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1300萬元突擊入股海倫司,保薦券商“近水樓臺先得月”?
海倫司赴港路能順利嗎?
作者 | 付影?
編輯?| 吳婷婷
來源 | 獨角金融
2月海倫司剛剛獲“貴族投行”中金公司(3908.HK)投資,3月便宣布“攜手”中金公司開啟轟轟烈烈的上市之旅。這一突擊入股的行為,隨即引發了市場關注。
在這種背景下,海倫司赴港路能順利嗎?
?
1
海倫司赴港IPO
獨家保薦機構中金公司突擊入股
3月30日,海倫司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海倫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赴港上市。如若上市成功,海倫司將成為“酒館第一股”。截至2020年底,海倫司門店總數達351家,覆蓋中國近80個城市。
?
在赴港IPO前的2月19日,海倫司獲得來自由新消費基金黑蟻資本領投、中金公司跟投的首次融資,兩家公司分別投資3079.4萬美元(1.99億元人民幣)和201.0萬美元(1304.5萬元人民幣)。這在市場上引起質疑。
獨角金融注意到,中金公司不光參與了海倫司公布招股書前的融資,還是其獨家保薦券商。
?
據招股書,中金公司(香港)的全資子公司China WorldInvestment持有海倫司0.14%的股份,海倫司獨家保薦商為中金公司(香港)。
根據港交所2010年發布的新股上市指引,公司提交上市申請表格前28天、或正式上市前180天內,不得引投資者入股。而海倫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的時間為3月30日。從中金公司入股海倫司再到提交上市申請的時間看,其與港交所的監管要求打了擦邊球。
針對上述質疑,獨角金融向中金公司咨詢,不過截至發稿前暫未獲得對方的有效回復。
2
中金公司2020年投資收益幾近翻倍
據獨角金融了解,這并不是中金公司首次因突擊入股IPO企業引來質疑。
?
多次沖擊資本市場失敗的杰普特(688025.SH)于2019年9月獲得了科創板上市,其保薦人中金公司關聯方——中電中金在杰普特上市前一年(2018年10月)累計花了1.42億元獲得了345.6萬股,均價41.13元/股,拿到4.99%的股份。
?
按杰普特每股發行價43.86元計算,中金公司獲得的投資收益為884萬元。2020年7月24日,杰普特創下上市以來最高價81.77元/股,中金公司投資的1.42億元已經實現浮盈。
?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杰普特股價走勢持續低迷。截至2021年4月22日,該股收盤價較上市最高價相比跌幅達54.5%,中金公司從中獲得的利潤與股價最高時相比或許要打折扣。
實際上,從中金公司投資收益數據看,仍然相對可觀。在2020年中金公司的合并利潤表中,其中營業收入236.60億元,同比增長50.17%;凈利潤72.07億元,同比增長70.04%。營業收入構成中的投資收益增幅最高,達190.47億元,同比增長94.69%,增幅幾近翻番。
3
突擊入股IPO項目已成為監管重點之一
近年,國內資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融資功能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股權投資,在支持擬上市企業規范發展的同時,通過資本市場分享紅利。
?
但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投資者通過股權代持、多層嵌套機構股東間接持股等方式,隱藏在擬上市企業名義股東背后,形成“影子股東”,在企業臨近上市前突擊入股或低價取得股份,上市后獲取巨大利益,背后可能存在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一系列問題。
?
為防止利益輸送,監管層對IPO項目的股東穿透核查和嚴控力度進一步升級。證監會2月5日發布了《監管規則適用指引——關于申請首發上市企業股東信息披露》(下稱《指引》),重點約束股權代持、臨近上市前突擊入股、入股價格異常等問題,要求提交申請前12個月內入股的新股東鎖定股份36個月。
?
根據《指引》,發行人提交申請前12個月內有新增股東的,須充分披露新增股東的基本情況、入股原因、入股價格及定價依據,新股東與發行人其他股東、董監高人員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新股東與中介機構及其負責人、高管、經辦人員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新增股東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情形。
?
同時,《指引》加強了對入股交易價格明顯異常情況的核查要求,進一步壓嚴壓實了中介機構責任。要求中介機構不簡單以機構或個人承諾作為依據,重點對入股價格異常股東、臨近上市前入股股東進行核查。
?
一名投行人士表示,去年以來個別IPO項目股權架構存在不透明的情況,比如可能涉嫌利益輸送,引發市場關注。該《指引》下發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制度套利行為,引導投資機構進行長期投資。
?
國內一系列圍繞IPO突擊入股的監管措施出臺后,讓業內人士感受到了IPO收緊的信號,因此繞道國內選擇海外或赴港上市實現可觀收益。
你如何看待保薦商中金公司突擊入股海倫司一事?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