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還能當股東,智己汽車這是什么騷操作?
用戶價值時代,智能汽車企業如何突圍?
文/許怡雯
編輯/大風
1889年的埃菲爾鐵塔下,世博會即將閉幕,一名叫戴姆勒的德國工程師送來了自己研發的新式四輪汽車。這輛原始簡陋的四輪汽車看起來和當時的馬車沒有太大差別,珍貴的是這輛汽車的“心臟”——全新的V型裝置的雙缸引擎,每分鐘轉速達600次,能提供2匹馬力。受戴姆勒的啟發,一個叫福特的男人在自家后院制成了第一輛實驗汽車。
132年之后,另外一場具有轉折意義的展覽在地球另一邊展開了。4月19日,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簡稱上海車展)開幕。有人調侃,今年的上海車展應該改名叫上海高端智能汽車展,因為智能電動汽車第一次占據了所有品牌的C位展臺。
如果說1889年巴黎世博會標志著內燃機取代草料成為了新的交通動力,那么今年上海車展釋放出了新的時代趨勢——智能汽車才是汽車行業的未來。不過,各大智能電動車品牌爭奇斗艷之下也不得不引人思考:智能難道僅僅靠技術堆料嗎?
答案顯然不是,人工智能時代,車企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在于一個雷達或是一顆攝像頭,用戶數據才是產品迭代的核心驅動力。因為“智能”永遠離不開駕駛數據的“喂養”。在這樣的背景下,智己汽車開創性地推出用戶數據權益計劃,用戶可以通過貢獻自己的數據獲得相應的權益。
用戶數據的價值在智能汽車時代被重新發現,智己汽車作為上汽集團布局高端智能汽車領域的一枚重要棋子,更是作為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拓寬企業的成長邊界。
重新認識用戶的價值、利用數據驅動技術,將會是未來智能汽車決戰的關鍵,也是先行者的護城河。
智能時代,用戶成為車企重要資源
像做互聯網產品一樣去做汽車,已經越來越成為造車領域的共識。而最開始將用戶價值帶入行業的,應該是蔚來等1.0時代的新勢力車企。打開蔚來汽車的APP,內容社區是最主要的板塊,車主在這里發帖、討論,分享自己的駕車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品牌大大提高了和用戶之間的粘度以及互動性。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大多數車企都是制造業的思維。企業負責設計和制造汽車,消費者站在了整個鏈條的最后一環,和企業之間隔著層層的經銷商。用戶和車企沒有互動,導致消費者的體驗好壞全部取決于企業的能力。
造車新勢力的出現撬動了第一步。原本,因為缺乏傳統車企的經銷網絡,所以這些品牌不得不采用直營模式。但恰恰是因為直營加上互聯網思維,使得車企可以直連用戶,用戶的反饋幫助車企進一步打磨產品特性,從而形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產品思維。
但是在智能汽車時代,這種方式已經不足以支撐起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連結。個人數據是數字化經濟的原材料,當數字用戶成為未來企業的核心資產,必須要從底層將用戶因素考慮進品牌的結構內部。
智己等新生代的智能電動車品牌完成了用戶型企業進化的第二步:用戶信息不僅僅被用于完善用戶畫像、挖掘用戶需求,而是進一步成為了技術發展的原材料。
因為智能汽車需要場景化的數據驅動產品功能的創新,比如自動駕駛需要大量場景數據進行初啟動。人工智能的本質是對人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是人類智能的物化。這個過程建立在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之上,因此,智能駕駛技術突破往往需要大量用戶行為數據“喂養”。
不過,這又會引申到另外一個問題:用戶數據的價值從互聯網時代就開始被不斷挖掘,但是并沒有企業想過要向貢獻了數據的用戶支付報酬。難道在智能駕駛時代,用戶還要當免費的數字勞工嗎?
