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步入“大三元”時代,三電一獸們吃得飽嗎?
共享充電步入“大三元”時代,三電一獸們吃得飽嗎?
若要問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除了那張身份證之外,就是手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是衣食住行等基礎服務,還是娛樂消費等增值服務,一臺手機都能解決。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終端,手機連接著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這張名為數字化網絡的支點。
而與手機共生的兩個服務也因此水漲船高,一是網絡,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根基,隨著5G的不斷普及而蓬勃發展;另一則是充電,各種快充、無線充電甚至是隔空充電的概念與技術研發,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得益于手機頻繁的使用,手機電量在很多場景難以支撐,尤其是外出、娛樂場景中情況更加嚴峻,而隨身帶充電器或充電寶又顯得十分麻煩,這種游離在外的用戶需求場景給了共享充電寶賴以生存的場景空間。
合并、第一股:“三電一獸”的CR4主角戲
共享充電寶在最近可謂是風光無限,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中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3,773億元,同比增長約2.9%。而在其中,共享充電寶在2020年設備量已超過440萬,覆蓋中國95%以上的城市。
可以說共享充電寶如今風頭隱隱蓋過了“共享”家族的老大共享單車,躋身最成功的幾個共享經濟模式之一。
而且共享充電寶除了市場占有率穩步升高外,其單位時間價格的飆升也屢屢刷屏。
從最開始的半小時免費,到后來的1元、2元每次漲價都引來不小的關注。而如今則步入“大三元”時代,一些用戶反應稱在諸如夜店、酒吧、景區等場合,甚至有達到一小時10元的價格,令人咋舌。
從此也不難看出,屢屢靠漲價“上熱搜”的共享充電寶已經處在了共享經濟的后期,幾乎所有的共享經濟像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行業,都經歷過前期的跑馬圈地、中期的洗牌規范、后期的漲價盈利三個階段。
在這些階段中,它們或在跑馬圈地中發現模式偽需求而斷然熄火、或在洗牌時難以面對市場考驗而慘淡收場、或挨到頭部市場競爭環境,開始真正的盈利變現,顯然共享充電寶屬于后者。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與頭豹研究院聯合發布報告《2021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的行業營收占比中,怪獸、小電、街電、來電分別為33.3%、22%、15%、10%,即“三電一獸”這共享充電的四大巨頭CR4值高達80.3%。
可以說如今的共享充電領域已經穩穩是“三電一獸”的天下,而在這頭部競爭廝殺中,又衍生出了不同的態勢。
在今年的4月1日,街電與搜電發布聯合公告宣布合并,且從雙方的聯合公告內容來看,雙方合并后將實行聯席CEO,要重點探索“直營+代理”的“直代模式”,并合計用戶規模將突破3.6億,日訂單峰值將達到300萬單/天。
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4月16日,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原股東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退出,新增搜電關聯公司深圳竹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股東,后者持股比例為35%,為第二大股東,同時公司主要人員新增梁凱,可以見得街電與搜電的摩拳擦掌,想要問鼎的態勢。
而促使街電與搜電合并的原因除了雙方業務、目標的契合外,可能還有怪獸充電的影響。根據據艾媒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三電一獸”格局愈加穩固,四家公司市占率合計達96.7%,街電以40.5%的用戶份額領跑整個行業。
但到了2020年間,根據《2021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怪獸充電則成了行業第一,街電讓位。
同時根據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在4月1日愚人節當天,怪獸充電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EM,共發行1765萬股ADS,發行價定為8.5美元/ADS,總發行規模為1.5億美元。
而且怪獸充電首日開盤價為10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7.64%,截止收盤,怪獸充電微漲0.47%,報8.54美元,按照收盤價計算,怪獸充電市值21.29億美元,成為國內共享充電寶第一股。
由此可見,共享充電如今雖然成了“三電一獸”的CR4戰場,但內部的競爭卻依然針鋒相對,競爭遠遠沒有落下帷幕。
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專利大戰
近年來共享充電寶除了在市場地推和拉新上的競爭之外,在專利上的競爭比重相當之大。
