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嘉兩次不真誠的道歉,背后是什么?
是個中國人,都想罵娘!
文/琥珀消研社
作者/白露
氣死了!
是個中國人,都想罵娘!
短短兩句話,意思寫得這么露骨,臺灣制造最棒,中國大陸制造就是LOW,臺灣和中國一樣是一個國家。
真的,能把這文案寫出來的人,說沒有20年的文字功底,我都不信,兩句話竟然表達出了三層意思,把話都說死了,說絕了,技嘉就是死臺獨,一點可以狡辯的空間都沒有。
今天我們說說為什么最近臺企和外資企業一樣放完屁就道歉,不停瞎蹦跶。
技嘉在官網說技嘉“堅持臺灣制造,質量嚴格控管。不同于其他品牌,選擇低成本、降低質量的方式請中國代工制造。”
這種做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陣子新疆棉事件,以及特斯拉對中國消費者的傲慢。外資企業這么搞,明顯就是有陰謀。但是,究竟是什么給了技嘉這樣的臺商勇氣去站隊,抹黑中國制造。共青團點名批評,技嘉火速在微博上發布中國特供版道歉。
做主機板起家的企業,就該好好做產品。強調自己的技術好,不是應該有一千種、一千萬種用數據和事實來證明自己好的方式嗎?用這一種,說謊、跪舔、拉踩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方式,就是存心來惡心人。
道歉的時候知道瞬間變臉,說自己90%的產能都在中國了?讓你一個“一線設計、三線性能”,價格虛高,售后拉胯的“電池鼓包嘉”,吃了二十年的中國飯,是讓你來當臥底,把中國的好心當拉踩籌碼的嗎?還把臺灣當國家,碗都不想要了?
“琥珀消研社”覺得能寫出這樣文案的人是坐井觀天久了,真心覺得,技嘉NO1,盡就說些蛙言蛙語。華碩還知道,自己合作的日本主播發表了反華言論,幾個小時就宣布和他解約,并發文道歉,靠誰吃飯還是要搞搞清楚。
用過技嘉筆記本的用戶,對技嘉的印象壓根就不好。正好,京東也下架了技嘉,從今以后技嘉就徹底的從我的采購名單里劃掉,早就想噴噴垃圾技嘉了。
首先啊,技嘉不光是名氣不行,服務態度還差,和聯想、華碩、宏碁這些的售后根本沒法比,拒保更是常有的事兒。別人是品牌硬敢拒保,技嘉是要修的太多,只能硬拒,全球拒保嘉不是浪得虛名。
其次呢,臺灣業內人士都說,他們的組裝線二十年都沒有動過,設計得再好有什么用,裝都裝不好,更沒有什么品質可言。風評差到不行。還搞些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真以為自己是臺積電啊,技術優勢有一大截嗎?
技嘉負責人在被采訪的時候也是說技嘉注重穩定性,適合給求穩的小白裝機用,言外之意不就是,不懂行的人裝一裝低端電腦用技嘉沒有問題,因為沒什么技術要求,不復雜才能耐造,復雜一點的就直接燒,畢竟這么多年技嘉就是靠給全國各地入門級用戶傾銷低端產品來穩著這個牌子的。
從技嘉放的屁里,我們可以看到,某些臺企思想就已經被浸透,也掌握了說謊和拉踩技巧。技嘉雖然道歉,但是一個有30多年歷史的企業,能把有強烈態度的說明掛上官網,絕不可能是簡單的管理問題。技嘉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拉出來站了隊,迫切地想要拉攏一部分人。這也是因為,技嘉這種小丑企業技術下滑得不要太多,只能心急站隊,能拉一波人頭就拉一波人頭,如跳梁小丑。
“琥珀消研社”其實從這里還看到了一個恐怖事實,就是無論中國做得多好,提供多少優質資源和市場,這種吃中國飯砸中國碗的現象只會越來越多。
因為臺灣有部分同胞對東西方文明制度的認識有偏差。他們從骨子里就崇尚西方文明,他們不知道這種依仗武力架構起來的話語權背后是各種血腥和陰謀。就比如說以中國文化來講,絕不會通過貶低另一種制度來凸顯自己的優秀,反而是博采眾長,互利共贏,不停的提高自己然后再求同存異,但是歐美國家就會通過打壓、限制來抑制其他國家的發展。
但是,他們討好了那邊,又舍不得丟掉這邊的。這向錢下跪的道歉速度實在是快,滑跪滿分,但是技嘉這道歉說明也不過過腦子。寫得清清楚楚,臺獨言論滿分作文,還能因為管理不善掛上官網?是全公司上下沒有識字的人嗎?在微博上道兩次欠有什么用,你家只有微博賬號嗎?官網上還只在中國地區上線這樣的道歉信。給你機會讓你連夜繡國旗都還繡不好,裝樣子還裝不像,誰會買你的賬。
按技嘉這套說辭,我也可以免費給技嘉洗白一波。我都親眼看到了,是技嘉管理不善,這其實是華碩寫的文案,然后讓微星連夜盜了號,這種分裂言論和技嘉沒有關系。技嘉都給人民幣真誠道歉了,還連續道歉兩次,這種誠意還不能接受嗎?技嘉B站的簡介上都寫得清清楚楚,全體中國員工,堅決維護祖國和平統一。看好了,我都說明白了是全體中國員工,我也沒說臺灣員工不是中國員工,你是不識字嗎,還不滿意嗎?
這波免費洗白技嘉也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靠實力爭取來得。之前技嘉頂多算是吊車尾公司。不放這個屁,好多人都不知道技嘉是啥。現在也不枉費我給大家解釋,只要大家都知道了,你的確是,技不如人,勇氣可嘉,一切都好說。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琥珀消研社
ID:hupoxys,新消費新媒體
扎根新消費,探索新商業,研究消費者、觀察產業鏈。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