可以看到,盡管智能汽車在2020年才迎來元年,但是已經有企業開始在改變這種現象。4月19日,上海車展上智己汽車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重磅車型,并且公布了CSOP(Customer Share Option Plan)用戶數據權益計劃的具體方案。
拒絕白嫖,智己汽車推出CSOP計劃
“我們拒絕做用戶數據的白嫖者”,車展期間,智己汽車CEO劉濤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用戶數據很重要,它將驅動企業慢慢向前,成為迭代服務體驗的核心驅動力。因此,我們率先推出了CSOP用戶數據權益計劃,在公司初創的基因里面就有一定的革命性的變化。”
CSOP,即上海元稔科技合伙企業,作為智己汽車的創始股東而存在,將根據用戶同意的《CSOP數據權益協議》,擁有4.9%的股權所獲得的收益。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家由智己貢獻用戶共同“組成”的公司,是用戶“持股”車企的具體載體。
那么智己的用戶要如何貢獻自己的數據,又如何拿到屬于自己的報酬呢?智己制定了完善的積分系統。首先,車主及非車主均可通過參與APP上的互動任務、官方組織的共創活動、或開通使用特定功能來獲取“水晶”,這里的水晶可以等同普通的積分,而“水晶”具有有效期。
重頭戲是“原石”。為了合理地分配CSOP那4.9%的股權收益,智己汽車引入了區塊鏈技術,恒定了3億枚“原石”,對應著智己汽車購車用戶貢獻數據產生的數字資產。當用戶簽署同意數據權益協議后,他們擁有的原石可以兌換權益,包括車輛適配的硬件升級、軟件空中升級服務與公司共享創新發展的巨大紅利。
詳解智己的CSOP用戶數據權益計劃,可以看出這是一次從軟硬件到股權結構上重新定義屬于未來的用戶企業形態。CSOP把汽車變成了“礦機”,用戶貢獻數據的過程相當于“挖原石”。而原石開采可以分為“里程式開采”和“養成式開采”。
養成式開采指的是,用戶參與智己汽車官方組織的共創活動,或完成APP上的互動任務,贏得積分“水晶”,使用一定數量的“水晶”抽取“智己礦箱”,贏取各種禮品;購車用戶有機會獲得數字資產“原石”或“原石碎片”。該部分“原石”占總量30%。
里程式開采指的是,購車用戶基于日常用車產生授權使用的“車輛與駕駛行為數據”獲取“原石”。車主從開始駕駛車輛的那一刻起,就已開啟了“里程式開采”模式。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基于區塊鏈技術,原石將以一個約定的速度隨機掉落。該部分“原石”占總量70%。
智己通過CSOP用戶權益計劃對用戶提供的數據給予獎勵或回饋,從而調動消費者分享和反饋數據的積極性。數據迭代進一步強化智己汽車自身算法,優化用戶的駕駛體驗,從而再度增強用戶粘性。這是一種底層結構驅動的正向循環。
智己汽車運用了投資領域的概念,將L7的前3,000名用戶命名為智己品牌的“天使輪用戶”。和“天使投資人”一樣,他們作為首批以數據驅動智己產品、品牌迭代進化的貢獻者,可以率先分享智己品牌持續增值的權益。
具體表現形式為,“天使輪用戶”只要在交車后年行駛里程不低于5,000公里,兩年后,用戶手中的數字資產“原石”將可以兌換下一代不低于120度的超級高階電池。兌換后數據權益的余額,將繼續保留在用戶賬戶內。
可以發現,CSOP用戶數據權益計劃的本質是通過汽車這個載體、相關的軟件平臺和區塊鏈技術將用戶和企業進行深度連結。既讓用戶幫助企業實現數據啟動,也讓企業回饋了用戶最優的體驗,這種連結是雙向選擇,而不是單向的索取。
埋頭奔跑,數據隱私如何保全?
用戶數據主導的未來汽車讓人心神向往,但是同樣容易引發人們對隱私的焦慮。軟件應用離不開硬件支持,智能汽車為了實現智能化駕駛體驗,動輒身帶十幾個攝像頭和雷達。
本次上海車展上意外的熱門事件主角特斯拉,上一次登上微博熱搜正是因為車內攝像頭可以拍攝高清畫面。從相關視頻中可以看到,特斯拉車內五個座位均被車內攝像頭清晰記錄,畫面質量堪比高清電影。事件一出即刻引發了輿論關于行車隱私安全的廣泛討論。
智能汽車行業在時間內埋頭狂奔,卻忽略了數據隱私的安全問題。智能手機竊取用戶隱私數據并進行濫用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竊聽、殺熟都是常見的病癥。智能汽車既然已經成為了未來的主流趨勢,那么如何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是車企無法回避的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360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祎在接受媒體采訪就說過,智能汽車本質上可以形容成“4個輪子上的一部超級手機”,同樣需要考慮網絡安全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智己同樣跨出了行業的領先一步。據了解,智己汽車已經制定IDPP數據隱私及保密計劃,并由最高管理層成立IDPP用戶隱私保護委員會。包括區塊鏈技術、零知識證明、差分隱私、數據庫防火墻技術在內的前沿科技都將被應用以保護用戶數據安全。
至于如何進行數據采集,劉濤介紹道,智己汽車的車內有兩個攝像頭,一個DMS,一個CMS,但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智己沒有采用Face ID的技術,而是抽取面部核心信息。比如說為了識別用戶是否疲勞駕駛,系統只會搜集眉毛、眼皮等局部信息,沒有完整的臉部信息。此外,指紋識別、聲波識別等常規的生物識別技術,智己都拒絕采用,最大限度地保護用戶隱私。
劉濤甚至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歡迎黑客來破解”。這份底氣,一方面是源于智己汽車對自己技術的勇氣,或許也是因為,只有真正把用戶全方位地融入企業的基因,才能夠時刻奮力守護著用戶的權益。
過去的二十年,用戶思維伴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而被濫用到各個行業。但是絕大部分,用戶明面上處于被服務的地位,暗地里則是被剝削的角色。智己汽車是首個開創性地推出用戶主導概念的智能汽車企業,并且已經用行動在行業內率先明確用戶數據驅動公司價值成長的邊界。
我們可以看到,智己在推出CSOP計劃后不久就已經有同行緊隨其后。劉濤表示對此心情很復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證明了這是正確的一步。圍繞用戶數據形成的一系列權益和隱私計劃成為智己汽車的養分,轉化成智己汽車產品、品牌、服務進化的能力。這才是智己汽車最深的護城河。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