早在2017年陳歐三億收購街電的時候,就在當年的5月底耗資一億元購買了共享充電寶充電箱、充電更換系統及充電方法的三項專利,可見在專利上的重視。
但僅僅過了一年,在2018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一場判決中,街電被判侵犯來電科技兩項專利成立,除了賠償來電科技共計200萬元的損失之外,街電還要在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停止使用被控侵權的產品。
共享產品本身就趨于同質化,而在本身技術范圍空間較小的領域中,同類的專利戰就不在少數,而更何況有些專利范圍相當廣泛,很容易就有侵權一說。
并且2019年4月月份來電和街電的專利糾紛中,街電代理律師指出,來電所主張的9款涉及侵權產品中,有8款是通過12口機器進行簡單疊放構成。而12口機器此前已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進行判罰,因此認定一審存在重復訴訟、重復判賠的情況。
以至于有一段時間內,共享充電寶的專利問題被人視為與視覺中國如出一轍,被人詬病并沒有突破性的技術創新。
就比上述案件中,其實來電對街電所控訴的項目有7項,但是有4項是被認定無效的,1項被法院駁回,6000多萬的索賠金額也銳減到200萬。
而進行所謂的專利戰的原因除了維權外,一方面是為了在成本、產品、項目過度同質化的框架中表現出自己的細分差異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用戶與資本證明共享充電寶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存在相對的技術護城河,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替代的”。
就目前而言,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創新性,并沒有誰能做出改變行業的顛覆式創新,而且行業頭部玩家的接連盈利已經可以讓投資人有興趣繼續把故事聽下去,專利戰也逐漸趨于小打小鬧。
在2020年9月份,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終審判決街電科技停止專利侵權,停止使用涉案侵權產品,賠償來電科技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00萬元,即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可以見得這種摩擦雖然一直存在,但并不傷筋動骨,尤其是如今共享充電寶行業很明顯拉新速度放緩,整個市場從增量轉化為存量市場,以質取勝、以技術為壁壘的形式,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
共享充電的“彭羅斯樓梯”
對于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技術力的發展存在天花板,共享充電寶行業也一直走在“彭羅斯樓梯”之上。
彭羅斯階梯是英國數學家羅杰·彭羅斯及其父親遺傳學家列昂尼德·彭羅斯在1958年提出的,指的是一個始終向上或向下但卻走不到頭的階梯。而共享充電寶行業就處在這樣一個上又上不去,下也下不來的局面。
向上說,共享充電很難做技術“向陽”。
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技術研究,停留在的是層面是針對自身模式的,而并非針對整個充電領域的服務的。比如它們往往做的技術創新是充電箱、充電更換系統、機器疊放等方便用戶服務的層面,并非是像高速快充、無線充電、隔空充電等顛覆整個充電、或者說電池行業的創新。
甚至說倘若后續電池領域進一步發展,電容量在單位體積下實現突破性的的技術革新;隔空充電基礎遍布各個娛樂、吃飯場所;又或者是充電寶領域向前大跨步,體系縮小到便于隨身攜帶等,這些技術革新都會進一步蠶食共享充電領域的生存空間。
向下說,共享充電很難進軍下沉市場,
這可以說是所有共享經濟的通病,在線下場景中很多共享經濟的模式顯得并不那么“剛需”,拿共享充電寶來說,本身娛樂場所相對較少,用戶活動空間半徑也相對較小,在外缺點的場景本身就相對不多。
更何況在下沉市場中,價格問題格外敏感,沒法像大城市那般“坐地起價”,再加上一定量的“道德成本”,都使得共享充電寶行業在下沉市場發展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在逐漸摸到共享充電天花板之后,很多的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從業者也開始進行全新的邊界探索,很多的共享充電寶品牌們都紛紛尋求新的盈利增長業務,比如說怪獸充電內部孵化了全新的白酒品牌“開歡”就于今年初面世。
除此之外,共享充電寶也在不斷尋求“入口”效應。
一方面體現在廣告價值,如今的共享充電寶無論是桌面式的模式還是機柜式的模式都會在產品端留有一定的廣告區域,用以實現廣告變現,這在很多共享領域較為常見。
另一方面則是接入B端服務,用于擴充巨頭生態。
比如說4月22日,餓了么對外表示充電寶服務日前已在全國上線,首批將接入合作伙伴怪獸充電的全量點位和設備,消費者之后用餓了么APP掃碼即可方便借還充電寶,當然也有可能是要對標美團。
但無論是接入全新的巨頭生態還是拓展新行業,如今的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從業者們漸漸看到了共享充電的行業邊際,如何在這天花板之下建立起自己的行業壁壘,如何發現全新的盈利變現點,拓寬行業邊界,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競爭核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