減值風險幾乎再無發生的可能性,而今年也很可能憑借巨額的投資收益翻身。
但如果出售資產交易完成和資產減值全留在2021年完成,那按照交易后的收益和計提前的資產價值進行沖減,如此一來,歐菲光2021年就無法實現扮靚業績的“小算盤”。由此可見,歐菲光的確玩得一手好財技,一系列的資本動作存在著濃濃的財務洗澡之嫌。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歐菲光的操作都是合法合規的,并非財務造假,所以像歐菲光這種行為,投資者也只能是公開譴責而已。
營收三連降,業績爆雷早有預感
時間拉回到2020年,關于歐菲光業績的爆雷,似乎也早已有所預警。
公司大股東于2020年6-7月逢高套現超8億元,而在同年9月,市場開始傳出蘋果將歐菲光剔除供應鏈名單。針對蘋果將公司剔除供應鏈名單一事,歐菲光緊急發布公告澄清,上述傳聞均為不實傳聞。
但迄今歐菲光被剔除“果鏈”被坐實,此前的澄清顯然很難以自圓,而大股東先知先覺減持,又是否是因為預判危險,而提前脫身呢?
此外,公司在本次公告稱,于2021年3月12日收到境外特定客戶通知,但公司卻在2月7日已謀劃出售“果鏈”業務資產,如若不是公司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那么公司或存在著信披“存心隱瞞”的不信行為。
除此之外,透過公司的歷史經營業績,亦可提前發現爆雷的蛛絲馬跡。從歐菲光2020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看,公司營收增速已呈現三連降,和前些年營收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同比增速相比,明顯存在較大反差。分季度看,2020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增速分別為-8.36%、-0.53%、-2.20%。
在員工人數方面,公司同樣暗流涌動。2016-2019年,公司員工人數分別為2.72萬人、4.18萬人、4.26萬人,3.64萬人。去年出現首次員工人數下滑,或已預示了公司的業績退坡。
從傳言成為現實,澄清公告也顯得沒有力道,另外還有11次的業績修正黑歷史,投資者如何繼續相信歐菲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